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5-12 16:54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帶給昭通烏蒙大地每一個家庭的“紅利”有目共睹。
歲月跟家里老房子的記憶是死死捆綁在一起的。以1987年這一條明顯的時空分水嶺為界線,我家在住房問題上創(chuàng)造和改寫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我家在住房上的故事雖說只是建黨百年昭通農(nóng)村發(fā)展變化中的一個微小縮影,可這個微小縮影舞動出建黨百年的偉大成就。
祖父留下來的家當(dāng)除了3間牛棚般低矮破敗的瓦房外,就是一些不值幾文錢的破家什。那三間破爛的瓦房,地勢特別低,周圍的房屋高高地把所有的陽光都擋住,我們一家像窩在一個暗無天日的深井,外邊熱得要死,家里還是涼颼颼、黑洞洞的,大白天進(jìn)屋找東西還得打電筒。如果大人不在家,打死我也不敢待在家里。由于房屋地勢低,天陰下雨,房后廁所被雨水灌滿后糞水就會見縫插針地順著老鼠洞往我家屋里灌。黑洞洞的家一下子變得臭氣熏天,父親只得無奈地忙著把糞水一瓢一瓢地舀出去。寒冷的冬天,北風(fēng)像是引了線的針,順著瓦縫鉆進(jìn)屋里,冷得一家人上牙下牙一個勁地打架。在我3歲時,父親跟兩個叔叔分了家,3間瓦房我家分得一間,姐弟四個只得跟父親母親同居一室。
家里姊妹多,口糧老不夠,隨著政府各項惠農(nóng)政策的落實,父親母親種田種地的積極性提高,這個老大難問題在我家得以解決。父親和母親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的種子結(jié)出了甜蜜的果實,干癟癟的錢包有了“內(nèi)容”,手頭一下子寬裕了。1987年,住怕了黑屋子的父親在村后半山腰蓋了五間高高的大瓦房,一家6口人才有了各自的房間。可這山頭上的房子也不好住,吃水要到村前幾百米遠(yuǎn)的水井里挑,出門騎單車只能用肩膀扛上扛下。
改革春風(fēng)吹進(jìn)村,時任村民小組長的父親邀約了幾個血?dú)夥絼偟臐h子在村頭建了一個瓦窯廠,把村里閑著的青年男女吸收進(jìn)廠打工。瓦窯廠的興起,讓村里的麻將撲克攤子不見了,墻跟腳下整天烤太陽的人也烤不住了;瓦窯廠的興起,讓村里的經(jīng)濟(jì)走出了窘境,煥發(fā)出生機(jī),村子也脫去了“貧困村”的帽子。1997年,過怕了爬坡上坎日子的父親把山上的房子賣了,到村尾蓋了3間磚混結(jié)構(gòu)的房子,在院子里打了水井,還在房頂上安裝了太陽能。吃水方便了,再也不用去洗冷水澡了,父親被視為村里的能人。
住的問題解決了,吃的用的也改善了許多。最先,家里唯一的家用電器是一個“紅燈”牌半導(dǎo)體收音機(jī)。只記得父親特別愛惜它,生怕磨花外殼,在收音機(jī)下墊了一塊茸茸的布,還在上邊蓋了一塊嶄新的洗臉毛巾。父親不在家,那半導(dǎo)體誰也不敢動,父親一回來,那半導(dǎo)體叫得可歡了,大半個村的人都能聽到。收音機(jī)是在從省城工作的姑媽家淘汰來的。后來家里買了一臺“金星”牌黑白電視機(jī),再后來換了一臺14寸“熊貓”牌彩色電視機(jī)。彩電買來的當(dāng)天,父親在家里擺了幾桌,請了好多親戚朋友來慶賀,當(dāng)晚我家院里被圍得水泄不通,看電視的鄉(xiāng)親把我家大門都要擠倒了,院墻上也趴滿了人。再后來家里又買了一臺55寸薄薄的“長虹”彩電,現(xiàn)在為滿足家中各人的口味——避免爭搶頻道,家庭每個成員的臥室都擁有一臺彩電,那又笨又重的“熊貓”白送人都沒人要。
5年前,父親邀約村里的一伙人到北京耍了幾天,大飽了眼福口福心福,“鄉(xiāng)巴佬”進(jìn)京,為村史添上了光彩的一筆。
電扇、冰箱、電視機(jī)、電磁爐、抽油煙機(jī),如今,家里除琳瑯滿目的家電外,家人睡的床也成了實木的席夢思大床了。酒柜、衣柜、矮柜,家里樣樣齊全。
5年前,父親的腦殼突然開了竅,資助弟弟在昭通市里買了房。在市里買房,是祖上幾代人從不敢有的夢,可終歸在我們家變成了現(xiàn)實。
我們家在住房上的“三級跳”不過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百年以來無數(shù)精彩故事的九牛一毛,整個烏蒙大地群眾生活的巨變才讓人更加歡欣鼓舞。
?(錢海/文? 圖/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