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08-30 10:42玉米觀察
在大棚里分辨蔬菜
它們很矮小
差別在成為種子時
就已決定 它們只是完成
生命蓬勃的形態(tài)
我認出了玉米
此刻它只有小草那么高
想起新聞上
有人在玉米地里舉辦婚禮
高過頭頂?shù)娜~子已褪色
呈現(xiàn)出接近巖石的質(zhì)地
另一種意義的堅韌
萬物都在生長中向土地復(fù)歸
沒有什么比婚紗更白了
豐收的季節(jié)
麥穗捧花撒向天空
依次喊出植物的名字
辨認出一種浪漫又古老的幸福
易地記
到遠方去
把那里認作新的故鄉(xiāng)
寬敞的房屋晾曬月光
黃色墻壁仿佛某種靠近陽光的花束
想起土樓 童年的土樓
它讓生活站立起來
又在風(fēng)中搖晃
土地日漸貧瘠 在陡坡上
人間是傾斜的
短暫避雨 直面下落的箭矢
與牛羊生活在同一個屋子
它們在隔壁呼吸 像遙遠的親人
如果有一間新屋子 你大概會喜歡
可以裝飾它
像夢中一樣 只是它不會再搖晃
也不會漏下泥土 在暴雨中落下
令人心碎的淚滴
屬于金沙江的要歸還金沙江
要擁有新的故鄉(xiāng)了
把一個陌生的地方變成子孫后代的家鄉(xiāng)
那座土樓會在某日坍塌
而我們要繼續(xù)種植辣椒和西紅柿
在沒有冬天的地方
擬行路難
鄉(xiāng)愁有時是反向的 我們會
更眷戀尚未抵達的遠方
瀑布止步于山崖的圍城 為何要
在人間投石問路
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也絕不反悔
醉意寄北 追問山寺冷凝的鐘聲
草木之心 是春天的心
是柔軟的心 月光自愿落在我們掌心
一生都要做落榜的人
做走投無路的人 做詩人
涼拌三絲
白色貨架上 蔬菜整齊排放成
邊界模糊的顏料
濃郁的夜晚 推著購物車的人
來回布局新的一天
細碎的片段逐漸聚合
食物挑選著生活和餐桌
我們面對憑空撒下的白糖
想起遙遠的海浪
飛花
路邊販賣著向日葵金黃的凝視
大概你也愿有個小攤位
販賣 貓的呼吸 風(fēng)的鱗片和
走失的夢境
執(zhí)著于美好卻無用的東西
原諒瑣碎日常中的叛逃和
旁若無人的交流
這本是一個讓人無所期待的世界
如果不是你
離別辭
路燈下 光線像一把花灑
我們在凝視中被淋濕
你記得 某種潮熱光源的移動
痕跡類似飛蛾撲閃的回歸選擇
這里是一切路徑的終點和起點
分開和歸來 讓圓成為圓
沉沉
陷落葦花叢 選擇一部分落雪
月光高懸 無人應(yīng)答的空號中
周而復(fù)始的皎潔 少女心事
閃爍曲折圓缺
生活的解答 走到明鏡中間
成為你搖晃的倒影和
輾轉(zhuǎn)反側(cè)的猶豫
認識一個人要從過去開始
因虛弱的自由 你愛過又失去所有
頻頻
深深
身懷秘密 島邊緣有清晰的紋理
無法合適地放入某塊空缺
海浪抵達又離開
所以我們是不一樣的人
耀眼的火種
僥幸相遇又彼此逃脫
我珍視微弱的光暈
和寬厚的抗衡
永遠
螢火蟲
按時支付賬單 為每晚的月亮和
汽水味晚風(fēng)
騎著自行車穿過小巷
混入城市的血管
高呼青春萬歲
白襯衣
在黑夜中發(fā)光
這顆是你 那顆是我
墻紙
水草是假的 魚是假的
小美人魚是真的 石榴色的火紅
不動聲色的海浪手握萬花筒密碼
全都是泡沫 花瓶是真的
干涸與枯萎唇齒相依
唇亡齒寒是假的 雙手空空才能抱緊你
抱你是真的 貧寒中生出裕如的柔軟
馬良折枝作畫 萬物造影之前
早已懷璧其罪
冬天的河
河流慢下來 趨于停滯
也許還有別的東西 同時慢了下來
比如兩岸竹子竊竊的語速
懸而未決的雪意
以及附著在河上的一切 冬日
石頭 淺灘 飛鳥 包括時間
田間站著舅母 和青蔥的豆莢
臨水照影 她們的清麗淌得極慢
