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11-27 14:05遲煥松是昭陽區(qū)鳳凰中心校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與同為教師的妻子耿清秀,自2003年以來,先后收養(yǎng)了因父母離異遭遺棄或母親病逝、親人外出打工無人照管的侄兒、侄女5人(其間,一侄兒不幸患腦癱),14年來,遲煥松夫妻用人性中本能的善良溫暖著5個孩子樂觀地成長、堅強地前行,用他們的愛點燃孩子們生活的希望。
2003年,耿清秀的弟媳離家出走,其弟隨后丟下2歲的小某航及4歲的小某洋也遠走他鄉(xiāng)。異地工作的遲煥松夫妻看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再看看年邁的母親,夫妻決定收養(yǎng)孩子。2009年秋,耿清秀的大嫂不幸病逝,大哥外出打工謀生。無人照管的侄兒小某浪、侄女小某洲又被送到遲煥松夫妻家。2012年秋,遲煥松大姐外出打工,隨身就讀的兒子小某雄不能參加異地高考,只得回到遲煥松夫妻身邊就讀高中。
加上遲煥松自己的孩子,她們身邊的孩子一下子增加到了6人。8個人擠在夫妻購買的50平方米的二手房中,艱難度日。白天,遲煥松夫婦根據(jù)幾個孩子的學業(yè)情況,將他們分散到不同的學校就讀,有的帶在自己的學校,有的送到其他學校。晚上就全部集中在擁擠的家里共同生活。他們睡覺打地鋪,夜間上廁所只能小心地從擠在一處的小腦袋上跨過。因為孩子多,換下來的衣服也多,洗衣機也不堪重負,隨時檢修。雖然條件艱苦,生活艱辛,但一家人也其樂融融,生活還算過得有滋有味。屋漏偏逢連夜雨,上蒼好像有意考驗這對夫婦對愛的堅持和對磨難的承受力。
2010年,10歲的小某航一夜之間不能站立,夫妻倆一刻都不敢耽擱,向學校請了假,匆匆?guī)Ш⒆拥嚼ッ髟\治,在云大醫(yī)院住了一個多月的院后,輾轉昆華醫(yī)院、昆明空軍醫(yī)院等多家醫(yī)院,仍查不出任何病癥。他們又把孩子帶到成都華西醫(yī)院,經(jīng)過專家反復檢查,最終確診為腦癱,難以治愈,只能靠鍛煉恢復。這一結果如晴天霹靂,幾乎轟塌了他們的意志力。他們只得把孩子帶回家,精心照顧,靠草藥和康復訓練治療。
盡管生活如此艱辛,遲煥松夫妻對工作卻沒有絲毫懈怠,對同事一如既往熱心,對學生也是無微不至地關心。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們的工作受到師生、學生家長及領導的高度評價。
靠著微薄的工資收入,遲煥松夫妻清貧地生活著,卻從沒虧待過6個孩子。今年7月,負債累累的他們依然微笑著說: “用余生還債,也還算值得。”現(xiàn)在,6個孩子,除了患腦癱的小某航仍與遲煥松夫妻倆相依為命樂觀地生活外,其余5個孩子,1人完成初中學業(yè)外出務工,1人從西南林業(yè)大學本科畢業(yè),1人在讀江南大學,1人在讀云南師范大學,1人就讀于優(yōu)質初中。
有人也許會說: “這都是他的親人,又不是外人……”在我們身邊連自己父母都不管的也大有人在,這讓我們深思,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親人都不管,他還能管別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遲煥松夫婦就是這樣用點滴的愛從齊家開始,為世人樹立一種平凡而讓人敬仰的典范。
苦難中的相守,相依相惜的溫情,在遲煥松、耿清秀兩位平凡教師的家里,得以一一展現(xiàn)。遲煥松夫妻在苦難面前相依相偎,在生活重壓之下不離不棄,正是因為心中有愛,才筑起這樣一個大家庭,從而給予了生命無限的力量和希望,人性中最美最善的光輝,在這個文明和諧的家庭里閃爍。
通訊員:蔣世平 朱佳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