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06-26 14:17沿鎮(zhèn)鳳二級公路而下,越接近鳳翥,兩岸的山越青郁。
鳳翥的核心點在一個叫馬路的地方,三岔路口匯集和分流鎮(zhèn)雄、彝良、微信三縣車輛的往來,商賈云集,熱鬧非凡。岳父在世的時候非常有眼光,將房子修在了這三岔路口通往彝良方向的鳳凰山的鳳凰翅膀下。
閑不住,我總是那個愛動的人,分別在夜晚和早上爬了一次鳳凰山,也就是這房屋后面的鳳凰翅膀。
多年了,還是第一次爬鳳凰山,彎彎曲曲的數(shù)千級石梯是近期才砌好的,真是個鍛煉身體的好去處。作為鎮(zhèn)雄與四川接得特別近的地方,馬路村是鎮(zhèn)雄接納融洽川蜀元素的前沿,無論是思想意識,還是經(jīng)濟文化,這里一直走在鎮(zhèn)雄的前列。
上得山頂,放眼回望,白水江奔涌而來。水是羅坎鎮(zhèn)的魂,滋潤了兩岸的橘樹林,也養(yǎng)育了兩岸漂亮的妹子。江水順河而下,過彝良牛街,經(jīng)鹽津村鎮(zhèn)……江水流過的地方,美麗的姑娘便在水邊浣衣濯足,一年四季,和江岸的柳在春風(fēng)里婀娜。
鳳凰山頂?shù)乃嘈剑翊钤谏巾數(shù)囊粭l細長的飄帶,風(fēng)一吹,真擔心它會飄起來。
不過這座山分隔了兩個領(lǐng)域,一個是通向城市繁華的車水馬龍,一個是小溪壩雞犬相聞的蟲鳴稻香。在這個山頂,你可以奢侈地同時擁有兩個世界。
那一瞬,在山頂寫下如是文字——
“壯闊與雄渾,從來都屬于制高點的眼睛/心有律動,千山飛行/落差讓距離相信:哲學(xué)在瞬間睡醒/——不信,你聽聽:有一種角度叫俯瞰,有一種仰視叫臣服/有一種腳步叫攀登,有一種姿勢叫君臨!”
紅色的小點是女兒的身影,我感嘆平時嬌里嬌氣的小妮子居然也能健步如飛。土地總會深情嬌慣她的孩子,而孩子也因此而有了一種天然的無拘無束和無懼無畏。
在這片山坡上,“羅坎鎮(zhèn)柑橘改良示范園”的標牌很醒目。
對于羅坎,柑橘才是她的標志,一提到羅坎,人們首先想到的應(yīng)該是柑橘。10年以前的羅坎柑橘,可比羅坎姑娘還要出名。一到冬天,紅彤彤的橘子擺滿街頭和街尾。這些年,很多家庭都外出打工,把這甜蜜的產(chǎn)業(yè)荒廢了。羅坎柑橘,便不如10年前那樣,把冬天脹得火熱和通紅。
碗口粗嘩嘩直流的清泉,泠泠作響。人們把水引到了這高高的山梁上,讓柑橘改良有了生命之源。一路上,大的橘樹沒有開花,幼小的倒先開了。
這些削了樹冠只留下半截樹干的橘樹,頂部纏了膜。
鳳翥真正的景,在小溪壩內(nèi)。獲云貴川三省十四縣(區(qū))通俗唱法金獎的歌手方紹興家就在這旁邊,那首唱醉了多少人的《赤水河邊》的最初雛影,他說就是這柳旁的小河。
溪水潺潺,姑娘總在河邊。
小河旁,粉紅的花開得羞澀,也開得簇簇奔放。或許只有你來到這里,你才會發(fā)現(xiàn)她真的開得與很多地方不一樣,像極了小溪壩的姑娘:既含蓄又大方。
當然,小溪壩最有特色的,是這可以遮天蔽日的橘樹。整個小溪壩的橘子花奔放的時候,這里是一片芬芳的海洋。夏天,坐這樹下,手捧一本書,是何等愜意。要是對面的綠葉間還有一個倩影有意無意一閃,你看得進書不?
小溪壩的右上方山坡上,叫瓦房坪。瓦房靜靜而立,特別陳舊,靜謐如田園歸家的素描;在陽光和晨霧里,古典得讓人不想去驚動它的時光。妻子的老屋,就是這里面的某一間;如今,為了交通的方便,很多人都搬下坡去了。但很多人又說,公路修上來了,他們寧愿再修回來住。這上面,視野開闊,空氣清新。
妻子家的老屋,承載了三代數(shù)十人的生活和記憶。正遇鄰居磨豆花,我們上去幫他們完成最后的一點工作。
歲月安靜,喂養(yǎng)著這歲月的鄉(xiāng)愁。
一棵樹上還有很多紅彤彤的橘子,說是改良過的品種,主人家說叫五月果。
給岳父掃完墓,陽光暴烈,口渴。看著本地品種的橘樹枝頭上還有幾個可憐巴巴的橘子,便慫恿幾個猴一樣的孩子上樹尋了幾個來吃。此時直想:要是一年四季這枝頭都有水汪汪的橘子就安逸了。
后來,他們嫌爬上樹摘橘子麻煩,索性抱著橘樹使勁搖,然后在地上撿。可能你都沒想到,房前屋后擁有橘樹的鳳翥人,居然也會狼狽在地里搜尋從樹上搖下來的橘子——人生,只是換了一個季節(jié),你就完全不同!
累了,可以到馬路飯店,歇歇腳再走。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喜歡在這里停車吃飯。與岳父家共用一個樓梯間的老板是妻子的表哥,勤勞能干的漂亮老板娘做得一手好菜。
最絕的,是這里的河魚,這是羅坎的標志之一,作為白水江的恩賜,屬于特別美味的佳肴。在我的印象里,當數(shù)羅坎的魚最好吃,而羅坎,又得數(shù)鳳翥這里。當然,現(xiàn)在已禁漁了。縱然這條白水江里的魚現(xiàn)在怎么活蹦亂跳,你暫時都不能想著是煮成鮮魚湯還是紅燒。
除了河魚,這羅坎“神腿”也是一絕。告訴你,它可是上過云南電視臺的呢,據(jù)傳把當時的主持人饞得臺詞都有點整不清。
別以為只有以上兩道大餐。這里的米線,那也是頂呱呱,聽四哥說,那汁,可是用純筒子骨經(jīng)10多個小時文火熬出的。吃了幾十年,城里的米線,從沒有這么好吃過。
小鎮(zhèn)的村莊在鳳翅下沿河而建,人來人往更迭著昨天和今天。
作者:周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