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1-16 15:00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司法辦案中,如何把為民理念具體化、務實化?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多年來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把“小案”辦好,把“小案”辦實,真正護航人民的正當訴求,合法關愛未成年人成長,把一個個刑法意義上的“小案”、人民心中的“大案”辦到了人民的心坎上。
巡回法庭上門審理。
大關縣地處昭通市腹心地帶,全縣人口近30萬人。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在云南省內都屬于業(yè)務量不算太大的基層檢察院,所辦案件也大多是刑法意義上的“小案”,盡管這些案件大多涉案金額小、案情簡單,但這些案件發(fā)生在群眾身邊,是群眾感受公平正義的“晴雨表”,是檢驗司法人民性、公正性的“試金石”,辦案結果如何,直接關系當事人的命運,甚至是一家人的幸福與安寧。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在辦案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厚植為民情懷,主動履職,辦好群眾身邊的“小事”“小案”,于細微處見真章,用心用情書寫司法為民的“檢察答卷”。
“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僅有28名干警,盡管人手緊張,但‘小案’不小,檢察院就是要把這些法律上的‘小案’、人民心中的‘大案’辦成彰顯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的案件,在辦案中更多地體現(xiàn)人民檢察官為人民的辦案宗旨,真正維護公平正義。”大關縣人民檢察院負責人說。
辦好“小案”
做好司法辦案“后半篇文章”
法律除了威嚴,還有溫情。基層檢察院與群眾距離最近,辦理的“小案”最多,“小案”更要做實“后半篇文章”。
“不起訴挽救了孩子,也挽救了一個家庭!感謝檢察官,你們給了孩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們家就有希望了。”小張的父親對檢察官感激地說。
原來,在校學生小張盜竊了一輛摩托車,案發(fā)后偵查機關將案件移送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小張還是一個學生,一旦起訴就毀了前程,我們應該幫助他成長。”大關縣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申詠忠認真審查了案卷材料,并對小張的家庭情況、成長經(jīng)歷、性格特點等開展了詳細社會調查,考慮到小張認罪態(tài)度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案發(fā)后及時返還了盜竊物,取得了被害人諒解,綜合案件具體情節(jié),聽取了各方意見,其具備幫教條件,最后依法對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
涉案未成年人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全社會用更多的溫情和耐心來教育感化他們。附條件不起訴后,大關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定時對小張做跟蹤評估和幫教,同時聯(lián)合戶籍所在地派出所跟蹤考察小張平時表現(xiàn),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幫助其順利回歸社會。
這些刑法意義上的“小案”,對當事人來說是“天大的事”。在辦理案件時,不僅要幫助嫌疑人真心悔改,還要設身處地用實際行動溫暖受害人受傷的心靈。
大關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袁某交通肇事致其妻子死亡一案,袁某被判處刑罰,其妻子去世,其孩子心靈受到了極大創(chuàng)傷,這個并不富裕的5口之家因此而陷入困境。大關縣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不滿足于就案辦案,為幫助這個家庭渡過難關,承辦檢察官通過調查,啟動了司法救助程序,為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送去10000元的救助金。孩子們拿到救助金時,泣不成聲地說:“感謝檢察官,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后期,大關縣人民檢察院還結合檢察職能對這個家庭進行了幫扶。
家暴是危害社會穩(wěn)定、家庭和諧的常見性案件,也是檢察機關辦理維護婦女合法權益最多的案件。
檢察官王琴向記者講述了她辦理的一件讓她“揪心”的案件:這位特殊的“被害人”,是有著三個孩子的媽媽,在面對長達10余年的家暴時她選擇了“隱忍”,但“善意”并未迎來“好報”,施暴者反而變本加厲,最終,這個媽媽拿起了法律武器,通過檢察院的審理,最終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大關縣人民檢察院針對維護婦女合法權益案件多發(fā)、農(nóng)村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的特點,進一步思考如何避免類似的情況發(fā)生。為此,大關縣人民檢察院組織檢察官開展了送法上門活動,到農(nóng)村多次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等相關法律知識主題宣傳。通過為群眾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知識,告訴群眾遭受家庭暴力時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好自己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更好地從源頭上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維護平等、文明、和諧的家庭關系。
