這篇文章要記述的是我與陳本明先生、隴承弼先生的友情和共研民族文化的情況。我們的友情是在對民族文化的研究中日益增進的;我們對民族文化的研究,是在友情中切磋、相互學習而逐步深化和提高的。我們的友情相處和民族文化研究的過程很多時候是清茶一盞,當然也有少數(shù)時候研究有所收獲興之所至而小酌三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真摯友情的可貴,而有意義有價值的學術研究也使我們實現(xiàn)了一部分生命的價值。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蔽覀兩羁填I會到孔夫子這一告誡的內(nèi)涵。
一
我與陳本明先生認識是在20世紀80年代,那時我剛由鹽津一中調(diào)到昭通教育學院任教,而陳本明先生已調(diào)到昭通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工作。當時,我參與昭通地區(qū)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的活動,和社科聯(lián)有些接觸,社科聯(lián)算是各個社科學會的領導機構了。陳本明先生是個小個子,和我們見面交談時笑容可掬,幾句話就能直奔主題,并沒有領導的架子,給我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真正與本明深交是在他的專著《朱提文化論》和他主編的《朱提文化研究論叢》出版時。先生贈了我兩本書,我開始了認真的閱讀。讀完《朱提文化論》,我深感受益匪淺。我感到這本書就是簡明的昭通古代史。我原來對昭通古代史知之甚少,讀了《朱提文化論》,才對昭通古代史有所了解。而《朱提文化研究論叢》則收集了昭通近20位學者的研究論文,是對昭通的古代史和民族文化研究的一個個問題的深入探討,它們是一些橫斷面的研究,而不是一種線性敘述。在讀過《朱提文化論》和《朱提文化研究論叢》以后,我懷著十分欣喜的心情寫了一篇述評文章《鑒古知今,認識昭通,發(fā)展昭通》,發(fā)表在《昭通日報》上,這算是我與本明先生的交流與友情的升華。
在以上兩本書出版數(shù)年之后,本明先生的專著《昭通彝族史探》一書問世了。這是昭通彝族史系統(tǒng)研究的開山之作,先前的昭通各個學者的彝族史研究,還只是就某一個問題進行探討,尚未形成通史的規(guī)模,而本明先生的這本專著便是昭通彝族通史的第一本著作。不僅在本市范圍內(nèi),而且就筆者的視野所及,彝族通史研究的著作也十分罕見。昭通的第一本彝族通史出自一位漢族學者之手,這無疑是民族情感和民族團結的最好證明。我懷著興奮而又喜悅的心情迅速讀完了這本長達40萬字的作品并寫出了自己的評論《昭通彝族社會發(fā)展的軌跡》,這篇文章首先得到了《云南政協(xié)報》的采用,繼而發(fā)表在昭通的好幾本雜志上。在這相互借鑒學習的基礎上,我與本明先生的友情不僅加深了而且上升到了學術研究的范疇。
二
我與隴承弼先生是高中同學,但不在同一個班。由于家庭的原因,彼此都有所了解,但少有交往。高中畢業(yè)以后,我們各自都有些坎坷的經(jīng)歷。到了八十年代,我調(diào)到昭通教育學院任教,承弼先生也調(diào)到昭通工作,繼而擔任市政協(xié)副主席和昭通市彝學學會會長。21世紀初,我退休了,承弼先生邀我參加《烏蒙彝族文化》的編輯,我欣然接受了。大約有十一二年時間,我一直參與昭通市彝學學會的各種活動,不僅學習了有關彝族文化的多方面的知識,而且和好些彝族同胞結下同年交或忘年交。彝族同胞的直爽、熱情、豪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學會了唱彝族的祝酒歌。參加過火把節(jié)、過十月年,我投身到了熱烈氣氛之中。在參與編輯《烏蒙彝族文化》和參加彝學學會的活動中,我得以了解彝族歷史文化知識,如彝族的族源問題、杜宇率部入蜀、六祖分支、太陽歷、虎圖騰……使我對在昭通這片土地上彝漢民族的交往和共同開創(chuàng)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
