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1-10 09:29作者簡介:葉淺韻 云南省宣威市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第六屆主席團成員、魯迅文學院第三十六屆高級研修班學員。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十月》《中國作家》《北京文學》《天涯》《山花》等報刊,曾獲冰心散文獎、十月文學獎、徐霞客詩歌散文獎、中國散文年度一等獎等,多篇文章被收錄進中學生輔導教材及各種文學選本。已出版?zhèn)€人文集6部,代表作《生生之門》。
穿過熙熙攘攘的老街,青石板上的故事迎面而來。斷墻青瓦,殘遺古樹,在訴說著昔日的輝煌。一座歷史悠久的府城遺失在歷史的深處,唯有“政通人和”的太平之景書寫在志書上,這是廣西府給我留下的印象。此前,廣西這兩個字在我的認知中代表的是云南省的鄰居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不承想,在迤東大地還藏著一座古老的廣西府。
歷史上的云南幅員遼闊,屬梁州。如果按星象劃分,西北所轄屬井鬼,東南所轄屬觜參。井鬼和觜參都是星宿名。這是天文學的領(lǐng)域,即使我夜觀天幕百日,也無法辨清它們的位置。廣西府屬東迤大地,但那時還不叫廣西府。
那里曾是一片蠻荒之地,野獸出沒、叢林萬丈。《漢書·地理志》記載,早在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設(shè)漏江縣,隸屬牂牁郡,瀘西地區(qū)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自此,瀘西的歷史便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脈絡(luò)。兩漢置牂牁郡漏江縣,三國兩晉置建寧郡漏江縣,南北朝為東爨重鎮(zhèn),唐初為隴提縣,南詔大理國為烏蠻37部之彌鹿部。他們在此繁衍生息,逐漸壯大,形成強大的部落聯(lián)盟,至后來的“大理段氏莫能制”。宋時建自杞國,瀘西為自杞國的統(tǒng)治中心。
到了元十一年,云南行省下設(shè)37路、2府,邊陲又設(shè)立若干宣慰司。廣西路便成為37路之一,治所設(shè)在今瀘西縣內(nèi),下轄師宗、彌勒、維摩(丘北)等地。這種行政區(qū)劃統(tǒng)治的最大特色在于各級地方機構(gòu)廣泛使用土官制度。土官由世襲產(chǎn)生,世襲制固化了邊陲地區(qū)貴族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地位,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在山高皇帝遠,伸手不能及的地方,元朝的行省制更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quán),這也是中央王朝對邊疆治理最為有效的一種政治手段。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潁川侯傅友德和平西侯沐英大將軍攻克云南,改廣西路為廣西府,隸屬云南布政司。廣西府衙(官署)設(shè)在瀘西縣城,轄師州、彌勒州、維摩州(今云南省丘北縣)三州及十八寨所(虹溪)。明朝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建立省級行政機構(gòu)的同時,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吸取前朝經(jīng)驗,推行有別于內(nèi)地的土司制度,土知府即為土司。利用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進行間接統(tǒng)治,“以土官治土民”。第一任廣西府土知府是普德。他是彌勒人,彝族,姓昂氏,后被羅雄部人者滿所殺。他死后,他的兒子昂覺按照土司的世襲制度任土知府。史書上并未留下多少痕跡,證明其子其孫的功過是非。至成化九年(1473年),昂氏繼任者圓通死后,因膝下無嗣,族人昂貴打起了壞主意,歷史的濃墨重彩放到了這個人的身上。
