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04-09 14:2840多年前,我家居住在金沙江大峽谷群山環(huán)抱的大山深處,這里沒有公路,山村里的人們出行艱難,千百年來,祖祖輩輩都過著窮困的日子,生活十分困苦。
我家居住的地方名叫元木自然村,到縣城走山間小路有30多公里,山間小路崎嶇蜿蜒,道路兩旁草木叢生、荊棘遍地,行走十分艱難,山村里的村民成年累月也難以走出山村,進入城鎮(zhèn)。從元木山村到綏江縣城,30多公里的山間小路,彎彎曲曲,時隱時現(xiàn),出沒于群山之間、叢林之中,縈繞在大山之上。
山村里的人們到城鎮(zhèn)趕場,冬天里雨雪交加,山路狹窄,又濕又滑。山道遙遠漫長,云霧迷蒙,陡峭難行,背著沉重的貨物在山間小道行走,頂風(fēng)冒雪,渾身泥水,疲憊不堪。夏天,山里的村民到城鎮(zhèn)趕場,頂著烈日,冒著酷暑,背負著沉重的貨物,行走在山間小道之上,滾燙的路面,遙遠的路途,泉水稀少,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沒有吃的食物,沒有喝的山泉。山里的村民每次往返城鎮(zhèn)都是早上天不亮就出門,到了晚上天色昏暗了才頂著星星回家。在山間小道上奔走,一會兒爬上山坡,一會兒走下懸崖。從山村到城鎮(zhèn),背負著沉重的貨物,渾身都是汗水,渾身都是泥水,無限疲勞的付出,換回來的卻是有限的貨物,為數(shù)不多的資金。千百年來,沒有公路、居住在深山里的村民擺不脫的是貧困,走不進的是富裕。
金沙江雖然就在村莊前面流過,一年四季,水量豐沛,奔流不息。奔騰在群山之間的金沙江,九曲回環(huán),蜿蜒曲折,奔騰咆哮,灘高浪險,一年四季都像脫韁的野馬,在群山之中奔騰向前。金沙江河流上,激流和險灘一個接著一個,舟船難以通行。山村里的人們,千百年來只有居住在金沙江邊、大山深處,無可奈何地過著貧困的日子,守望著金沙江嘆息。
居住在遠離城鎮(zhèn)、與世隔絕的山村里,一切生活全靠自給自足。村民們居住的房屋,除了少數(shù)用石頭堆砌的石墻,就是用泥土夯實筑成的土墻。石墻和土墻,結(jié)構(gòu)松散,很不牢固,每當遇到地震,墻體立即開裂,石頭和泥土紛紛脫落,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居住在這樣的房屋里真是讓人膽戰(zhàn)心驚。每當風(fēng)雨來臨,墻壁透風(fēng),房頂漏雨水,雨水沖刷著墻體,雨水四處橫流,房屋搖搖欲墜,險象環(huán)生。
居住在山村里的人們窮則思變,也想改變居住條件,改善生存環(huán)境,但是山村里的物資不能運送出山,沒有生財之道,缺少改變環(huán)境的資金。由于沒有公路,不能運送物資和材料,山村里的人們無法建造牢固的房屋,山里的村民無法發(fā)展經(jīng)濟走向富裕的生活。
2012年,向家壩水電站建成,金沙江兩岸,在深山峽谷、懸崖峭壁之間,修建了沿江公路,山間崎嶇蜿蜒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寬闊平坦的交通大道,車輛往來,方便快捷。在奔騰咆哮、灘高浪險的金沙江上,修建了連接云南、四川兩省的公路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居住在深山里的人們往返于云南、四川,不再乘坐狹小的木船,不再冒著生命危險在金沙江上的驚濤駭浪中闖蕩。有了大橋,方便了山村里的村民出行,促進了山村的建設(sh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
要致富,先修路。金沙江大峽谷,公路修進了大山深處,連接了村村寨寨,連接了每家每戶,大山深處的無數(shù)村莊,早已翻天覆地,發(fā)生了驚天的巨變。現(xiàn)在居住大山深處的人們,通天大道連接著山外的世界,人們出行不再難,交通運輸不再難。現(xiàn)在大山深處的村莊,雪白的樓房一座連著一座,道路通暢,院壩整潔,青山綠水環(huán)繞著一個又一個村莊。明媚的陽光映照著美麗的村莊,山村里的人們穿著艷麗的衣裙,漫步在村莊里,怡然自得、幸福愜意。在青山綠水之間,一處又一處的村莊,樓房鱗次櫛比,成為風(fēng)光美麗迷人的鄉(xiāng)村旅游景點,城鎮(zhèn)里的人們經(jīng)常駕駛著汽車,攜帶著一家老小,呼朋喚友、成群結(jié)隊到大山深處的村莊旅游,到鄉(xiāng)村欣賞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品嘗鄉(xiāng)村天然的獨特的美食,分享大山里的村民美好安寧的幸福生活。
交通興,昭通興。興起的是春光明媚的日子,興起的是幸福美好的生活,興起的是快速發(fā)展的未來。
作者:蔣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