我與承弼先生交往的深化也是在他的幾部著作問世之際。他的第一部作品《血祭烏蒙魂》完成之后,讓我首先閱讀,并邀我讀后為本書寫一篇序言。我在讀完此書以后,不負重托,憑著對歷史作深入的科學認識的態(tài)度,為《血祭烏蒙魂》一書寫了序言。關于這段歷史,現(xiàn)在尚存不同的認識,作者首先肯定“改土歸流”是一項有利于社會進步國家統(tǒng)一的措施,而具體到昭通、昭通的各個彝族土司、鎮(zhèn)雄的隴慶候和永善的祿氏兄弟,均宣布歸順。當時鎮(zhèn)守烏蒙的總兵劉起元“貪暴殘忍”“苛索彝民財物,奸淫彝民妻女,無惡不作”,因而激起了烏蒙彝族人民的反抗。作者記錄書寫再現(xiàn)這一段慘痛的史實,作為處理民族問題的教訓是有意義的。
承弼先生的第二部長篇著作是《烏蒙彩霞》,這部書實際上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這部作品中,作者描寫了彝族同胞中的一些個性鮮明的上層和中下層人物,如敢于破除迷信、痛斥耶穌教的王渣娃,敢于反抗督府火燒楊官寨的陶包兜。但作者主要描寫和歌頌的對象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血戰(zhàn)臺兒莊的六十軍,既有彝族同胞也有漢族同胞。作者著力描寫了在臺兒莊英勇作戰(zhàn)為國捐軀的彝族團長龍云階。最后,作者以濃墨重彩的筆觸描寫了在解放戰(zhàn)爭中盧漢領導的云南起義,為云南的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在我讀完這部作品以后,和承弼先生交換了意見。我認為這是他的一部真實生動而又有歷史價值的作品,并指出印刷排版上的一些小問題,承弼先生欣然接受。
2012年,承弼先生又在《烏蒙彝族文化》刊物上發(fā)表了《歷史上的奢香夫人》一文,因為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奢香夫人》這一部故事片,承弼先生經(jīng)過搜集資料多方考證寫出了《歷史上的奢香夫人》一文。還原了元末明初出現(xiàn)在水西(今貴州)的一位彝族女政治家的真實故事,把歷史上真實的奢香夫人維護國家統(tǒng)一,注意民族團結,學習漢文化的事跡以及她在擔任水西宣慰史時注意改善交通發(fā)展生產(chǎn)的事跡報告給讀者,使這位彝族女政治家的面貌真實地得以展示出來。筆者在與承弼先生討論他的稿子時,我們把真實的人物傳記與故事片作了對比,承認了故事片在細節(jié)上的加工和適當虛構的必要性,但也覺得某些細節(jié)的虛構有違歷史的真實。
三
我們?nèi)嗽诿褡逦幕难芯恐校蠹矣懻摻y(tǒng)一了一些基本的觀點和敘事的原則,歸納起來大約有以下幾點:
一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來敘述彝漢人民在滇東北這塊土地上相互融合、共同發(fā)展、相互影響的歷史。如古代史中從朱提時期到烏蒙時期便是這樣一種關系,在近現(xiàn)代史中也同樣存在著這樣一種關系;二是客觀地評價一些歷史人物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發(fā)展作出的貢獻,如元末明初的奢香夫人對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進步的貢獻;民國時期龍云、盧漢、安恩溥對抗日戰(zhàn)爭的貢獻以及安恩溥對昭通的建設發(fā)展所作的貢獻;三是歌頌在反侵略戰(zhàn)爭中犧牲的一些歷史人物,如龍云階等;四是把民族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融入到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fā)展之中,為構建中華民族的大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認為本明先生的《朱提文化論》和《昭通彝族史探》,承弼先生的《血祭烏蒙魂》《烏蒙彩霞》和《歷史上的奢香夫人》都是構成中華大歷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劉廉昌/文? 網(wǎng)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