昂貴出生在第4代土知府圓通的兄弟家里,因其父母早亡,小時候淪為放牛娃。在跌跌撞撞長大的過程中,他遇奇人傳飛刀、送龍馬,練就一身本領(lǐng)。聽到伯父身亡消息的昂貴,野心勃發(fā)。他有一個要好的兄弟叫楊喜,充當了他的軍師,讓他仿照“玄武門之變”篡奪權(quán)位。昂貴尚有一族兄叫自蓬,為人厚道,深得伯母歡心和族人的喜愛,按規(guī)矩應由他繼承府事。昂貴和楊喜起了歹心,開始了周密的計劃。他們把自蓬騙至野外,用五花繩索綁架他,連夜賣到外地。昂貴偽造了伯父“由昂貴承襲土知府”的遺書,趁族人夜間離開府署時,逼迫伯母、嫂嫂們簽字畫押。第二天一早,昂貴便拿著遺書接管府印和呈報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轉(zhuǎn)報朝廷的奏折。后來,他開始光明正大地主持伯父的喪事,一個盜賊手拄孝棍,按彝族的禮儀請伯父入土為安。
族人們都懼怕昂貴的龍馬飛刀,知道大勢已去,也只能聽天由命,紛紛依附。朝廷準予承襲的圣旨駕到的時候,昂貴正式登上了廣西府土知府的寶座,成為廣西府第5任土知府,楊喜則成了他的心腹。他把三州官吏和眾府官安排妥當之后,為了更加長久的基業(yè),他開始考慮建造新的府署。
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昂貴想在本民族聚集區(qū)或是食地內(nèi),避開民族雜居地,遠離與自己不和的土照磨(主管錢糧的官吏)趙通的居住地,選一處位置,建造新的府署。在楊喜的眼里,昂貴有龍馬飛刀是天時,遷移府署于食地據(jù)險是地利,食地內(nèi)都是擁護自己的本民族是人和,三者俱全,可保永安。可是,去哪里選這樣一個地方呢?他們不辭辛勞,請高人指點,跋山涉水,相山相河,相天相地。
在多方考察選址后,他們選定了地勢險要的熊山,并派出工匠數(shù)百名,平整地基,伐木起屋。在施工過程中,有一頭拉土方的大黃牛失蹤了,他們四處尋找,找到密西坡頂時,老遠看見大黃牛在白勺(瀘西城子村舊時的名字)的坡頂上拱土。吆不行,喝不行,當人們好不容易把牛拉住時,卻見牛角上纏著一大團鐵線草,拉出一根,竟有36丈長。眾人忙將此事報告昂貴,楊喜在一旁大喜過望地說:“太好了,此乃風水寶地也,象征源遠流長,安穩(wěn)久固,不如棄熊山而就白勺建府。”
昂貴聽完這些,激動萬分,他們都以為這是有神力相助,要幫助他們建立長久的基業(yè)。于是,昂貴親自去現(xiàn)場察看,只見一江春水繞村而行,良田菜花黃,眼底麥苗青,左邊有太陽山,右邊有月亮山,真是風水寶地。得黃牛引路,真是上天造福啊!遂開始規(guī)劃動工,府衙、城墻、兵營、街子、監(jiān)獄,一座城池初具模型。一時之間,這座小小的山坡上人歡馬叫,一派忙碌景象。三州工匠,遠近的商販,都從四面八方趕了過來。
不到半年的時間,一座設(shè)有大堂、中堂、前廳、后衙及兩廂的府署就建成了,大門兩旁還安放了石獅子,大堂前塑有石雕虎神。昂貴下令從四方三州的阿烏支系和部分白彝支系中搬遷了1200戶人家來充實白勺。其他商販,無論外省、外州,何種民族,均可遷來。劃地為圈,自建房屋,免收租稅。除此還專門為江西人建蓋了瓦木結(jié)構(gòu)的住宅和賣針織布匹的鋪面,后來這條街就變成了有名的江西街。一時之間,氣派巍峨的廣西府,成了遠近聞名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熙來攘往。白勺也更名為永安府。
在昂貴搬遷新土知府的過程中還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吉日擇定,吏卒們收拾物什,打包器皿,分類裝箱,車拉馬馱人背,浩浩蕩蕩開向新府。經(jīng)過幾日的安排,一切準備就緒,處處張燈結(jié)彩,等待慶典的日子。在鞭炮聲中,昂貴率眾官吏到虎神位前跪下,畢摩誦經(jīng)禮贊,鳴炮,禮成。昂貴仰天高歌:“祥云繚繞南天上,龍馬飛刀日夜寒。赫赫虎神登寶殿,一條巨蟒起狂瀾。”歌畢轉(zhuǎn)身說道,“永安府署今日落成,皆因眾人協(xié)力同心,方有今日之威。然永安是為新建,望各位同僚革故鼎新,再造輝煌。”
過了一日,昂貴才知府印不見了。若無大印,怎當知府?他連忙派人到舊府尋找,搜遍了每一個角落,也未見府印。后院里,卻見一只大黃狗,匍匐在地,像睡著一樣。三呼不應,五喚不答,伸手一摸,才知大黃狗已死,身體僵硬。拖開大黃狗,大印突現(xiàn)。原來這只大黃狗為了保護大印,不吃不喝直至餓死,一片丹心,令人肅然。昂貴得知消息后喜不自禁,大呼:“天意啊……天意啊!天助我也……天助我也!”遂命人將此義犬葬于舊府門外,面朝新府,同時改舊府署為護印村。
