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03-24 11:26不來昭通,怎知烏蒙磅礴?不走昭通,怎知民生艱辛?今訪昭通,天路通四方,鐵軌接南北,永別行路難。贊之嘆之,歌之頌之,不虛此行矣!
——題記
高路入云端
格巧高速公路。 閆科任 攝
一
此刻,我仿佛一位仙人,飄飛在滇東北昭通地域的云山霧海中。準(zhǔn)確地說,是乘坐汽車在云霧中飛馳。滾滾車輪的足跡,記錄下一道道古大海消逝時留下的觸目驚心的印跡。這片連綿橫亙的蒼莽山脈,在還沒有人類歷史的史前時期,已記不清從古潮汐中奮然崛起于哪個遙遠的地質(zhì)年代。日月星辰給混沌乾坤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讓沒有生氣的山水來一個“調(diào)防”:山讓位于水,水?dāng)D壓出山。于是,橫空出世了被后人稱為“磅礴烏蒙”的南高原,形成了23000多平方公里的壯美山川……
此時的車窗外,烏蒙山脈連綿起伏,近山青黛,遠山灰藍,重重疊疊地鋪向天邊。初冬的太陽,說不清是害羞還是懼怕群山的威風(fēng),顯得有些灰頭土臉。汽車入云穿山,順著寬暢平坦的高速公路,駛向眼下要去的鎮(zhèn)雄縣。
鎮(zhèn)雄,一個充滿豪氣、英武的縣名,群峰屏嶺拔地而起,輕而易舉地讓大地與藍天對話,看白云與嵐霧依偎。放眼望去,天空不寂寞,云彩不空虛,全縣170多萬人口的生存家園,就星羅棋布地坐落在這些云霧山中。
對于這個人口大縣,我曾與它有過一次沮喪的交往。
十幾年前,云南省文聯(lián)的扶貧點就在鎮(zhèn)雄縣的林口彝族苗族鄉(xiāng),距昆明500多公里。我清楚,省文聯(lián)并沒有經(jīng)濟優(yōu)勢到這個遠在天邊的地方去“扶貧”,而我恰是第一批到那兒探路尋門的工作人員之一。
初冬季節(jié),一個冬陽露臉的日子,單位派出的汽車一早從昆明出發(fā),沿著213國道前行。那時,即使是“國”字頭的公路仍寒酸得寬不過丈,陡坡盤山,窄路繞水,汽車過尋甸,走會澤,越牛欄江,日落之時到達昭通中心城市,400多公里路程走了8個多小時,已是車滿塵人滿灰,筋骨抖松。次日,再繼續(xù)從昭通中心城市趕往280多公里外的鎮(zhèn)雄,國道改縣道,何止九百九十九道彎?那路,比2000多年前的五尺道寬不了多少。沿途山一道谷一道村落一道,迎面撲來又退后而去,一路提心吊膽,猜不透前方有幾多懸念幾多驚險。大自然的生存條件沒有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同是昭通地域,東南西北云霓不同,早中晚個性顛倒,走著走著,天上突然間就飛起了毛毛細雨,群山隱退,車窗模糊,已時值中午,路程才走一半。車臨一鄉(xiāng)場,名曰牛街,此日正逢趕街。眼前公路即集市,集市堵公路,黑壓壓的人群一路排開,地攤兩邊列陣,牛車、馬車、自行車、拖拉機,橫七豎八、無章無序,任憑上百輛過路汽車喇叭震天,那些趕街人都懶得看你一眼,寸步不讓。蹲在路邊的司機們怨天怨地,毫無辦法。既是鄉(xiāng)街又是路,人車擁擠,無可奈何。
