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12-22 10:05在巧家縣老店鎮(zhèn)法土南村創(chuàng)新村民小組,住著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五口之家。平凡是因為他們和許多家庭一樣,過著平靜安逸的生活;特殊則是因為20多年前遇到的一件事情打破了這份平靜。
21歲的吳建智是這個家庭的次子,目前在昭通學院上學。父親吳朝美和母親魯潤芝在家務農(nóng),哥哥吳建早長吳建智兩歲,也在昭通學院上學,還有一個4歲的弟弟吳建博。
2001年,哥哥吳建早被變壓器奪去了雙臂。一個孩子,在3歲時沒了雙手,他的父母無比焦急。這時,才1歲的吳建智不明白哥哥的痛苦,但哥哥的眼淚卻流進了他的心里。
上過初中的吳朝美心里清楚,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沒上過學的母親魯潤芝也明白這個道理。夫妻倆很快達成共識,開始培養(yǎng)吳建早用腳代替手,穿衣、吃飯和洗漱,并堅定地讓吳建早讀書。
讀書就要面臨寫字的問題,沒有手怎么辦?吳朝美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吳建早用腳寫字。一個簡單的握筆姿勢,吳建早也要反復練上很多回,剛開始寫出的字都是歪歪斜斜的,跑到格子外面是常有的事。通過一年多的練習,自強不息的吳建早逐漸適應用腳寫字。
人世間有一種無法割斷的感情,那就是親情。從懂事起,在父母的引導下,吳建智便幫助哥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用自己幼小的雙手為哥哥撐起了生活和夢想。
2006年,兄弟倆一起踏入學堂,成為同桌。進入中學后,他們開始了住校生活,父母把照顧哥哥的責任徹底交給了吳建智。
吳建智每天默默跟在哥哥身后,被大家稱為“影子兄弟”。就這樣,兄弟倆一起走過了12年的漫漫求學路。在哥哥看來,弟弟早就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命運讓我失去了雙手,但也讓我有了最好的兄弟!”說起弟弟,吳建早常常熱淚盈眶。
2018年,兩兄弟參加了高考。吳建智考分超過二本錄取分數(shù)線50分,即將邁入期盼已久的大學校園,但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吳建智和哥哥陷入兩難:哥哥因考試前意外“滑道”,影響發(fā)揮,考分剛過專科線,這意味著他們將被錄取在不同的大學。
沒有吳建智的照顧,吳建早的生活將無法完全自理,自然也就無法上大學。吳建智不想哥哥放棄他的追求和夢想,于是向社會寫了一封求助信:“我希望能和哥哥在一起,幫助哥哥完成夢想,我不想哥哥的大學夢想破滅……”求助信經(jīng)過媒體發(fā)布后,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云南多所高校表達了招生意愿。最終,兄弟倆填報了離家較近的昭通學院并被錄取。了解到他們的特殊情況后,校方特意把學不同專業(yè)的兄弟倆安排在了一個宿舍。
用行動回饋社會。2020年9月,吳建智在昭通學院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成立了“昭通學院吳建智志愿服務隊”。在吳建智的帶領下,該志愿服務隊先后參與了醫(yī)師資格考試昭通學院考點疫情防控等10余次志愿活動,弘揚“愛心奉獻、助人為樂”的高尚美德,傳遞感恩和溫暖的正能量。
他們的故事相繼被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香港文匯報》等媒體專題報道。吳建智獲得了“云南青年五四獎章”“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同時也成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候選人之一;吳建早樂觀奮進,被授予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獲得了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新東方自強獎學金”。2022年,這個家庭被評選為昭通市“最美家庭”。
父母的足跡是子女的路標,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日常生活中,吳朝美和妻子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感染孩子,讓一個原本陷入困境的家庭一步步走出陰影,并培養(yǎng)孩子們在生活上獨立自主的能力,在思想上力求上進的進取精神。在全體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吳朝美家庭成為一個溫暖和諧、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團結鄰里的“最美家庭”。
昭通日報實習記者: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