昂貴的事業(yè)如日中天,表面上風光無限。可是,到了夜晚,他就會被噩夢驚醒,想起堂兄自蓬不知流落何方,伯母嫂嫂及族人們那邊又不斷傳來各種怨聲。驚魂不定的昂貴痛下決心斬草除根,以絕后患。想到說到做到的昂貴在干完這一系列喪盡天良的事后,野心日益膨脹,一人獨大,獨斷專權(quán),甚至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一個暴君,總有人以命相抗,無論是魚死網(wǎng)破,還是以卵擊石,抑或是臥薪嘗膽,政權(quán)的大廈都開始搖搖欲墜。一邊是肆虐不法的掠奪,一邊是忍辱負重的密謀。罪孽滔滔處,總有人會替天行道。土照磨趙通把死對頭的罪惡都一一記錄在案,派兒子趙瓊上京彈劾。
從邊疆到京城的路,趙瓊用腳一一丈量。可是到了京城,怎樣才能見到皇帝呢?其間的想象空間,可以超越電視劇的劇情,令人腦洞大開。其中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趙瓊衣衫襤褸,每天坐在皇城前搓草繩,搓啊搓啊,直到他這一古怪的行為引起了達官貴人們的注意。于是,他的奏疏得見龍顏。
奏疏里呈報了昂貴的罪行:本府土官知府昂貴,先因謀襲毒死伯母山彌、兄嫂海黑,遞賣兄自蓬,各已奏告,將昂貴監(jiān)禁6年。適陰幸得生,襲任知府,不改貪害,將伊嬸母適并男番賽、孫竜達、家人阿怪、義兄昂全等毒殺,斬草除根。又擅調(diào)強兵,將趙山等殺死,佐使將瓊家見丁坐罪,乘機令趙成等抄擄家財人口,寸絲不留。放虎歸山,一方人民俱被遭殃,等等。奏疏未看完,龍顏已經(jīng)大怒,自己的江山,豈能容此等盜賊猖狂。遂派人查明案情,作惡多端的昂貴,有多少人在盼望他倒臺呀,無數(shù)的證據(jù),都指向他。朝廷發(fā)布詔令,廢除昂貴土知府一職,貶為彌勒州土照磨,后削職為民。成化十七年(1481年)五月,昂貴死。
歷史的腳步都是在各種階級斗爭中一路向前的,成化十七年七月,朝廷頒下詔書,廢除土官制度,任命賀勛為廣西府第一任流官。至此,土司制度在廣西府“壽終正寢”,自土官昂普德至昂貴,共傳5代,歷時99年。
土司制度在一定的生產(chǎn)力條件下,維護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但也因為社會缺乏必要的流動性,影響了邊陲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民族交融,此外,地方勢力的強大也容易造成地方勢力割據(jù)局面。昂貴只是歷史切面中的一粒塵埃,在崇山峻嶺之間,還有大大小小的政權(quán)烽煙四起,利益重重,你爭我奪。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人們在不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締造不一樣的生活。
如今,城子村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昂貴的土司府署也成了這景點中的重頭戲。昂貴的塑像立于大門左側(cè),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看著前面的青山綠水,滿眼悲喜,無從說起。舊府新府今猶在,不見當時趕路人。為了生存的各色人馬,都是行走在路上的人。他們一會兒在廟堂,一會兒又在山野。一會兒滿門的榮譽,一會兒又成了舉家的罪人。權(quán)力,就像是刀尖上的蜂蜜,人人都想去嘗試一下。不知道勇敢者的膽量,更不知道平庸者的無奈。誰會成為一世的驕傲?誰又會成為一生的遺憾?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如今,黃沙漫過青石板,早已不見了昔日的輝煌。就連氣派的土司府也幾經(jīng)戰(zhàn)亂火災,只剩下一些不能解的秘密,以文字的方式懸掛于墻壁,供后來人意想。
土司府的墻壁上,懸掛著一個謎語,傳說是關(guān)于昂貴的巨額財富的去向。“沙嘛盤沙山,芝澤密司家,世知米哪粗,馬喳牛叭啦,哈花哈花嗎。有人能把此語解,定是藏寶人不差。”據(jù)說昂貴自知大勢已去,但還想東山再起,就叫自己的8個兄弟把家中的財寶收藏于山洞中,然后把他們殺死了。當永安城被朝廷攻破之后,昂貴自殺身亡。自此,他的財寶便成了一個謎。百年之后,有村中人在尋找一頭走失的驢時發(fā)現(xiàn)了財寶,又招來土匪調(diào)包,土匪們?yōu)榱素攲毜姆峙溟_始互相廝殺。此后,隱藏財寶的山洞便成了青山的秘密。多少年過去,已經(jīng)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的真假,就像青山掩埋逝去的人那樣,一切都隱于塵土。