細雨蒙蒙,寒風(fēng)陣陣,我們也只有等,輪流下車吃完飯后又繼續(xù)等。
近3個小時過去,前方車輛開始移動,駕駛員戈師傅趕緊發(fā)動車輛緩緩跟隨車隊前進。20分鐘后終于突出重圍,雨小了,霧卻更濃更厚。
昭通的冬日常常雨霧橫行、寒雪飄飛,雖然眼下還不到冰雪斷路的時候。但前方漫天濃霧吞沒了群山,近在咫尺的路面一片模糊,一不小心,汽車頃刻之間就可能撞上右側(cè)的巖壁或掉下左側(cè)的深淵,或與迎面來車相撞。不得已,車上的兩個男人只有下車,一左一右地在前面跑步引路。還好,翻過一個小山包,霧氣逐漸散開,可黃昏又很快降臨。引路人上車后,車燈利箭般穿透逐漸暗下來的暮色,汽車緩慢地爬行。既疲憊又焦躁的駕駛員一把方向盤失誤,車子重重地撞在路邊一棵大樹上。天啦,被撞的樹后竟是一片懸崖……
就這樣,車到那個遙遠的鎮(zhèn)雄縣城時,已是晚上10時。也就是說, 280多公里的路程我們竟然走了14個小時,而此時才知道,鎮(zhèn)雄縣城離林口鄉(xiāng)還有近30公里,只有次日再出發(fā)……
林口,一個有著4萬多人口的苗族彝族鄉(xiāng),與貴州省的畢節(jié)相鄰。四周同樣是大山雄峻,峰巒逶迤。一座座大山之間的皺褶處,散落著不同民族的村寨。由于重重山川阻隔,交通落后,有著令人刻骨銘心、難以置信的貧瘠。
至今也忘不了當(dāng)時走訪過的那些人家,住的杈杈房,家家缺口糧;睡的包谷稈,煮的洋芋湯。那杈杈房,其實就是幾棵樹干交叉搭建起來的簡陋茅草房。
那天,我們進入一戶人家,一對70來歲的夫婦穿著一身破爛衣服從杈杈房里走出來,一臉樸實笑容掛著幾分凄楚,屋子里找不出一件值錢的家具。坐在“吱嘎”響的木板床上,屋子中央支一個燒煤的火爐,火爐上一口鐵鍋正煮著洋芋,他們一天吃兩頓。
讓老人一家唯一欣慰的就是出門便能挖到煤,而且烏黑透亮無煙無味。不然,這四面透風(fēng)的杈杈房里如何過冬?
啊!昭通人民急需脫貧……
眼下,真的不一樣了!白云朵朵、陣陣清風(fēng)相伴,昭通中心城市到鎮(zhèn)雄只需兩個多小時。那些在地質(zhì)變遷中被撕得皮開肉裂的山水,已被一座座頂天立地的橋梁和燈火輝煌的隧道連接得天衣無縫。程程高速滾滾車輪,道道天塹變通途,大山大谷閃過處,駕駛員們一改油腔滑調(diào),夸天夸地夸政府,皆因四車道六車道一路輕松到鎮(zhèn)雄、到威信、到水富、到昭通各個縣(市、區(qū)),誰不說俺昭通好?昭通有煤有磷礦有天麻有竹筍有魔芋有漫山遍野的紅蘋果,“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滿的敘府”,千百年的愿望至今朝才有條件實現(xiàn)。
鎮(zhèn)雄縣城到了,舊城換新貌,條條大道通四方,偌大一座高原城市不再是路難行、地偏遠。高速公路上車過林口,路暢環(huán)境變,早已不見杈杈房,兩層三層小洋樓遍地。交通發(fā)達改變了人的世界觀,也改變了大山的世界觀,休說窮山惡水亙古不變。
二