發(fā)放為農(nóng)民工“追討”的務工工資。
做好“小事”
厚植司法為民的檢察情懷
歲末年初,揣著辛苦掙來的工錢回家過年,是每位農(nóng)民工的美好心愿。
2022年春節(jié)前夕,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在大關縣公安局上高橋派出所為37名農(nóng)民工發(fā)放由該院檢察官為他們“追討”回來的工資,領到工資的農(nóng)民工激動得熱淚盈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原來,2020年,家住上高橋回族彝族苗族鄉(xiāng)的趙某等37人,在某種植公司從事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工作完成后,該公司未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趙某等人長期追索勞動報酬無果后便先后向當?shù)叵嚓P部門和檢察機關反映欠薪情況。鑒于農(nóng)民工群體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知曉程度低、維權意識薄弱等問題,大關縣人民檢察院為保障趙某等人能夠及時領到“過年錢”,派出專門的辦案人員經(jīng)過多次走訪調查核實,不斷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和請求,并積極與欠薪當事人開展釋法說理,最終雙方當事人在檢察機關的見證下達成和解,趙某等人領到了拖欠一年之久的勞動報酬2萬余元。
充分發(fā)揮支持起訴職能是檢察機關保障民生、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2022年以來,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將支持起訴工作作為踐行司法為民的重要抓手,持續(xù)關注群眾身邊的“小事”,共幫助85名農(nóng)民工“討回”欠薪53萬余元。
“我一定好好讀書,長大后也做一名檢察官幫助他人……”2022年中秋,大關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信是小夢(化名)寄來的,她是大關縣人民檢察院鄉(xiāng)村振興掛鉤村的一名11歲小女孩,父親服刑、母親離家出走多年,爺爺年事已高,暫由姑奶照管。為了讓小夢有個更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姑奶提出變更監(jiān)護權的請求,大關縣人民檢察院了解這一情況后,接手了這起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申請支持起訴案件。辦案中,檢察干警多次實地調查,聯(lián)系有關部門,經(jīng)過數(shù)月努力終于聯(lián)系上小夢父母,確認了小夢父親在外省服刑、母親改嫁的事實,向縣人民法院發(fā)出支持起訴書,法院支持了訴求。同時還積極與相關部門聯(lián)系,幫助小夢申請了每月1280元的生活補助金,助其完成學業(yè)。
“小案”聚焦大民生,群眾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關系著當事人及其家庭的生存和發(fā)展。大關縣人民檢察院不僅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也竭盡全力做好關系群眾利益的“小事”。
開好“小方”
助推訴源治理大文章
古人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yī)之于無事之前。”法治的功能不僅體現(xiàn)于事后救濟,還體現(xiàn)為事前預防,促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檢察建議便是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助推訴源治理開出的“小小良方”。
2022年,大關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批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涉案相關人員被判處相應的刑罰。但在辦案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關行業(yè)人員用其掌握的公民信息注冊網(wǎng)絡賬戶從中非法獲利,為網(wǎng)絡詐騙提供了犯罪渠道,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個案雖然結了,但檢察官的腳步并未停止。大關縣人民檢察院針對本案暴露出的相關問題,向相關行業(yè)主管部門發(fā)出加強網(wǎng)絡運營商及手機卡代理網(wǎng)點監(jiān)管的檢察建議。隨后,又積極與行業(yè)主管部門溝通整改落實事項,持續(xù)跟蹤回訪,取得較好的效果。堅持從個案“解決一起”到類案“治理一片”,精準“號脈”找問題,對癥下藥開良方。
2022年以來,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制發(fā)綜合治理類檢察建議21份,被建議單位回復率、采納率均達100%,推動解決了一批涉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未成年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食品藥品、個人信息安全等問題隱患。
“小案”不小。大關縣人民檢察院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深化檢察職責,把每一件“小案”辦扎實,續(xù)寫好司法為民的檢察新篇章!
昭通日報記者:毛利濤 通訊員:肖 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