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7-29 16:15?
住了10多年的對門鄰居,因為兒子在鄭州市上班,老兩口賣了房子去帶孫子。不久,搬來了兩位新鄰居,也是60多歲的老兩口,聽說是從阮鎮(zhèn)的鄉(xiāng)下搬過來的,女兒在市里上班,給老兩口買了房子,說是讓爹娘進城享福來了。
?新鄰居姓孟,總穿一身舊軍裝,黑黑的臉龐,1.8米的個子,見面總是笑著招呼“吃了沒”,沒有鄉(xiāng)下人那種卑怯和小心,家里煮了毛豆、紅薯和板栗,總要端來一碗。這讓我們很不習慣,端過來的碗是滿滿的,回去時總是空空的,因為我們沒有什么可端的。于是,我就勸他別端了,怪不好意思的。他說,都是不值錢的東西,嘗個鮮,沒啥,沒啥。
?老孟起得很早,把門前的地掃了一遍又一遍,連窗外的地也掃了。我對他說,有物業(yè),你就別掃了。他不聽,還要掃。他說,閑不住,莊稼人嘛。
?老孟的行為舉止卻不像莊稼人,因為他進出自家大門時,開關(guān)門的聲音都很小,幾乎聽不見。而樓上的鄰居卻大不相同,進出大門時像放炮,“咣當”亂響。一到上下班時間,樓上10多家“咣當咣當”響個不停,就像古代的官員出迎,炮聲連連,唯恐人家不知道。
?一打聽,老孟是見過世面的。他在北京市衛(wèi)戍區(qū)當過兵,給大領(lǐng)導(dǎo)站過崗;復(fù)員后,在村子里當了10多年的黨支部書記;前幾年,因為班子年輕化退了下來;進城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黨組織關(guān)系轉(zhuǎn)到了社區(qū)。他說,一個黨員不能離開“家”。
前幾天,老孟因高血壓住了院。出院后,他說,醫(yī)院里醫(yī)生、護士太好了,對病人就像親人一樣,想請我?guī)兔懛飧兄x信,我答應(yīng)了。來到老孟家中,他拿出紙和筆,忽然掉下了一個小紅本本。拾起一看,是一本無償獻血光榮證。我問:“是你的?”老孟說,是的。他不好意思地說,咱是個黨員,也做不了啥事,獻點血,多少能幫一下別人,心里也得勁兒,他已經(jīng)連續(xù)獻血21年了。聽了老孟的話,我心頭一熱,我也是個黨員,卻沒有這樣的境界,連一次血也沒有獻過,真是榜樣就在身邊啊!
?新冠肺炎疫情來了,老孟第一個報名參加了社區(qū)黨員志愿隊。他嗓門大,說話不慌不忙。有個外賣小哥要進小區(qū),門衛(wèi)不讓進,就吵了起來。老孟上前勸說:“別吵了,都是這樣,又不是對你一個人,也是為了大家好,理解萬歲。你把外賣給我,我替你送。”說著,老孟問清地址,接過外賣,“咚咚咚”地跑了一趟,六樓上下后一身大汗。收外賣的見是老孟,驚奇地問,咋是你來送?老孟說,誰送都一樣。
?社區(qū)的孫師傅老兩口都有慢性病,又是高血壓、糖尿病。藥吃完了,拄著拐杖要去藥店買藥。老孟見狀,問清了藥的名稱和數(shù)量,替孫師傅跑去藥店買藥。孫師傅感謝道:“你辛苦了!”老孟說,不辛苦,應(yīng)該的。老孟見孫師傅的老伴臥病在床,兒女在外地又回不來,就自愿給孫師傅買菜送到家。孫師傅想吃南瓜和玉米,門口的超市沒有賣,老孟就跑到10多里外的超市去買,然后又爬五樓送到了孫師傅家中。疫情期間,老孟親自送菜到戶的就有30多家,而我只送了五六家。
?此外,社區(qū)黨支部號召黨員為武漢市捐款。老孟捐了1000元,而我猶豫著,只捐了200元。我知道,老孟的退休金,每月只有1000多元,但他卻說,如今生活好多了,吃喝不愁,啥都方便。農(nóng)民種地不交糧,還有補貼,看病還能報銷百分之七十。我聽了,心里有點發(fā)熱。我知道,老孟雖然60多歲了,但每年還要自己交醫(yī)療保險,不然看病不能報銷,這是個多么懂得感恩的人啊。
?有一天晚上,我和老孟正在值班。忽聽有人大聲喊:“著火了!”原來是5號樓一樓有人給電動車充電,不慎起火,一時火光沖天。老孟連忙拿起滅火器沖了過去,慌亂中打聽樓上還有沒有人。忽聽有人喊,二樓老郭家中還有個兩歲多的孩子。老孟一聽,二話不說就往火堆里鉆。最后,孩子安然無恙,他卻被燒傷,住進了醫(yī)院。
?我到醫(yī)院看望老孟時,順嘴說了一句:“人老了,不敢沖得太猛。”老孟說:“該沖還得沖,誰叫咱是黨員呢!”
?
作者:侯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