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聞 2021-06-15 09:44 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洋芋是云貴一帶對土豆的昵稱,學名馬鈴薯。洋芋在我的家鄉(xiāng)可是個寶,“吃洋芋,長子弟”,說的就是它。洋芋生得賤,不管是種在高山還是平地,不管土地是貧瘠還是肥沃,只要把種子埋在土里,它就能生根發(fā)芽,孕育出更多、更大的洋芋。我們家就種過洋芋,記得小時候,剛開春,媽就帶著我和弟弟、妹妹,搖搖晃晃地挑著洋芋種到幾公里以外的地里去種洋芋。那時候,種洋芋對于我們來說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地是外公外婆給媽媽的,離我們住的地方有一段距離,每次種洋芋都感覺像是在大遷徙。要種洋芋的那天,媽媽很早就起來把買來的洋芋種,根據(jù)是否有芽,一切幾半。切成塊的洋芋就是洋芋種,把它放在挑水的桶里裝好。因為一去就是一整天,為了省錢、省時間,媽媽在出發(fā)之前,還得帶齊一天吃食:自釀的米酒、水和洋芋。準備好食物后,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們披著晨曦,就朝著那塊載著希望的土地出發(fā)。雖然路途不是太遙遠,但對于年幼的我們來說,肩上的桶,扛的鋤頭都是不小的負重,而身材較小、柔弱的媽媽更是要挑著幾十斤重的洋芋種。徒步走了幾公里,到了地里,太陽已經(jīng)爬上頭頂,黃土地在強烈的太陽光下,開始泛白。兩大桶沉甸甸的洋芋墜得媽媽額頭上一顆顆圓滾滾的汗珠直往外冒,我們姊妹到地時,也覺得渾身發(fā)軟,放下鋤頭,一屁股就坐在地埂上不想動彈。稍作休息后,媽媽就舉起鋤頭開始挖坑塘,一鋤頭下去一個坑塘,一個接著一個,兩行相鄰的坑塘算是完整的一組。媽在前面挖,我們姊妹分工合作,在后面跟著把切好的洋芋塊,按一塊一坑的丟進坑塘里,如此往復。媽雖瘦小,但好像力量極大,且不知疲倦一樣。不斷揮舞著鋤頭,沒過多久,一畝地的坑全部被挖完了。媽回頭把去年留在地里的,切成小段,快腐爛的玉米桿用撮箕挑來,每個坑塘放一點,就相當于給洋芋施肥了。施好肥,剩下的就是給洋芋澆水了。但這是一項巨大且艱難的工程,媽決定把我們的肚子先填飽再說。我們先找塊空地,把完好的玉米桿找來堆積在一起,弟點燃玉米桿,待干燥的玉米桿葉片在風中燃燒,化成灰燼飛向空中時,我們就趁機把一個個生洋芋丟進火中。“噗”、“呲”……當生洋芋跳進大火中時,一陣陣像鞭炮一樣的聲音此起彼伏,好像冷、熱兩種力量誰也不想認輸,正在較量一樣。沒過多久,一切都歸于平靜,就只剩火苗扭著勝利者的身姿在孤獨地起舞。慢慢地,火苗越來越弱,媽用棍子扒開玉米桿灰燼,把一個個燒得黑乎乎的洋芋刨出來,丟進撮箕里左右搖晃一篩,洋芋身上的黑皮,在粗糙的撮箕摩擦下,紛紛褪去,留下的就是黃生生的洋芋。媽把篩好的洋芋,分給我們姊妹。早被彌漫在空氣中的洋芋香味引得直流口水的我們,迫不及待地接過洋芋。一口咬下去,外脆里糯,那叫一個香啊。我們手里拿著滾燙的洋芋狼吞虎咽的吃著,媽繼續(xù)篩著洋芋,黑色的洋芋灰就像我們姊妹一樣,緊緊的圍繞著她,幾番操作下來,媽的頭發(fā)像是掛滿了黑色的雪花。本來就被太陽曬得通紅的臉上,被一層細膩的洋芋灰均勻的涂抹上,一臉黑紅的媽,像極了正義的包公。嚼著香糯的洋芋,就著媽自己煮的米酒喝下去,種洋芋的辛苦瞬間煙消云散。吃飽喝足后,我們就跟著媽去溝里挑水來澆,準備大干一場。溝不遠,就在地頭,但我們家的地是個斜坡。要挑著七八十斤的水,在三十公分左右,且凹凸不平的地埂上爬坡確實不是件易事。為了激勵我們姊妹,媽要求我們一般都是從坡頭開始澆水,原因是剛開始挑的時候我們體力也是最好的,也較有信心。等體力透支的時候,溝離地也就不遠了,只要再堅持一會兒,勝利和希望就離我們更近了。每一次舀水、挑水、澆水,我們都跟在媽后面,雖然平時我們都在上學,爸媽基本包攬了家里的所有家務,而像這樣大的勞動強度的次數(shù)也不多,但媽就像老黃牛一樣在前面拼命耕耘,我們姊妹也叫不出一聲苦來,只得跟著媽默默地挑水,力所能及的做自己能做的事。初春的太陽,變臉極快。中午時分,如同熱戀中的人們,傾盡全力向?qū)Ψ奖磉_濃烈的愛意。黃昏時候,像是緣分已盡的情侶,愛意在陣陣涼風中片片飄散。澆完水,媽從后面把翻出來的土蓋在洋芋坑塘上,我們姊妹收好鋤具,跟著媽踏著血紅的夕陽,緩緩地走上了回家的路。去年,有一天回家,媽媽說:“我買的洋芋種不對勁,有些樹苗苗都長高了,有些還沒有出來。過幾天,又要重新補種”。媽一邊說一邊嘆氣。我知道種洋芋的艱辛,替她惋惜并安慰著她。在言語間,才發(fā)現(xiàn)媽媽眼睛已經(jīng)不再清亮,眼簾下垂,臉上布滿了縱橫交錯的皺紋。時隔多年,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種過洋芋了。現(xiàn)在因為父母老了,以前種的那塊地,也沒有種了。只是在離家近的地方種上幾分地,每年六七月份,新洋芋上市,媽都會早早地挖出來讓我拿回去吃。吃著媽種的洋芋,我總是忘不了以前種洋芋的時光。雖然那些日子很清苦,但媽媽說得少、做得多,樸素的愛像極了洋芋。它雖然極其普通,但滋養(yǎng)我已足夠。作者? 王勇芳
聯(lián)系電話:0870-2158276
登報作廢:0870-3191969
聯(lián)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辦:中共昭通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承辦:昭通日報社;Copyright ? 2017-2028 昭通報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新聞爆料、涉未成年人舉報、涉毒及有害信息舉報:0870-319193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涉毒舉報,疫情求助
登報作廢:0870-3191969,流量造假、黑公關(guān)、網(wǎng)絡水軍舉報電話:0870-2159980
昭通市“打假治敲”舉報電話:0870-2132590,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舉報地址:昭通市昭陽區(qū)公園路45號市委宣傳部(市委大院內(nèi))
滇ICP備19003243號-3 ;云南省公安廳備案號:53060203202019;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新聞許可證編號:53120180014;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總)網(wǎng)出證(云)字第002號
本網(wǎng)站法律顧問——云南意衡律師事務所 趙文律師,未經(jīng)昭通新聞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