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1-09-23 14:42“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青春年少的時候,是生命綻放如花的季節(jié),又是心智單純到什么都相信的季節(jié),更是一個人生命中“靈魂發(fā)育”的季節(jié)。若能遇到紅色文化育人、化人,氤氳靈魂的成色,將紅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脈,那便是一份際遇,更是一份幸運。
2017年下暴雨的時候,奶奶的房子漏水了。我?guī)湍棠淌帐拔锲罚l(fā)現(xiàn)了祖父生前用的箱子。記憶中,那個箱子被鎖得嚴嚴實實,不讓人接近,充滿神秘感。當時,擱箱子的地方浸水,箱子被浸濕了。奶奶開箱檢查,我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些榮譽證書、黨徽等物品,還有一個用紅布裹了幾層的東西。揭開那一層又一層的紅布,里面是一本《中國共產黨章程》,封皮已經磨破,無法辨識出版時間和版次,旁邊是密密麻麻的字跡,模糊難辨。那是祖父的寶貝,沒事的時候,祖父總是用報紙做封皮,手捧《中國共產黨章程》,邊看邊寫。猛然間回想起來,這好像是祖父留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財產”。
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一茶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打兒時起,祖父一年四季都在外邊工作,很少回家,跟我們交流甚少,留下的印象是節(jié)儉、嚴厲和古板。一身洗得發(fā)白的中山裝,穿了很多年;在家的時候,教育我們吃飯不能漏飯、剩飯。
明澈做人,清廉立身。直到小姨慪氣,我才知道祖父是鎮(zhèn)黨委書記兼武裝部部長。那年武裝部征兵,推薦、體檢、審查、公示都完成了,剛要上報,縣里緊急通知征兵人數(shù)微調。這可急壞了工作人員,他們趕緊把公示過的材料報送給祖父。祖父看了抽出一份檔案,說這個不報了,那是小姨未婚夫的檔案。
后來,父親在村上工作,村里人都說父親是祖父的“縮印版”,犟脾氣,對家里的人總是很嚴苛。比如,妹妹在鄉(xiāng)鎮(zhèn)教書,因為結婚,想調回縣里,給父親說了幾次,父親始終不吭聲;奶奶家那漏雨的房子,多次申報補助,父親都拒絕了。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祖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與我交流不多,但是他留下的“財產”——紅色文化、言行舉止、工作作風等一直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讓年輕的心靈與紅色文化相遇,在“靈魂發(fā)育”的季節(jié)“拔節(jié)孕穗”,讓更多走上重要崗位的家人,始終坦坦蕩蕩做人、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事。
2010年,我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響應縣委組織部的號召,到鄉(xiāng)鎮(zhèn)擔任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我堅持過年過節(jié)到貧困戶家探望,深入了解民情。看到路面被壓壞了,我協(xié)調附近一家搞建設的企業(yè)贈送了一些土方和石塊。然后,我和村民們用手推車一車一車把石頭拉去墊路。終于,那段900米的泥濘路,雨天也暢通無阻了。通過不懈努力,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紅色文化是一種滋養(yǎng)靈魂的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偉大力量。正如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不是槌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善。”用紅色精神滋養(yǎng)初心、淬煉靈魂,已成了新時代的社會精神氣質、時代需求。紅色的種子一經播種,將植下深厚紅色文化底蘊,衍生為人格中的精神之“鈣”。讓我慶幸的是,不管是當初那個稚嫩的少年還是而立之年的我,總能被紅色文化氤氳、熏陶。
愿有更多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革命薪火,被紅色文化“激活”,一路奮進;被紅色文化“點亮”,心向陽光,任何時候都不會感到寒冷;被紅色文化“感化”,手捧玫瑰,走到哪里都能夠散播芬芳。
作者:石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