史書中記載的賀勛愛民如子,他在位的12年間,創(chuàng)制立法,興學惠農(nóng),筑城通商,整理典籍,傳播中原文化。他在位時,府署建在今天瀘西縣城中心街上方,坐北朝南。他劃定城防區(qū),筑土城為防御。直至今日,瀘西縣城的東西南北門,仍然沿用賀勛當時筑土城的城門名。他因功績卓著,升任省府參政兼理府事。廣西府的子民們?yōu)榱思o念他,在文廟立名宦祠。
后來繼任者戴時雍,他是江西浮梁縣人,大明進士。他改筑土城為石城,東門叫拱化門,西門叫獻瑞門,南門叫清波門,北門叫擁祥門。東門的城樓為澄沙樓,西門城樓為望仙樓,南門城樓為獻翠樓,北門城樓為聳蓋樓。城周長724丈余,基寬5尺,四門派專人把守。他上任三四年間,整肅吏治,清掃奸蠹,分工修課,講業(yè)不輟。好一派政通人和、米麥饒裕的盛世景象。一句“四方就食者眾”,描繪出一個繁華的小城景象。如今現(xiàn)存的江西街,在當時也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一個博學多才的進士,一方為民作主的官衙,造福一方山水,一方百姓,朝廷賞識戴時雍的政績,調(diào)任其為兩淮轉(zhuǎn)運使。廣西府的子民們立生祠以示紀念。他卸任后,依然放心不下這一方百姓,便回到廣西府居住。一個鄉(xiāng)賢,一代鄉(xiāng)紳,后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座山脈收藏了他的忠骨,這座山就是如今的城西煙光哨戴家山。他為后世人開宗立范,立標立竿。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知府張繼孟,他是陜西扶風人,進士出身。一身鐵骨,錚錚脊梁。他在宦海中數(shù)度沉浮,后任廣西知府。他興文講武,士民安生,人文蔚起。逢叛賊普名聲作亂,他挺身走單騎,賊服其能,遂降。史書上記載一句“滇禍得寧”,徐霞客也專門有一篇文章說到普賊作亂,民生凋敝蕭條,商旅不行。徐霞客游廣西府時,親見“維摩州,州有流官,只居郡城(今瀘西縣城),不往州治。二處(指維摩州城與廣西府城即今瀘西縣城)皆藉何天衢守,以與普(名聲)拒”“師宗南四十里,寂無一人,皆因普亂,民不安居。龜山督府今亦有普兵出沒,路南之道亦梗不通。一城(指廣西府城即今瀘西縣城)之外,皆危境云”“臨安府為滇中首郡,而今為普氏所殘,凋敝未復,人民雖多,居聚雖遠,而光景止與廣西府同也”“縣以江川為最凋,州以師宗為最敝,堡聚以南莊諸處為最慘,皆為普(名聲)所蹂躪也”。他深刻地控訴了猖獗的匪寇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張繼孟克敵有功,深得民心,廣西府的子民們立祠于鐘秀山,塑其肖像以祭祀。
有名有姓的大明廣西知府,他們頭頂進士、解元、舉人、貢生、恩生等光環(huán),跋山涉水,從廣東、廣西、山西、陜西、四川、福建等地來此任職,為了實現(xiàn)士大夫的經(jīng)世濟國理想,為了造福一方百姓,他們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他們當?shù)闷饛堓d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除去知府一職,尚設(shè)有知州、通判、儒學等官職,他們各行其是,共同理政,創(chuàng)造了一個安居樂業(yè)的局面。他們中一些人的傳記被鐫刻在石頭上,記錄在史書上,以供后來人垂范。從另一個側(cè)面也說明,瀘西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地方。在我到過的縣城中,還從未有一個地方有如此多的古跡,專門用來懷念有恩于此地的賢達能人。這些潤物無聲之舉,正是“以文化人”的聚焦點。每當我聽到人說某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時,我總想探究一下它深厚的脈絡(luò),事實上,許多都成了一句臺面上的空話,華而不實。
