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12-12 10:49我的老家在昭陽區(qū)龍泉街道官壩社區(qū),村子旁有一條河,叫利濟河。利濟河記錄了我太多的回憶和快樂,成了我一生的眷戀。
利濟河河道長約25公里,發(fā)源于北閘街道塘房村,到舊圃鎮(zhèn)土城村高魯橋匯入昭魯大河。曾經(jīng),利濟河為昭通老城主要飲用水水源,河水灌溉了農(nóng)田,滋潤了大地。利濟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兩岸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文人學士取名為“利濟浮光”,被列為“昭陽八景”之一。
我小時候,利濟河兩岸已長滿四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春天,樹葉發(fā)芽了,綠里帶黃,鮮鮮嫩嫩,煞是惹人喜愛。夏天,綠樹成蔭,為河岸灑下了幾排陰涼,樹葉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風一吹,就成了閃著綠光的波浪。秋天,樹葉漸漸黃了,在秋風中搖曳。一直要到冬天,樹葉才會依依不舍地飛離樹枝,偶爾有幾片干枯的樹葉掛在枝頭不肯離去,在凜冽的寒風中顯得有點突兀,像勇士一樣落寞。
河灘上總是長滿綠綠的小草,若是靠水,草會長得比較茂盛,最高的有一米多。
春天,河水一開,我常端著一個盆,提著一只撮箕,到河里捉魚摸鱔魚。
五哥最擅長拿鱔魚,鱔魚都不在水里游,住在河邊潮濕的洞里。每次五哥發(fā)現(xiàn)一個鱔魚洞,把手伸到洞里去抓鱔魚時,我都是提心吊膽地在旁邊看著,生怕他抓到的是蛇,不是鱔魚。我一邊擔心他被蛇咬,一邊又希望他抓到一條鱔魚。那樣,我們就可以喝到鮮美的鱔魚湯了。
至今我都愛吃鱔魚,大概和童年時的經(jīng)歷在記憶里留下的深刻印象分不開。
有年夏天,連續(xù)下了好幾天的暴雨,利濟河漲水。水漫過了石頭砌成的河堤,淹到了土堤處。聽大人們說,這是百年不遇的洪水。村里有戶大膽的人家,帶著幾個孩子,拿上漁網(wǎng),架在了河兩岸,最后網(wǎng)住了幾條很大的魚。
小時候,每到放水栽秧時,姐姐們就要摸著黑,打著手電筒,深更半夜用板鋤挖長滿草的土垡放在滾水壩上壓實,把河里的水堵到農(nóng)田邊的水溝里。彎彎曲曲的水溝,差不多有幾里長,河里的水便沿著水溝流到自家的田里。對莊稼人來說,水不僅是莊稼的命,也是莊稼人的命。那時,水在我們心中成了和糧食一樣神圣的東西,不可撼動。
利濟河陪著我度過了童年的許多快樂時光。那時,河兩岸長著高大的白楊樹,每到夏天,我到地里挖洋芋,總是把洋芋挑到河埂上,就著樹蔭,一邊乘涼,一邊把洋芋上的泥巴抹去。那時,最舒服的就是在河埂上乘涼,吹著風,吃著洋芋,喝著水。
讀初中后,我經(jīng)常順著河堤去上學,邊走邊背英語單詞,背政治,背詩,背課文。利濟河在晨曦和晚霞中迎來送走了我的無數(shù)個晨昏。河岸上的樹為我遮了許多陽光,送來了許多微風。利濟河見證了我的勤奮刻苦。
后來,利濟河里的水少了,緩緩地繞過河灘,彎彎曲曲,悄無聲息地流向遠方。
那條流淌著清凌凌的河水,游著成群的蝌蚪,可以捉到魚、鱔魚的利濟河成了我揮之不去的一個夢。于是,我開始向往江南水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向往在晨光夕陽下的沙灘邊逐浪,向往河里有浩浩蕩蕩、清清亮亮的河水流過,向往河溝里常年有清可見底、觸手可及的水淌著。
利濟河越來越干凈、漂亮,河堤兩邊熱鬧起來了。河埂兩邊鋪成水泥路,路兩旁種了小草,每隔幾米就栽一棵柳樹,還栽了許多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植物。
夜晚,路燈一亮,明如白晝。現(xiàn)在,我總會在晚飯后沿著河岸走走。路燈照亮了腳下的路,微風送爽,好不愜意。我媽做了一輩子的農(nóng)民,從不敢想,日子還能過成像城里人一樣。晚飯后可以有路燈照著,微風不燥,在河埂上散步,這是多么悠閑的生活呀!
透過路燈的光芒,我凝望著天上的明月,思緒飄飛。向往的生活就在眼前,珍惜才是最大的智慧。我想臨著美麗的利濟河,在這片沃土上安居樂業(yè)。坐在窗前就可以看到長勢旺盛的莊稼,欣喜溢滿了眼里,流進了心里。小院寧靜,窗明幾凈,還會有書聲響起,琴聲悠揚,多好!
作者:彭國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