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扎西
2022-10-15 15:22孫德龍棄暗投明
紅軍川滇黔邊區(qū)游擊縱隊云南支隊被稱為濟貧林軍,在這支近千人的革命隊伍里,群雄匯聚。其中就有這樣一位曾經(jīng)是舊保長,經(jīng)過殘酷革命斗爭的洗禮后成長為一位忠于革命、誓死斗爭的堅定革命者的人,他就是云南支隊六大隊長孫德龍。
孫德龍,1922年2月28日生于致和鄉(xiāng)(三桃斑竹下壩)的一貧苦農(nóng)民家庭,自幼聰明伶俐,讀過三年私塾,因家境貧寒,被迫中途輟學。12歲參與做各種農(nóng)活,迫于生計,先后到鎮(zhèn)雄大塆、以勒、母享等集鎮(zhèn)來回做小本生意,嘗盡了生活的艱辛。成人后參加過鄉(xiāng)村自衛(wèi)隊、母享的民團,熟悉槍支拆裝,槍法精準。19歲時,孫德龍就被推舉為致和鄉(xiāng)鄉(xiāng)保長、自衛(wèi)隊隊長。
1943,孫德龍陪伴妻子孫殷氏回和敦鄉(xiāng)郭家墳娘家走親戚,恰巧遇見孫殷氏的堂叔殷祿才。殷祿才見孫德龍長得高大魁梧,人年紀雖輕卻很沉穩(wěn),便主動與之攀談。在交談中殷祿才得知孫德龍有進步要求,又熟悉軍事,是一塊革命的好材料,就專門對他進行革命宣傳教育,鼓勵他加人革命隊伍,為人民的翻身解放而斗爭。孫德龍早就對殷祿才的革命活動有所關(guān)注,殷祿才慷慨激昂又語重心長的話語句句說到他的心坎上,使他心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當即表示同意參加支隊干革命。不久,他毅然拋棄了保長職務(wù),放棄了衣食無憂的安定生活,拖槍來到郭家墳加入了云南支隊。
孫德龍的家人和不少好心人見他如此,都十分不理解,多次詢問他:“別人參加紅軍都是日子過不下去,你有家產(chǎn)有地位,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不過,還去干這掉腦袋的苦差事,到底圖個啥?”孫德龍每次都是斬釘截鐵地回答道:“跟著共產(chǎn)黨的隊伍干才有意義,為革命就算掉腦袋也值得。”孫德龍這么說,人也這么做。他對革命從不動搖,行動上聽從指揮,戰(zhàn)斗中勇敢在前,不久,便被任命為小隊長,1945年又被任命為支隊六大隊大隊長,成為支隊的重要指揮員之一。
1947年2月,國民黨中央軍整編七十九師和地方民團奉蔣介石訓令,對云南支隊開展第七次全面“清剿”。叫囂“寧可錯殺,不可漏網(wǎng)”,限定三個月全部肅清“股匪”。面對強敵,支隊研究決定各大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隱蔽。但支隊剛一分散,就遭到國民黨軍和地方團隊的分割包圍截擊。孫德龍與三大隊長楊世龍在郭家墳帶領(lǐng)兩個大隊頑強阻擊敵軍進攻后被打散,孫德龍沖出重圍在川滇邊境秘密隱藏,伺機再起。而窮兇極惡的敵人將孫德龍年老的母親黃榮真抓到郭家墳殺害,妻子孫殷氏打散后逃往五谷大河壩亦被敵人砍殺。
孫德龍并未被敵人的血腥殺戮所嚇倒,他鉆山洞,食野菜,四處躲避,待風聲減緩敵軍撤離后,于6月下旬悄悄返回郭家墳伺機準備外出尋找黨組織和流散的支隊隊員為死去的戰(zhàn)友和親人報仇。他的岳母害怕受到株連,極力勸他投降,可孫德龍怎么也不答應(yīng),他堅定地告訴岳母說自己要為死難的親人報仇,而且國民黨統(tǒng)治的日子長不了,只要堅持下去,繼續(xù)斗爭,就一定能推翻這萬惡的舊社會。
7月初的一天,郭家墳上空陰云密布,國民黨和敦鄉(xiāng)團總張占云得到密告,派十多個團丁悄悄到郭家墳將孫德龍所住的房屋包圍。團丁們深知孫德龍槍法厲害,不敢冒然沖進屋內(nèi)抓人,就紛紛躲在屋外喊話。為了不牽連岳母一家人,孫德龍萬般無奈,只好赤手空拳奔出屋外。在他飛奔出十多丈遠時,不幸被團丁亂槍擊中。此時,他看到了自己年邁的母親,看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還有殷祿才等親密無間的戰(zhàn)友,他微笑著,然后倒下了,這年,他才25歲。(文稿來源:威信縣黨史研究室)
來源丨威信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