背著背簍 逆流前行的老人
慢慢直起了腰
老虎風(fēng)箏
每個放風(fēng)箏的人
都想飛 靠一根線
拉住藍天另一端
蝴蝶五彩斑斕
燕子線條流暢 輕盈翻飛
更多的是三角形 多邊形
我們身體無法擁有的形狀
風(fēng)穿過骨架 肉身太沉重
空曠的原野上
有人牽著老虎風(fēng)箏
虎爪一遍遍掠過頭顱
在胸腔 發(fā)出低沉的共振聲
擬踏莎行
穿過無數(shù)次江南 消瘦的月亮
是懷才之人的遺產(chǎn)
紅藥永遠不會如期歸來
成為隱晦的喻體 還原缺席的別離
文學(xué)史中所有的私相授受
都自此而起
反復(fù)懷疑春天只是光鮮的謊言
紅蓮夜 是人造的瑤池和手書的幻夢
一夜吹香 在橋上讀史書
金陵路 桃花渡
江南覆滅又重生
數(shù)次
人靜山空 哪一筆如實寫下
春風(fēng)的惶惑不安
孤貧的雨水一無所有
花滿市 月滿衣 繁華是釉下彩繪
隔靴搔癢 與命運同流合污
在水紋中
敲碎銹紅的腳銬
熱帶街道
一棵樹 自由地生長成一個家族
枝蔓垂下 落入地面
漫長的日光也順著枝干 徐徐行走
軀體 同時生長和枯萎
枯枝敗葉 高居云端
編織金黃的皇冠
正如這里美麗的燈光 在夜晚升起
在水上模擬一場場盛大的黃昏
光芒之下 所有的事物變得溫暖
版納大橋 鋼鐵骨架上
也擁有了自己的血肉
連同一些遠方的人 都抬頭
認領(lǐng)了自己的星星
倒影 在尖頭船只碾過的時候
發(fā)生細微彎折
樹枝 嘎吱一聲落了下來
消愁
山月在山
花鳥入徑 夜涌清溪
月色如此多余
以至于 無人想問
它借光于何處 升落之間
顧影自憐
獨坐
最好星辰也隱
去人間短暫的幻光
也是惆悵的一部分
訪雪
一直沒有落下來的那場
會懸在人心上
所有迫切想得到的東西
都會變成雪
刀上的雪 火中的雪 賽博朋克的雪
雪中的雪 命如紙屑
雪是重的 世間最重的會面
從天空來 空曠 短暫
我無法一人置身浩浩蕩蕩的相見
它們落下 經(jīng)過我 又融解
火星詩社
坐下吧 石頭
把巖漿命名為丹霞
我們在天上
觀看太陽 一個熟透的蘋果
火焰懸浮 塵暴的大觀園中
我們是兇猛的風(fēng)
縫合峽谷
以夢為食 從造字開始
水是一 冰是二
平原是黑夜 高原是白晝
修行樸素的秘術(shù)
收割星星就是碾碎谷子
頑石點頭 九足鳥吞下閃電
在沙漠中駕駛大魚
把命扔在水里
高舉詩歌 修正歷史的遺跡
人類起源于一朵閃爍的蒲公英
星光夜市
一
建造一些星光 再收藏一些夜晚
二
小菠蘿潔白 如燈泡
不發(fā)光的東西 也令人著迷
體內(nèi) 翻滾不息的熱帶浪潮
回旋成一個個小小的風(fēng)暴
被握緊
三
剖開的魚纏裹香草
直至此刻 它仍未閉上眼睛
固守著肉身孕育的珍珠
來自于水的 卻終歸于火
你說瀾滄江上游的風(fēng)
到底會有多自由
四
人群中緊扣的十指
是一種相互纏繞的語言
五
三五成群的少年踩著拖鞋
嬉笑著穿過街道 耳畔響起
清亮的口哨聲
撲騰而起 如同沖向云端的鴿哨
羽毛紛紛下落 光暈散落
夜風(fēng)中整理頭發(fā)的少女 抬起了頭
六
一個男人拘謹?shù)亻_口 請我?guī)退暨x一塊圍巾
在他中意的梅花紋樣中 我看到
那個素昧平生的女人 柔軟的目光
七
臺階上 溫柔撥弄琴弦的歌手
“其實過得很快樂,只我一人沒發(fā)覺”
駐足聆聽的游人 目光中
騰起了瀾滄江水的霧氣
被想起的人 都是夜空中
最后升起的星星
我們坐擁銀河 卻那么孤獨
作者簡介:李昀璐?1995 年出生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網(wǎng)易音樂人。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xué)》《詩刊》《揚子江詩刊》等雜志,出版詩集《玫瑰星云》《尋云者不遇》。
