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9-14 10:27
| ||||
? | ||||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聞質量越來越依賴新聞工作者的新聞責任和良心。對于基層新聞工作者來說,為了制作吸引讀者的新聞報道,應該通過練習強化新聞的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寫出高水平新聞作品,爭做一名基層新聞采訪的合格記者,腳踏實地做好做強新聞。?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增強新聞責任感 作為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有過硬的思想作風和道德品質,在思想上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在工作中樹立起既高大又親近的道德榜樣。新聞可以出現(xiàn)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甚至存在于舊新聞中,在日常工作中,不同的記者負責不同領域的新聞采寫,工作范圍相對有限,其信息資源有一定局限性,制作大眾喜聞樂見的新聞有一定難度。所以,記者應增強新聞責任感,深入基層,掌握新聞規(guī)律,提高新聞價值。 新聞責任感對記者的采寫質量和效率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記者要善于從多個角度解析新聞事件,以提高新聞報道的價值。具有高度責任感的記者可以準確高效地發(fā)現(xiàn)隱藏在生活細節(jié)中的新聞,帶領大眾用全新的視角看待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大事小事,這樣報道出來的新聞可以充分滿足大眾需求,引起大眾的關注,并在與大眾互動的過程中提高媒體的親和力、公信力。前不久,我接到縣殘聯(lián)的一個居家照護的新聞采訪,乍一聽,居家照護總覺得是殘聯(lián)本職工作的一部分,沒有什么特點,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深入實地采訪后,了解到這是全省首家開展,而且面對的是低收入的重度殘疾人,經過深入挖掘細節(jié),進行采訪報道,本條新聞在學習強國、《云南日報》等媒體上刊播,擴大了影響力,提升了宣傳效果。 二、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思想,充滿激情,有熱情 在工作中,我們要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思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不找任何借口推脫,想辦法去克服困難,努力把工作做好。最值得關注的新聞如何推動進步是全社會對新聞事業(yè)的期待,也是記者良知和媒體責任之所在。 在我國,記者和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溝通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與紐帶。中央、省級媒體記者的業(yè)務范圍相對開闊,可以在較廣的范圍內搜尋新聞。但是,市、縣級媒體記者工作范圍較為有限,即使一些記者可以在短期內保持對挖掘高水平新聞的熱情,重溫和重申一些新聞傳統(tǒng)和職業(yè)操守不僅非常必要,而且會讓記者“在路上”的步伐更加穩(wěn)健,尤其是要恪守新聞良心,才能傾聽人民的心跳,捍衛(wèi)良知,守護正義。我們是黨的新聞工作者,肯定要堅持黨性原則,應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意識,記者的社會責任感越強,新聞敏感性提高就越快。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有一個做人的基本品德,遵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判斷目標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關注程度,并考慮如何寫作稿件才能有效吸引受眾的關注。 所謂新聞記者的職業(yè)良心,是指新聞記者在職業(y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必須遵循與所從事的職業(yè)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它是社會道德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新聞工作者要具備愛崗敬業(yè)的精神、要遵循奉獻社會的責任及必備的專業(yè)技能等。維護公平,捍衛(wèi)正義是社會對記者和新聞媒體的期待。這就要求記者和新聞媒體不能主題先行,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制造新聞”。堅持中立,這也提醒著:你是一個記者,你只負責報道事實,展示真相,法律審判是法官的職責,記者和新聞媒體絕不能越俎代庖。在地質災害、地震、火災和疫情面前,更需要我們義不容辭,自覺深入基層,深入現(xiàn)場,挖掘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典型宣傳報道,營造主流媒體的正面宣傳環(huán)境。 三、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水平 結合本職工作,認真學習有關的新聞采訪知識、業(yè)務知識、法律知識,虛心向同行的記者學習。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并根據(jù)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努力用理論指導實踐,解決自己在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時時刻刻警醒自己要做好任何一項工作都要付出辛勤的勞動。不斷摸索,掌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媒體侵犯公民隱私權和名譽權的案例不時出現(xiàn),有償不聞、有償新聞,都是新聞工作者良心的缺失,利用自身的新聞職業(yè)權利之便換取經濟利益,出賣了自己的新聞工作良心,損害了記者的公信力,嚴重傷害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侵害了公眾對權威新聞信息的知情權。 “激濁揚清、弘揚正氣”,這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履行的一個職責,也是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工作責任的自覺意識。對于電視新聞節(jié)目來說,記者的采訪會直接關系到采訪質量,所以想要促進電視新聞節(jié)目質量的提高,就要進一步培養(yǎng)記者能力。當新聞工作者對自己應承擔的新聞工作責任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形成了一種強烈的道德責任感時,也就確立了自己的新聞工作態(tài)度。 (魯?shù)榭h融媒體中心 牛文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