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2-01-26 14:34春節(jié)來臨,綏江縣大街小巷年味漸濃。在鳳凰集貿市場南側的小巷道內,修鞋匠周克品戴著一副老花眼鏡坐在小板凳上,旁邊放著一個大木箱,里面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身前擺放一臺修鞋機,一雙長滿老繭的雙手熟練地拿著鞋子縫補。“我老家是中城鎮(zhèn)回望村的,在綏江縣城修鞋有38年了。”在筆者采訪時,63歲的周克品說。
周克品告訴筆者,當年家里很貧困,25歲的他為掙錢補貼家用就拜師學了這門手藝,一干就是38年。周克品說:“30多年前,家家戶戶的鞋子壞了都習慣修修補補,天剛亮就挑起扁擔四處游走,為需要補鞋的人服務。這些年來,孩子們上學,一家人的生活,都是靠著這門手藝,現(xiàn)在3個女兒都已經結婚成家,很幸福。”
就在筆者和周克品聊天時,一位中年女士來找他補鞋,只見他順手接過女士手中的鞋子,看了看破損的地方,熟練地穿針引線,再把鞋放到修鞋機上,將補鞋的料子置于破損處,隨著右手轉動一旁的手搖柄,機針有規(guī)律地上下跳動著,不到兩分鐘,原先破損的地方已經補好。
“鞋子穿壞了我通常找周師傅補,他材料用得厚實,我還介紹許多朋友來這里補鞋,大家都信得過周師傅的手藝。”顧客田女士說。
不單單是顧客稱贊周克品,在旁邊經營10多年的鄰居也告訴筆者:“他干活利索,而且認真細致,收費也便宜。”
除了補鞋,他還會配鑰匙。“多學一門手藝,就可以多賺些錢養(yǎng)家糊口。”說起配鑰匙,周克品開始慢慢回憶,“起初配鑰匙時,我生怕顧客拿回去打不開門,就拿了很多鑰匙練手。”秉持著學一行鉆一行愛一行的態(tài)度,經過多次嘗試,配鑰匙這個活也已熟練掌握。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補鞋的需求越來越少,曾今那些補鞋匠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也有少數(shù)的補鞋匠依然在堅守著。談起未來,周克品很坦然地說:“每天來補鞋不純粹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想見見老顧客,和他們一起聊聊天。當然,也舍不得丟掉這么多年的手藝。只要身體允許,顧客需要,我還會一直補下去。”
通訊員:楊東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