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07-02 11:56綏江“馬幫古道”是昭通北部區(qū)域古代交通網(wǎng)中除著名的“五尺道”外,自四川成都經(jīng)樂山至新市渡金沙江,從云南昭通綏江南岸沿江而下經(jīng)綏江縣城后至羅漢坪茶葉坳入鹽津普洱與五尺道匯合的一條馬幫古道。這條路為古代馬幫運輸主干道,故民間謂“馬幫路”“官路”。三國時為蜀國的貢賦道路之一;明初馬湖府土司安仁大修;清乾隆年間,普洱府濮家貢茶“瑞貢京城”因“五尺道”路阻,兩次從茶葉坳入四川成都輾轉(zhuǎn)京城; 清末民初又叫“黑白道”,即運送滇川接合部的鴉片和川鹽等日用品,民間有“黑白道上走一轉(zhuǎn),討個婆娘過三年”的諺語,直到麻(柳灣)綏(江)公路通車前,這條路仍是車水馬龍、商賈云集。
馬幫古道,在叢林草莽溝壑之中綿延盤旋,記錄著那一段流逝在歷史長河中的艱辛與輝煌。陣陣清風吹過茶葉坳,仿佛還有蕩漾在崇山峻嶺清脆悠揚的馱鈴聲,還有遠古飄來的清茶芳香。站在茶葉坳上已無法重溫它當年的容顏,無法聆聽那悠揚的馬幫鈴聲,無法體味它歷經(jīng)的千年一夢。
馬幫古道由四川而入,從南岸沿金沙江蜿蜒至羅漢坪茶葉坳入鹽津普洱與“五尺道”匯合,這是——諸葛亮南征后南中貢賦的必經(jīng)之路;董春烏酋長曾踏著青石板率部接受唐王朝的“羈縻”;馬湖路三十七部落王子董春惜向宋朝廷“貢馬”;元世祖干脆在這條古道上立馬湖路總管府;安土司重修古道,揮筆寫下“鑿石重開此路記耳”;明清時副官村的“九宮十八廟”;三百多年前普洱茶“瑞貢京城”的盛事;清末民初匯聚鴉片和川鹽的“黑白道”。
馬幫,古道,趕馬人,就這樣鮮活地走進了我的世界與心靈,馬幫古道寫滿了歲月的蒼涼與無奈,仿佛一部傳奇,記載著坎坷的一生。
2005年5月,一支由120匹騾馬、43位趕馬人組成的云南大馬幫從普洱縣城出發(fā),6月22日到達茶葉坳,25日在南岸鎮(zhèn)舉行馬幫告別云南儀式后,過金沙江進入四川,再現(xiàn)了三百多年前,云南普洱府奉命送茶進京,普洱茶“瑞貢京城”“享譽京華”的歷史盛事。馬幫所過綏江的正是這條著名的馬幫古道。
古道如高人手中的畫筆,只輕輕一墨,修竹一路,山林翠滴,古跡留芳。烏拋溪桅桿高聳,關(guān)口“鐵甕”守護;副官村商賈云集,馬湖府小橋流水。
馬蹄聲聲,在青石板路上傾訴,似乎在向人們擺著歷史的龍門陣;煙雨蒙蒙,在山間峽谷中彌漫,仿佛是母親在撫摸著孩子的肌膚。月兒池邊啼哭不停的幼兒,死死拉著老爸的衣角,舍不得遠行的父親。拄著拐杖的老人,眺望遠方的馬幫,等待兒子的歸來。
不規(guī)則的青石板密密鋪就的馬幫古道,像一條酣睡的銀蛇在山間蜿蜒千年。馬幫朝覲的足跡,把一塊塊石頭磨得光滑圓潤,風霜雨雪的雕琢,把一個個鑿痕侵蝕得蕩然無存。
這大大小小的青石,盛滿歷史的記憶!
作者:趙旭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