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04-09 14:12昭彝二級公路白坡塘路段。 毛利濤 攝
沒有翅膀,所有的飛翔只是奢望。
路是村莊的翅膀,在沒有通路之前,我出生的村莊是停滯的。
記憶中,農(nóng)事栽種、生產(chǎn)運輸、上街趕集等需要交通運輸時,全指望人背馬馱。不管是人還是馬,這種勞作帶來的局限,讓運輸變得極為笨拙和低效。那時,家里殷實的標志就是有健壯的勞力和強壯的馬。
順哥是村里第一個擁有自行車的人,是他從崎嶇山路上慢慢扛回來的。好看的轱轆,結實的把手,讓村里人依稀看見了微弱的現(xiàn)代化交通氣息。除此,就是小孩的自制獨輪車。開始,村里人對獨輪車很不待見,甚至很鄙視,認為用獨輪車的人就是懶漢一個。我之所以迷戀獨輪車,不僅是因為獨輪車的物理效應填補了小孩承載力的不足,還因為讓辛勞枯燥的運輸變得充滿樂趣。轱轆的無限循環(huán),自由自在的操作感,還有憨態(tài)可掬的科技形態(tài)。
那時,上山砍柴,運輸包谷、洋芋,小孩全是用獨輪車。其實,很多成年人表面鄙視,內(nèi)心卻極其羨慕。在繁忙的秋收時節(jié),盡管大人們肩上有了血痂,但他們都不太好意思用獨輪車,畢竟,那個年代,誰都不想成為偷奸耍滑的代名詞。
因為沒有路,村里人燒煤都是請人從五公里以外挑回來的。特殊年代,很多小事都因為條件所限,困成大事。
村里除了四爺爺家最早燒煤,我家也算率先享用煤炭燃料的人家。四爺爺當時就在城里煤管所工作,又開運煤車,成為首家燒煤戶理所當然。
我剛開始聞到煤炭的味道時,無論燃燒怎樣不充分,無論怎樣嗆鼻,都有一種榮耀感。那時,能被煤炭氣味嗆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窘困生存狀態(tài)下,村民是不會輕易用煤炭的。
至今,我家第一次買煤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當時,哥哥已經(jīng)在外面工作,請四爺爺用汽車運了一車煤炭,只能卸載于五六公里以外的蘇甲鄉(xiāng)簸火寨村。然后,請上幾十個勞動力強的壯漢挑煤,沿著蜿蜒狹窄山間小道,回到村莊。即使再強壯的漢子,一早上也最多兩個來回。
于我家而言,這是一個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整日忙于農(nóng)事的父母,將不用在煙熏火燎中撥開時光的塵煙,燒火做飯煮豬食了。每天的生活將從嗆鼻的煙霧中,逐漸清晰起來。于我來說,每天放學不用再上山砍柴。
挑煤那天早上,母親起了個大早,把屋里屋外拾掇得干干凈凈,特意騰出一間房子裝煤。天蒙蒙亮,家里請的20多個壯勞力在父親的帶領下出發(fā)了。在挑煤的過程中,很多村民主動幫忙,這讓父母很感動。父親在村里為人正直,一生參照公平秤的品性,從不會人為地歪傾,不論是在村民之間化解矛盾糾紛,還是在親兄弟財產(chǎn)分割等事物方面,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長期積累,使父親具有很高地位。父親也沒什么特殊本事,比如兩家人土地領域劃分,實在劃分不平,父親就拿家里的土地來補上。母親是一個熱心腸,無論哪家有事,母親絕對是先到。在現(xiàn)在看來,母親似乎天生就有領袖特質(zhì)。記事以來,家里的重大事物幾乎是母親拿主意,父親似乎從來不喜歡爭權奪位,不管是在家里還是村里,這讓母親“說了算”的秉性得以長期延續(xù)。母親參與村里的大小事務,不僅是做事,更關鍵的是拿主意。我發(fā)現(xiàn),無論局面多復雜,只要母親到場,都會慢慢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當然,村里人最感激母親的是,母親會很多民間的治療方法,諸如接生、“擦”娃娃等。無論母親在土地里栽種,還是深夜休息,只要村里哪家小孩哭鬧,母親從不推辭。在缺醫(yī)少藥的年代,母親成了村里的“活菩薩”。因此,我家在大面積栽種的時候,都有很多村民主動幫忙。
或許對天地有特殊的敬畏,母親很多時候是一個很注重儀式感的人。當?shù)谝惶裘悍皆綆X來到我家門口時,母親遠遠地迎上去接住,然后迅速和黏泥攪拌,小心翼翼地放入特意準備好的回風爐里等著燃燒。整個過程不僅細致,而且充滿了不易察覺的虔誠。在大量柴火的引燃下,煤炭逐漸由黑變紅,火焰蓬勃地躥起。相比煙熏火燎的柴火,這火焰有一種高貴的感覺。見狀,村里的老人說,好得很,旺得很。聽到這些,母親臉上悄然溢出欣慰的神色。