廣西府的輝煌歷史,因為這些先驅(qū)者們的貢獻而熠熠生輝。無論王朝更迭的風雨飄搖,還是不同地域的天災人禍,這里的人總以自己的方式生生不息。到了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朝廷改廣西府為直隸州。繼任廣西府知府的人中,正大光明者,文韜武略者,勵精圖治者,不勝枚舉。當然,歷朝歷代,也有懶政惰政、碌碌無為之徒,歷史的明鏡自會照出各自的面目。
廣西府的前世,在山河歲月之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中華民國建立后,百廢待興,云南省經(jīng)歷了裁府廢道的一個行政變遷過程,于民國二年(1913年),中央政府下令:一律裁府改縣。廣西直隸州改為廣西縣,原屬廣西直隸州管轄的師宗、彌勒、丘北三地單獨設(shè)縣,同屬蒙自管理。
廣西縣行政公署設(shè)縣知事1人,下設(shè)行政、司法、理財3個科,設(shè)總務科長1人。另外設(shè)有團保局、勸學所、實業(yè)所,分別管理防務、教育、農(nóng)工商業(yè)等。第一任廣西縣知事叫趙舒怡,云南大理人,舉人出身。
民國6年(1917年),因為廣西縣與廣西省重名,更名為瀘西縣,建立瀘西縣行政公署,改隸省政府,設(shè)縣知事1人,其下所設(shè)機構(gòu)未有大的變動。廣西縣、瀘西縣在1913年至1927年間,共歷縣知事11位。在兵匪禍患之時主政一方,是一件艱難之事,他們都是舊時代的知識分子出仕,功名在身,各以其長,治世穩(wěn)亂,都想在自己的任上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局面。然而,時不我待之感也在不同的人身上各有體現(xiàn)。
民國17年(1928年),瀘西縣撤行政公署改設(shè)縣政府,設(shè)縣長一職,瀘西縣進入縣政府設(shè)置的時期,直至1949年解放。在這21年中,一共有12位縣長。縣長一職主要由通過文官考試或是縣長考試的人來擔任,比如第2任縣長雷協(xié)中,他是以云南縣長考試正取甲等第一名而準予縣長任用。但他們的任職時間都過于短暫,還沒有熟悉地方情況就被調(diào)離,對地方經(jīng)濟建設(shè)也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軍閥連年混戰(zhàn),致使兵禍和匪患不斷。瀘西因與廣西、廣東、貴州毗鄰,多次遭受戰(zhàn)亂侵擾。給養(yǎng)運輸,應接不暇;擄掠鞭撻,無一寧日。文廟、武廟、學校、教育局均駐兵團,門戶、窗欄、器具損壞凈盡。后張沖率部平之,社會秩序才得以恢復。新中國成立后,瀘西人民用極大的熱情投入生產(chǎn)生活中,工業(yè)、農(nóng)業(yè)、商業(yè)新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蒸蒸日上。
人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必須以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依托。縱觀歷史,但凡是社會安寧的時期,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進步就很快。瀘西在建縣2000多年的歷史中,經(jīng)歷了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從蠻荒到文明,歷經(jīng)了多少故事?問天空,天空不語;問大地,大地沉默。只有天空的飛鳥,用它們尚未改變的鄉(xiāng)音,鳴唱著風和雨的過去。
一城山水,數(shù)度風霜,分分合合,世事變遷,書寫著迤東大地波瀾壯闊的歷史。不論誰的前世今生,都不過是一場清夢。歷史的棱角已被歲月打磨成一件件鈍器,留給后來人懷念與啟迪,唯有未來,才是綿延不息的一個個明天。面向明天,明天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新歌,直抵人心,經(jīng)久不息。我有理由相信,瀘西人民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他們在新征程中一定會有新作為。
作者:葉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