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11-22 17:09在昭通,有這樣一個人,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影視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攝制30多部影視作品,完成多種影視攝制器材及教學儀器開發(fā)。他就是昭通市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昭通學院教師——萬璞。
2001年,大學畢業(yè)后萬璞回到家鄉(xiāng)昭陽區(qū),進入昭通學院(原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擔任廣播電視技術課程教師。為了解決教學設備不完善的問題,萬璞帶領廣播電視技術專業(yè)的學生用竹子制作出了用于拍攝的搖臂。但是,由于當時工藝不成熟,萬璞團隊制作出來的“竹搖臂”不僅樣子丑,用起來穩(wěn)定性等方面都不足。身邊好多人都覺得“竹搖臂”滑稽,甚至沒什么價值。那時,年輕的萬璞對自己的這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沒有信心。搖臂的研制就此擱淺。
2010年,英國寶力勁公司推出了碳纖搖臂,這給萬璞帶來了很大的“刺激”。于是萬璞和他的團隊重啟搖臂研制工作,制作出了蜻蜓搖臂。更新?lián)Q代后的搖臂,性能幾乎可以媲美寶力勁的碳纖搖臂,但成本卻大大降低了,若投入市場使用,整套設備成本可控制在4000元左右。
萬璞和他的團隊從事影視搖臂開發(fā)工作15年,經(jīng)歷了6代搖臂的制作實踐,2019年完成的10米超輕便攜搖臂,總體重量不超過5公斤。是目前國內業(yè)內已知的最輕便搖臂之一,不僅滿足影視拍攝,也能用于直播等多種需求,并且價格十分低廉。
萬璞說,無論是搞技術創(chuàng)新還是其他工作,要敢想、敢做、敢于承擔,敢于做“在貓脖子上系鈴鐺”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事。2017年,萬璞獲首屆“烏蒙工匠”稱號。萬璞和他的團隊在昭通學院建立以萬璞為負責人的烏蒙工匠工作室。目前,萬璞烏蒙工匠工作室正在研發(fā)用于影片攝制的燈光控制系統(tǒng)。
截至目前,萬璞和他的團隊在創(chuàng)新成果方面,申報國家專利9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fā)明專利1項。
同時,萬璞還帶領學生導演攝制《遲到》《老了》《小師傅》《駐村隊長》多部影視作品,獲得國家、省、市級多種獎勵。其中,2015年為拍攝好作品《編織彩虹的人》,萬璞帶領團隊深入高黎貢山,克服雪崩、暴雪、低溫等惡劣條件,在厚達幾米積雪的無人區(qū)拍攝。為了1個開篇鏡頭,帶領團隊通過20多天的嘗試和努力,攀上海拔近4000的雪山山頂,歷時3個多月完成了影片《編織彩虹的人》拍攝。影片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播映,得到了高度評價。
萬璞搞技術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是因為熱愛。萬璞說:“因為熱愛,所以就沒有堅持一說,而是享受。”因為熱愛,所以能心無旁騖地沉醉在技術鉆研上;因為熱愛,所以能永懷一顆赤子之心,在紛繁的世界里安然自若。“有時候,做一個小燈具的微縮,要花上3個月的時間,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實驗室的工作既枯燥又乏味。而搞技術創(chuàng)新恰恰需要足夠的意志力,要經(jīng)得起磨煉,耐得住寂寞。”
群山環(huán)繞的烏蒙大地,能哺育眾生,也能孕育科技與創(chuàng)新。這是萬璞的信念,更是他的世界。
昭通日報記者 唐龍泉飛
校對:彭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