其實,崇敬一座山不容易,崇敬一座座難以企及的大山更不容易。同是名山峻嶺,四川峨嵋山顯露的是仙氣繚繞的佛家身骨;安徽黃山矗立的是濃墨潑灑的雋永畫幅;滇西的玉龍雪山形成的是凜冽的冰鋒冷劍;眼前的烏蒙山推出的是一道道垂天懸梯。觸目驚心、刀劈斧削,神嶺魔嶂相映相交。當(dāng)年秦開五尺道,以兩匹馱馬能擦肩而過為度,寬約5尺已是通天大道,然而山險水惡,行走仍艱難。2000多年前,大唐工部員外郎袁滋一行奉旨到大理冊封南昭王,6月從長安出發(fā),8月才走到成都,到達昭通地界豆沙關(guān)時已是9月中旬,12月方抵南昭。也就是說,袁滋此行僅單程就走了整整半年。次年3月,他們又原路返朝,千辛萬苦地完成了朝廷使命,一統(tǒng)江山功垂青史。實際上,為了此行,節(jié)度使、尚書右仆射、成都尹兼御使大夫韋皋,早就提前先行,在沿途設(shè)置了驛站、館舍,以保袁滋使團順利到達南昭。袁滋之后,豆沙關(guān)至魯?shù)榻滓欢握皆O(shè)驛站,使“四方往來之使,止則有館舍,頓則有供帳,饑渴有飲食”。到元朝,驛站改為蒙文譯名“站赤”,主要職能是“通達邊情,布宣號令,未有重于此者焉”。史載,元朝時期云南諸路共有站赤74處,馬2345匹,牛30頭,明清時代數(shù)量增多。
從人類鐵腳踩出的羊腸小路,到騾馬行走的五尺道,為生計,為戰(zhàn)爭,為發(fā)財,五尺古道上千軍萬馬走過,商賈販夫走過,朝廷使者走過,千古僰人走過,近代紅軍走過,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走過……艱險的光輝,光輝的艱險。翻越過烏蒙群山的一雙雙腳知道,如今要在這片土地上修筑現(xiàn)代化的高速公路、鐵路,重大意義自不必說,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昭通市交通運輸局一位領(lǐng)導(dǎo)說起全市修路的情況心情激動。首先是5難:報件難、征地難、拆遷難、融資難、人才難。說到7種融資模式,6大人才計劃等更是心緒難平。他有感而發(fā),條理清晰,我聚精會神聆聽,還沒聽完已是感慨萬千。修一公里路要1.7億至2.5億人民幣,貧困地區(qū)缺錢,天上掉不下來地上挖不出來,修筑一條路,重重關(guān)隘、處處求人,談何容易?其中,一條路僅公章就蓋了198顆。
工地上的工人、技術(shù)人員更辛苦,數(shù)萬民工、技工先后在各條公路、各個路段、各個橋隧,頂著酷暑冬寒?dāng)[戰(zhàn)場,拋妻別子背井離鄉(xiāng),不只是掙錢養(yǎng)家,還有“貢獻”的一面。
我站在正在修建的昭(通)瀘(州)高速公路南天門隧道前參觀。南天門,僅這名字就令人幾分好奇、幾分心跳。已是下午6時,太陽西下時的蒼茫山影,照射在南天門之上,隧道內(nèi)工人還在緊張施工。精明強壯留點小胡子的指揮長黃陽說,一萬多人在這個工地已經(jīng)干了3年,隧道還沒貫通,不是因為山大山高,而是洞中水大水涌。大量地下水隨時噴射而出,每天抽出十幾萬噸,工人們還要頂水打鉆,水中綁扎,水中出渣,整天泡在水里施工……就這幾句話,已使我感動感嘆,3年啊,容易嗎?