那么孤獨又那么遼闊
——李昀璐詩歌印象
李昀璐是出生于1995年的年輕一代詩人,也是具有生命力的詩人。我和李昀璐結(jié)緣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和楚雄師范學(xué)院舉辦的“本土作家進校園”活動,得知她與我同歲后,激發(fā)了我向前探索的欲望,想要看看同齡詩人的精神世界。
初讀李昀璐的詩,我很快就被她跳脫的語言和新奇的意象所吸引,如《老虎風(fēng)箏》一詩,“每個放風(fēng)箏的人/都想飛/靠一根線/拉住藍天另一端”,憧憬著飛翔的人們通過風(fēng)箏的線,想要“拉住”藍天的另一端。“有人牽著老虎風(fēng)箏/虎爪一遍遍掠過頭顱/在胸腔,發(fā)出低沉的共振聲”,讓形狀各異的風(fēng)箏,承載自己千奇百怪的夢想。這跳脫的語言和新奇的意象,不僅凸顯出詩人深厚的文字功底,更是一種詩人和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相互體認。
不僅如此,讀李昀璐的詩歌,還猶如在看一場蒙太奇式的電影。《星光夜市》一詩,將非連續(xù)性的時間、空間、行為按照自己的構(gòu)思組織,使其產(chǎn)生連貫、象征的藝術(shù)效果,從而構(gòu)成一個連續(xù)的、完整的生活運動整體,系統(tǒng)地反映出生活的多面性。一方面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日益豐盈,人們的生活也隨之豐富;另一方面在日益豐富的生活中,人們還是無法擺脫孤獨的宿命,因此詩人發(fā)出了“我們坐擁銀河,卻那么孤獨”的感慨。
讀李昀璐的詩歌,接踵而至的是驚喜。李昀璐雖然是青年詩人,但是她跳出了沉湎于純粹“烏托邦”的想象和“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樣式。她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審美維度向著人類的終極關(guān)懷延伸,顯示出對人性孤獨和生命遼闊的思索。如《冬天的河》中,“逆流前行的老人,慢慢直起了腰”。詩人由寒冬讓河流凝固,聯(lián)想到寒冬讓時間也變慢,甚至靜止。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想象,實則是詩人反其意而用之,物質(zhì)運動的絕對性決定了時間的絕對性,而正是因為時間具有絕對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才能夠感知生命的流逝和萬物的變換,而人類也將永遠處于這樣的運動中。
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條人類終極關(guān)懷的探索之路上,李昀璐一直飽含深情。正如評論家楊榮昌所言:“當(dāng)下的詩歌乃至文學(xué)缺乏的仍是堅韌的、生的希望,我們需要的不是冷血,而是溫情,是激發(fā)人對生命更自信、更有尊嚴地活著的勇氣和理由。”李昀璐的筆端盈滿了溫情,如《易地記》關(guān)注的是易地扶貧搬遷后人們的生活狀況:人們搬進新的屋子,它不會搖晃不會漏雨;人們在這里勞作,讓一個陌生的地方成為子子孫孫的故鄉(xiāng),充滿著生的希望,給人一種平靜而溫暖的力量。
作者:旃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