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信息報
2021-10-19 18:31【人物簡介】
鄧前堆
怒族
1964年3月生
中共黨員
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
拉馬底村鄉(xiāng)村醫(yī)生
自1983年以來
每天冒著生命危險
通過溜江索道
橫渡怒江
來往于兩岸村寨
累計出診5000多次
步行約60多萬公里
救治了無數村民
2011年5月
省委授予他
“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
【人物事跡】
1983年
初中畢業(yè)不久的鄧前堆
患上痢疾差點病死
后被老村醫(yī)
友尚葉救治好
友尚葉問他
想不想接班
鄧前堆一口答應:
“我愿意一輩子當村醫(yī)!”
此后
他跟友尚葉精心學醫(yī)
出師后
便獨自一人守護著
拉馬底村和鄰近的
馬吉鄉(xiāng)布旺村小組
1200多名村民的健康
拉馬底村有一半多人
生活在怒江西岸
當時江上沒有橋
群眾只能滑溜索過江
鄧前堆每月
全村巡診一次
到江對岸出診四五次
每月他至少在
怒江上空滑10次溜索
風雨無阻
怒江江水湍急
旋渦叢生
鄧前堆就這樣
在溜索上穿行了27年
出診5000多次
步行60萬多公里
為村民
治傷療病、防治傳染病
他的行醫(yī)之路
與過江溜索
緊緊聯系在一起
并形影不離帶著
一個藥箱
一把溜梆
這兩件“寶物”
他跑遍了鄉(xiāng)村每一條小道,清楚知道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種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他的心中都裝著一本明細賬。
他每天在拉馬底村衛(wèi)生室坐診,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電話,即背上藥箱、帶上溜梆出發(fā)。在當地村民的印象里,無論深夜白天,還是暴雨江水上漲,鄧醫(yī)生總會及時趕來就診,給病痛鄉(xiāng)親們帶來安康,帶來希望。
2010年冬天里的一個深夜,開扒俄老人家著了一場大火,開扒俄老伯也被嚴重燒傷,鄧前堆得知后,立即背上藥箱,摸黑滑溜索過江,為老人清創(chuàng)、上藥、輸液。“當時天太黑了,江面和對岸什么也看不清,我一心只想著救人,一手持著電筒,一手緊握繩子滑溜索過了江,現在想想還有點后怕。”
除了大峽谷的艱險外
最讓鄧前堆焦慮的
是村醫(yī)事業(yè)后繼無人
村醫(yī)工作條件艱苦
許多衛(wèi)校畢業(yè)的
年輕人都不愿從事
鄧前堆就讓
自己的兒子范志新
去讀衛(wèi)校
畢業(yè)后回村和自己
一起當村醫(yī)
衣缽終于有人傳承
他被群眾譽為“索道醫(yī)生”
他所在村
計劃免疫建卡
建證率達100%
接種率達98%
孕產婦住院
分娩率達90%以上
他憑著崇高的責任心
精湛踏實的醫(yī)術
用簡陋的聽筒、針筒
和一張張發(fā)黃的欠條
換來了無數村民的健康
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贊譽
在平凡的崗位上
譜寫了一曲華美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