還有那條白崖腳隧道,左洞全長5.265公里,右洞全長5.245公里,地質(zhì)結(jié)構(gòu)一段三變,石灰?guī)r,軟弱泥質(zhì)砂巖,炭質(zhì)頁巖,沉積碎石巖……外行人聽不出其中險道,內(nèi)行人一聽就是不同地質(zhì),不同的鬼門關(guān)。在這樣的洞中施工如同在沙漠中掏井,不是塌方就是出現(xiàn)溶洞,或者突然一大股涌水噴出,防不勝防、前功盡棄,但掘洞進度不能掉……
再看看建橋工人的艱辛。眼前是一座在建施工難度中國第二、亞洲第三的白水江大橋,僅鋼材就要用1.4萬噸,要送上萬丈懸崖之上的高空,要在高空上焊接。抬頭望去,一群“小黑點”工人高懸于巨型鋼架上,頭頂火花陣陣,腳下江水滔滔,膽小者絕對當(dāng)不了大無畏的橋梁工。
這座懸空大橋修通后,宜(賓)昭(通)公路柳溪段要縮短40多公里路程。
技術(shù)人員的設(shè)計,施工工人的膽量魄力,硬是把一座凝固的七彩長虹托舉到了天上。
三
10年修路,10年奮斗,昭通市領(lǐng)導(dǎo)層上下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真正實現(xiàn)了人們千百年的愿望——昭明通達。
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縱橫交錯,金沙水運通江通海。當(dāng)我居高臨下俯瞰鎮(zhèn)雄高速公路樞紐陳貝屯立交橋時,重疊3層的立交橋強烈的視覺沖擊,帶來的不僅是感嘆,更多的是震撼。宜(賓)畢(節(jié))高速、鎮(zhèn)(雄)畢(節(jié))高速、鎮(zhèn)(雄)赫(章)高速,三條大通道在這兒交叉轉(zhuǎn)換,向北往成都、往重慶,融入成渝雙城經(jīng)濟圈;向東達貴州通廣西,匯入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向南連昆明接西昌,融入滇中新區(qū)。昭通基本實現(xiàn)了到滇川黔省會城市3小時、縣(市、區(qū))兩小時經(jīng)濟圈。細小血管還有省道縣道鄉(xiāng)村道以及被冷落的千年古驛道和羊腸路。
汽笛聲聲中,火車飛駛,金沙江通航;藍天白云處,飛機往來穿云破霧,好一個陸上水上空中立體交通,昭通人走出大山,不再行路難。如今,站在蒼茫云海間,再也看不到成群結(jié)隊馬幫行,聽不見鈴鐺陣陣響深山。豆沙關(guān)前一段冷冷清清的五尺道,那是留給文化人拍照的千年樣品。古人不見今時路,今路穿越時空,在云端上向遠古交通行一個告別禮。
君不見,涼爽清越的氣候精心調(diào)試出昭通的輕風(fēng)爽雨,滋養(yǎng)出昭通好花好果好姑娘。春天梨花盛開,夏天天然空調(diào),秋季蘋果墜枝,冬日鶴舞雪原,加上一條條相匹配的公路鐵路,誰不想來看看充滿無限活力的新昭通?
我下了一條高速公路,又上了另一條高速公路,穿行在一個個昔日被大山封閉的風(fēng)光里,一地野趣一地清芳。池塘綠柳黑天鵝,鄉(xiāng)村田園摩天輪,風(fēng)情別具賽過城市公園。一路走過來,威信的“雞鳴三省”長征路,鹽津的花香酒谷,宣傳牌上居然有英文日文朝鮮文。再往前走,有綏江羅漢壩康養(yǎng)旅游度假小鎮(zhèn)。茶馬古道,森林木屋,星空露營,聽聽名字就心動。沿金沙江而下,水富有出水芙蓉邵女坪,山上采果,地里賞花,湖邊看景,是年輕人江畔湖濱狂歡的好地方,背景是萬里長江第一港,度假酒店,懷舊沙灘,水上娛樂,吸引遠近游客四方來。所有開發(fā)機遇正是依靠道路暢通交通發(fā)達,好景不怕大山高。云南客四川客貴州客,一腳油門,車輪滾滾,游人最會找大山深處好地方。
山河偉岸,高路入云端,千古貧瘠的昭通,迎來了一個脫胎換骨的好時代!
作者:歐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