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1-15 15:31一個國家的自立自強不僅僅是經濟、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自立自強,也包括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的自立自強。文化價值觀上的獨立、自覺與自信,已經成為一個民族國家自立自強的根本性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當代中國而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大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把握。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身份標簽。
核心價值觀是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表征自己精神內核的文化符號。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的文化名片和文化標識,是一個民族走向世界的“身份證”。如果缺乏自身的獨特價值觀,對內難以獲得認同,凝聚全國人民的目標和意志;對外交往中,則不可能占據(jù)宣傳輿論上的主動,占據(jù)道德上的制高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身份標識、文化符號和文化內核,是中國作為大國走向世界的文化象征,是中國向世人展示的文化名片,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思想理論前提,是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身份密碼的“DNA”,是中國夢的價值愿景。
在世界交往中,唯有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清晰地界定“我是誰”,在趨同化的世界表象中才能清晰地顯現(xiàn)自身的特殊性和差異性。西方之所謂西方,美國之所謂美國,并不是通過紐約的地鐵、曼哈頓的摩天大樓、蜘蛛網(wǎng)狀的高速公路、奔馳的卡迪拉克等來界定自己的身份,而是通過所謂普世價值觀來表征自己的身份,依憑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觀通行全世界。中國也在走向現(xiàn)代化,在相似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如何才能保持中華民族的獨特性,如何才能避免中國成為西方的又一個“他者”,恐怕只能通過我們獨特的文化血脈和文化精神,只能確立屬于我們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在我看來,有沒有屬于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中國道路、“北京共識”、中國模式是否成立的前提條件。如果缺乏自身獨特的核心價值觀,那么,中國特色就是不明確的,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就是不確定的,“北京共識”就是模糊的。
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到能否占領國際話語權的制高點。
從世界歷史的發(fā)展看,核心價值觀的競爭,關乎誰引領歷史發(fā)展進步的潮流和趨勢,誰主導國際話語權,誰占領文化軟實力和道德的制高點。我們知道,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在時間上先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而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明確界定則遠遠滯后于社會主義中國的成立。這是導致我們在話語權上被動的部分原因。因為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你不說,總是有人替你說!替你說的人基本對你不利!你說慢了,就給別人留下了編造的時間和空間!現(xiàn)實也正是如此。一直以來,西方人總是在替我們說;他們說的基本對我們不利;我們說慢了,就給了他們編造和杜撰的時間;他們編造的“專制”“不尊重人權”“沒有自由”等都不符合中國的事實,卻符合他們的利益和需要。假如我們早先一步在自己的這張名片上寫上24個光鮮亮麗的大字,是不是就給了世界一個了解中國的全新視角呢。
今天,我們明確界定了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與西方“自由、民主、人權”的核心價值觀相比,絲毫不遜色,反而要高出一籌。
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到能否打贏西方挑起的價值觀之戰(zhàn)。
今天的世界越來越以價值觀來劃界,世界秩序正在按照文化價值觀重組,相同價值觀的國家走到一起,出現(xiàn)了所謂“價值觀外交”。中國以西方無法接受的方式迅速崛起,這是西方試圖竭力避免的結局。西方在利用傳統(tǒng)的軍事手段、經濟手段、政治手段遏制中國已經行不通的背景下,對中國進行價值觀圍剿就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西方國家針對中國挑起的價值觀之戰(zhàn)已經不是一種可能,而是一種事實。以美國、日本為首,西方國家正在展開一場“重視自由、民主、人權、市場經濟等普遍價值”的外交,意圖構筑針對中國的“C型包圍圈”,打造一個涵蓋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東、中東歐到波羅的海各國,以普世價值為基礎的“自由繁榮之弧”。“價值觀外交”的實質就是打著“自由、民主、人權、法制、市場經濟”的幌子,拉幫結派,利用“共同價值觀”對中國施壓,圍堵中國、遏制中國。中國自己在心理上要強大起來,當然,這種強大不是阿Q式的強大,而是除了經濟、軍事上的強大之外,在文化價值觀上強大、自信起來。打不贏這場新型戰(zhàn)爭,中國將滿盤皆輸。
來源:光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