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7-19 10:28出水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玉碗鎮(zhèn))——遠芬精神教育基地(翠華鎮(zhèn))——羅占云廣場(天星鎮(zhèn))——鹽大工委遺址(壽山鎮(zhèn))——老康故居(木桿鎮(zhèn)銀吉村)——大關縣烈士陵園(翠華鎮(zhèn))。
一、示范路線類型
學習體驗線路(“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斗精神”“體驗脫貧成就?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二、示范點名稱
1.出水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玉碗鎮(zhèn))
2.遠芬精神教育基地(翠華鎮(zhèn))
3.羅占云廣場(天星鎮(zhèn))
4.鹽大工委遺址(壽山鎮(zhèn))
5.老康故居(木桿鎮(zhèn)銀吉村)
6.大關縣烈士陵園(翠華鎮(zhèn))
三、示范點簡介
(一)出水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簡介
出水堰,原名躍進堰,被譽為大關縣的“紅旗渠”。全長79公里,大堰穿越10余處峭壁隧洞,跨過80多個涵洞,淌過185座背水橋,渠道幾乎全部在懸崖絕壁上穿行。大躍進時期,為了解決大關縣城及周邊地區(qū)的飲水和灌溉,設計了57.1公里引水灌溉工程,工程于1958年動工修建,歷經(jīng)23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于1981年全線通水,2013年延伸段全線貫通正式運行,59位民工為此獻出寶貴的生命(在攻克十大懸崖時有47名英雄獻出寶貴的生命),200余名民工致傷致殘,數(shù)萬人流血流汗,創(chuàng)造了令人震撼的關河奇跡。
建設期間,民工們自帶糧食和工具,從最初的2500余人,到陸續(xù)萬人上陣,在幾十里長的山崖上擺開了“戰(zhàn)場”,扎營在溝坎,鏖戰(zhàn)在懸崖,頂酷暑,冒風雪。出水堰修建初期,沒有先進的設備,危險陡峭路段全是民工系著繩懸在空中一錘一鏨地鑿出來的;氣候惡劣也是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出水堰在半山腰,霧氣大,又十分陰冷,建設者時常為了搶工期而長期泡在水里,哪怕身體水腫,肌膚皸裂都堅持不退縮。這就是“出水堰精神”,出水堰是“不甘落后,只爭朝夕,勇于擔當,爭創(chuàng)一流”的大關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現(xiàn)在是大關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接待單位:玉碗鎮(zhèn)人民政府
聯(lián)系人:周清旭 聯(lián)系電話:18087005850
解說員:羅廷思 聯(lián)系電話:18487252969
楊 歡 聯(lián)系電話:18887019397
出水堰源頭
出水堰引水口
懸崖鑿水渠
(二)遠芬精神教育基地簡介
遠芬精神教育基地位于大關縣213國道,2010年3月,中石化云南公司黨委為紀念因保護公款英勇犧牲的遠芬加油站站長劉遠芬烈士而修建。基地建有劉遠芬烈士塑像和劉遠芬精神展室,從茁壯成長、卓越工作、拋灑熱血、不朽豐碑四個部分詳細介紹烈士的英勇事跡和主要精神。
劉遠芬(1964-2005),女,漢族,1983年9月參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大關縣造紙廠工人、出納員,大關縣石油公司記賬員,2002年6月任烏鴉橋加油站站長。2002年11月被中共云南省石油總公司委員會授予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2005年3月的一天,劉遠芬同往常一樣,從烏鴉橋加油站騎著摩托車前往5公里外的縣城,去存5.2萬余元的營業(yè)款,這天,剛到潘家拐拐處,突然從路邊竄出一個年輕男人欲實施搶劫。劉遠芬勇敢地與歹徒搏斗,不幸與歹徒滾下懸崖,同歸于盡。2005年5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授予她勞動模范和巾幗建功標兵稱號,將烏鴉橋加油站更名為遠芬加油站;2005年11月劉遠芬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稱號,2005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
接待單位:翠華鎮(zhèn)人民政府
聯(lián)系人:蔡榮娥
聯(lián)系電話:0870—5621431,15808600811
遠芬精神教育基地
劉遠芬烈士塑像
遠芬精神教育基地布展
(三)羅占云將軍廣場簡介
羅占云將軍廣場位于大關縣天星鎮(zhèn)朝陽社區(qū)田壩新區(qū)。2011年8月開工,2013年8月竣工,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主要由將軍塑像、悼念廣場、臨河休閑綠化帶組成,為金字塔型梯狀布局。將軍塑像基座長18米、寬4米、高1米,紅褐色仿生石塑像長16米、寬3米、高9米;悼念廣場面積約1000平方米,由40×20厘米石磚鑲嵌鋪設而成;臨河休閑綠化帶長300余米,寬8米左右,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目前正修繕中)