公路是必須修的。
政府提出修公路的舉措時,村里炸開了鍋。開始,很多村民極為反對。村民們不怕吃苦,吃苦是村民的本分。原因很簡單,有人舉例,很多通了公路的村莊,壞人就進來了,村莊就亂了。他們已經(jīng)習慣平靜的生活,習慣了觸手可及的日常,如同我每個夏天迷戀村口那可以盡情嬉戲的水塘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深深禁錮了村民們的思維和腳步。他們不喜歡村莊外面的喧囂,鄙視那些大呼小叫的叫賣者,樂于用落后的思維和方式,大大方方享受著和時代脫節(jié)的生活。
有干部想到我的母親,試圖通過母親的號召力打開局面,母親自然是非常希望早日通公路的。母親由壩區(qū)嫁入山區(qū),早就看到并真切體會到通公路的種種益處。母親被邀請到公社參加動員大會,回到村里,母親就開始宣傳修通公路的種種便利。不得不說,母親是一個很有方法的人。在村人請母親去幫忙時,母親用拉家常的方式就把通公路的各種好處列舉出來。
我家率先帶頭修路,跟隨父母的腳步,我和姐姐們積極參加。每天早早起床,帶上各種工具。父親為了給我們提神,特意用撮箕制作成“運輸車”,大人挖土,我負責運輸,樂此不疲。父親說的原話是“跑運輸”,當時成就感爆棚。
村民們觀望遲疑的態(tài)度逐漸轉變,山上多了很多修路的村民。那時候修路條件極為艱苦,沒有大型機械,全靠人力,破土、運送、填埋,全是意志力的博弈。渴了就喝山泉水,餓了就在山上燒洋芋充饑。遇到堅硬的地塊,只能用炮轟。每天轟隆隆的炮聲此起彼伏,那種聲音,讓我隱隱感覺到滾滾而來的時代氣息。
持續(xù)半年之久,一條5公里長的公路終于通了,從此,村莊開始和外界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連通。
進入村莊的第一輛汽車就是四爺爺?shù)臇|方牌汽車。
那天我放學回家,四爺爺像變魔術一樣就把汽車變在村口停放著。雖然事情發(fā)生得太突然,但也省去了我焦灼的期待。我歡呼雀躍,繞著圈地圍觀汽車。霸氣的車頭,四只明亮的眼睛,龐大的車身,還有輪胎上漂亮的紋路,讓我無比興奮。特別是那種汽油味,至今憶起,依然那么親切。此后,只要空氣中隱隱飄著汽油味,可以肯定,四爺爺又回來了。村民們主動上街交易的情形出現(xiàn)了,賣洋芋、玉米、核桃等,只要遇上趕集,四爺爺?shù)臇|方牌汽車一定是滿載出村,然后又滿載歸來。
通車典禮是我永生難忘的日子。為了慶祝通車,學校放了假。那天早上,我早早起床,換上最好的衣服,意氣風發(fā)地等著激動人心的那一刻到來。聽大人說通車典禮有大領導要來,還要來幾十輛汽車。我重點關注的是長長的車隊,一定很壯觀。對于很少見到汽車的我來說,這是一場破天荒的視覺盛宴。
在焦灼的期待中,車隊來了,幾乎是清一色的綠色吉普車。每輛車頭左側都有一面隨風飄揚的五星國旗,那氣勢,如同我現(xiàn)在看閱兵盛典一樣讓人震撼和激動。長長的車隊周圍,是水泄不通的圍觀村民。車隊朝大隊方向駛去,卷起滾滾灰塵。我歡呼著,追逐著,迎著塵土飛揚的車隊一路奔跑。
時光荏苒,一晃3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村莊已經(jīng)大變樣了。低矮的土房幾乎沒有了,全都是白墻水泥房。整個村莊山清水秀,滿目綠色。村莊連通集鎮(zhèn)的公路,全部都硬化成了水泥路,很多村民都買了汽車。每次開車回老家,清新的空氣,香甜的山風,一陣陣撲來。
昭示文明,通達未來。如今的昭通,路網(wǎng)建設喜訊連連,天塹變通途不再是遙遠的夢。市委、市政府提出“交通強市”發(fā)展目標,建成滇川黔渝區(qū)域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jīng)濟的現(xiàn)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交通運輸總體發(fā)展水平位居全省先進行列。
有理由相信,正在被打開的昭通,一定會展翅翱翔,擁有更遼闊、更蔚藍的天空。
作者:嚴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