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緯29度
2022-04-22 16:36當下各種電子產(chǎn)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看不完的電影、電視劇,刷不盡的短視頻、微博,聊不完的微信、QQ……對手機“俯首稱臣”的日子里,我們忘了已經(jīng)多久沒有聞到過油與墨的香味、沒有觸摸過書與字的軌跡、多久沒有感受過文與章的溫度。
也許早有預(yù)料,電子媒介的發(fā)展必將占據(jù)人類的生活視野。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quán)日”,又稱是“世界讀書日”,設(shè)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
打開一本書,里面便是一個世界。我們可以跟三毛去往撒哈拉沙漠,了解異域風(fēng)情;讓余秋雨帶領(lǐng),感受文化的苦旅;同莫言一道,探索紅高粱家族的血脈。讀書日的確立也蘊含著意義,這天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莎士比亞等多位文學(xué)家的忌日或生日。4月23日提醒我們,忙于生活的同時,也要記得詩和遠方。
閱讀寫作對人的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所以無論順境逆境,閱讀和寫作往往能改變?nèi)说囊簧?/p>
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正如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所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向人們講述戰(zhàn)爭只是摧毀一個民族的肉體,而文化的阻斷會毀滅民族精神的延續(xù)。為中華民族復(fù)興而讀書,讀孔子、懂仁愛,讀莊子、明哲理,讀屈原、學(xué)愛國,讀華夏大地上下五千年文明,讀巍巍中國960萬神州歷史,讀詩經(jīng)楚辭漢賦,讀唐詩宋詞元曲……
無論您在哪里,愿您都能徜徉在書海里,因為開卷多有益,詩書氣自華。
作者:彭曉雨
校對:彭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