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11-26 10:37立冬過后,村里大部分人家的蘋果已下樹售賣,而謝宜貴家的紅富士卻來不及采摘。幾千公斤果子掛滿樹枝,壓彎枝頭,也壓得謝宜貴喘不過氣。
望著樹上的蘋果,謝宜貴又喜又急,幾縷白發(fā)上了頭。
五口之家的頂梁柱
今年44歲的謝宜貴是昭陽區(qū)灑漁鎮(zhèn)白鶴村一戶村民,因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肢體被鑒定為三級殘疾。妻子徐艷,因多年前誤食藥片造成智力一級殘疾,喪失了勞動力。3個孩子,最大的才8歲。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全靠他一瘸一拐去打拼。
謝宜貴身殘志堅。2017年,他在別人幫助下開始種植食用菌,成立了昭陽區(qū)興達種植專業(yè)合作社。
“有4個大棚,種有雞樅、松茸、香菇、茶樹菇、金針菇等,今年收入有3萬多元。”謝宜貴說,因為做不了重活兒,就在家門口多琢磨一下食用菌的種植技術(shù)。
通過努力,謝宜貴不但一人扛起五口之家的重擔(dān),還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同時,他還無償將所學(xué)技術(shù)教給周邊村民。
遇到急心事犯了難
除了種植食用菌,靠山吃山的謝宜貴還在昭陽區(qū)灑漁鎮(zhèn)種植了5畝蘋果。
貧困的“帽子”甩掉后,手里有了點積蓄,謝宜貴決定做手術(shù),緩解行動不便,以便以后有更美好的生活。
遺憾的是,手術(shù)非但不成功,疼痛反而折磨著他。
“腰椎以下特別疼,右腳像針刺一樣。”看著豐收難銷的蘋果,謝宜貴急上心頭。
“小紅帽”助力摘賣蘋果
“謝大哥,大箱要16件,小箱22件!”“好好好,謝謝你們!”“謝大哥,你等著,我們3個人一會兒來幫你摘!”……11月17日下午3時多,接連接到志愿者的訂購電話,謝宜貴用袖子抹了一把眼角,心里五味雜陳。
這通電話背后,藏有一段故事。
之前,昭通市婦聯(lián)的一位領(lǐng)導(dǎo)在市場上認識了銷售食用菌的謝宜貴,通過聊天獲知他不但種植有食用菌,而且還把蘋果管理得格外好。前不久,得知謝宜貴因行動不便耽誤了蘋果下樹的時間,市婦聯(lián)相關(guān)人員走訪后,決定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辦到謝宜貴心坎上。
“所有的‘果粉’們,人世間有千萬種蘋果,我獨愛這一種,因為這是身殘志堅的小謝種出來的蘋果,吃的不只是蘋果,更是一份愛心、一種溫暖……”11月3日,一場特別的直播助農(nóng)活動在謝宜貴的果園開播,昭通市婦聯(lián)主席變身“帶貨主播”,為謝宜貴的蘋果代言。市婦聯(lián)同時對接昭通市秋城志愿服務(wù)中心,運用微信朋友圈、視頻號等解了謝宜貴的燃眉之急。
截至11月17日,市婦聯(lián)的“小紅帽”渠道,已為謝宜貴銷售蘋果2170公斤,銷售額19910元。面對園子里剩余的幾千公斤蘋果,市婦聯(lián)正洽談果商批量收購。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永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