羅占云將軍出生在大關縣天星鎮(zhèn)小街一個貧苦農戶家庭,8歲幫人放牛,10歲到地主作坊里當童工,14歲投身滇軍。1928年入黨,相繼參加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曾擔任紅四軍三十五團團長,新四軍獨立旅長,兩淮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中,羅占云先后9次負傷。左膀殘廢,曾榮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頒發(fā)的二等紅星獎章。羅占云將軍是大關縣參加革命最早、黨齡最長、職務最高、我黨優(yōu)秀軍事指揮員,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yè)立下了不朽功勛。
接待單位:天星鎮(zhèn)人民政府
聯(lián)系人:龍正義
聯(lián)系電話:19984079494 0870—5936005
解說員:黃 琴 聯(lián)系電話:15877960270
方正梅 聯(lián)系電話:14787864130
(四)鹽大工委遺址簡介
鹽大工委遺址位于大關縣壽山鎮(zhèn)麻柳灣社區(qū)馬店居民小組(壽山老街)。會址原為清代羅氏家宅,穿斗式木結構建筑,建筑面積約350平方米。一樓一底,有十六間房和一個小天井。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正計劃修繕。鹽大工委遺址是接受紅色教育洗禮,銘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9年12月,中共地下黨員馬克讓、張家柱、郭鏊等人受組織派遣,扮成客商在此召開會議,成立鹽大工委,決定組建鹽大游擊隊,為解放大關縣、鹽津縣做準備。
接待單位:壽山鎮(zhèn)人民政府
聯(lián)系人:秦孝寬
聯(lián)系電話: 13466202398 5931005
(五)老康故居簡介
老康故居位于大關縣木桿鎮(zhèn)銀吉村。老康故居是云南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康富明生前的家,記錄了康富明生前的點點滴滴。康富明故居建設于2013年,2019年又進行修繕提升。故居占地300平方米,由康富民生前居住的具有木桿特色的木串架房5間組成,后修建陳列室一間、修建銅像一座。周邊修建停車場一個,安裝健身器材一套,栽種桂花樹120棵,杜鵑花600棵,林下種草2畝;計劃拆遷康富明故居旁邊3戶人家,擴大故居院壩,方便故居管理和使用;老康公路和故居周邊房屋,統(tǒng)一風格亮化95戶,建設成美麗鄉(xiāng)村和新農村示范點;安裝老康公路路燈20盞。老康故居,現(xiàn)已打造成為大關縣黨性教育基地。
接待單位:木桿鎮(zhèn)人民政府
聯(lián)系人:陶娟
聯(lián)系電話:182870457910870—5933005
老康故居
康富民同志塑像
康富民同志生前工作環(huán)境
康富民同志獲得的榮譽展
(六)大關縣烈士陵園簡介
大關縣烈士陵園,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翠華鎮(zhèn)黃連河村汪家山村民小組,總面積約6020.37平方米,先烈陵墓21座,累計投入資金420余萬元,總體分為烈士墓、浮雕墻、紀念廣場區(qū)、展廳、停車場和休閑活動區(qū)。大關縣烈士陵園建于1998年2月,2013年進行改擴建,在原址新建展廳2間、浮雕墻、立碑撰文、改造廣場及臺階、改建大門等,在陵園北面新征陵園用地5畝,并對其進行綠化,2019年,進行綠化提升改造修繕,現(xiàn)已成為大關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員教育基地。
從1929年云南地下黨派黨員何啟中到大關作短期隱蔽開展革命活動,到1950年4月大關解放,中共黨組織在大關成立了黨支部、鹽大縣工委,發(fā)展“民青”組織,組建“農翻會”,領導發(fā)動反“三征”、減租減息、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工作,改編創(chuàng)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六支隊鹽大游擊隊,發(fā)展革命武裝力量近200人,進行解放縣城等武裝斗爭。
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15軍43師基干團、直屬隊等部隊進駐大關開展剿匪斗爭,到10月先后開展大小戰(zhàn)斗19次,投入兵力800余人,主要有大灣子保衛(wèi)戰(zhàn)、高橋中梁子圍殲戰(zhàn)、吉利鋪守衛(wèi)戰(zhàn)、吉利包谷場圍殲戰(zhàn)、上高橋圍殲戰(zhàn)、木桿圍殲戰(zhàn)等戰(zhàn)斗,殲滅唐曉初、張樹三、向述凱等15股匪,擊斃匪首16人,俘虜匪徒2000余人,繳獲各種槍支1000余支、子彈10000余發(fā)及部分軍用物資;犧牲解放軍戰(zhàn)士10人、民兵1人,分別安葬于壽山大灣子、木桿和鹽津豆沙。隨后有7人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分別散葬于縣內各地。
接待單位:翠花鎮(zhèn)人民政府
聯(lián)系人:曹 玲 聯(lián)系電話:13508707998
張風波 聯(lián)系電話:13466202668
大關縣烈士陵園正門
大關縣烈士陵園烈士墓、浮雕墻
來源:中共昭通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