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2-09 10:57把豐收后的莊稼秸稈捆在一起,整齊地堆積起來,形成的堆,就叫秸稈垛。
去年2月,我離開村子的時候,家里還有十幾個秸稈垛,有一個在場院里的樹下,剩下的堆在屋后約10米遠(yuǎn)的菜地里。秸稈垛是一季莊稼最后的產(chǎn)物。剛堆起來的秸稈垛,是金黃色的,用鼻子湊近聞,有一股濃郁的香味。我們那個村子,戶數(shù)少,但人勤奮,在家的中年男子都把那些山地開墾出來,種上玉米﹑小麥﹑豌豆﹑苦蕎等,所以秸稈垛的數(shù)量就多于其他村子。秋收后,一個個秸稈垛站立在房屋周圍,顯得多么富足殷實。秸稈垛的那種恬靜和豐滿,是莊稼人溢于言表的喜悅和滿足。扯一把秸稈塞進(jìn)火塘里,燃燒起來,炒出來的家常菜,香味彌漫整個院子,燒出來的洋芋也夾雜著秸稈的清香。
剛堆起來的秸稈垛,是“活潑亂動”的,借著一點微風(fēng)就“張牙舞爪”,容易倒塌,得來一場綿延持久的透雨。透雨過后的秸稈垛,一下子就變成了年老色衰的棄婦,因潮濕而散發(fā)著淡淡的霉味,身上像披了一件年深日久的破布衣裳,滄桑破敗,顏色也由金黃變成灰黑。可骨子里還是新的,如新鮮時的金黃。之后的歲月里,秸稈垛就一聲不吭地站立在風(fēng)雨里,像家里喚作阿黃的看門狗,別無二心。也許是早上,也許是下午,聽見廂房的門“嘎吱”一聲響,就見毛手毛腳的孩子一頭扎進(jìn)秸稈垛里,扒拉扒拉地扯出里面未被雨水淋濕的秸稈,蹦蹦跳跳地回家去。這時,房頂冒出一股白煙,一會兒的工夫,白煙還沒散盡,孩子就捧著熱氣騰騰的洋芋,滿臉堆笑地站在樹下。
每逢周末,家家戶戶的孩子都會對自己的衣物進(jìn)行大清洗,有時大人也會一同清洗自家的床單被套等,花花綠綠的東西都覆蓋在秸稈垛上晾曬。這個時候,你根本看不見它,遠(yuǎn)處望過來,像戴頭巾的女人,漂亮至極。
我家門前的秸稈垛,透雨過后,還會長出一株株嫩綠的苗。這些苗,有玉米,有豌豆,有葵花,還有不知名的野生植物。秋收的時候不夠仔細(xì),這些苗就更多。你如果起得足夠早的話,還會看見一幫可愛的鳥兒在秸稈垛上嬉戲追逐,歡快鳴啼,因為它們在垛里找到了漏收的莊稼。甚至有做窩在垛頂?shù)募一铩S幸荒辏赣H喂養(yǎng)的一只老母雞突然不見了,房子周圍挖地三尺地找了個遍,一致認(rèn)為被溝邊四喜家的狗吃了。那是下蛋的母雞,母親自然心疼,嘆息了幾天。后來,母雞從垛里鉆了出來,還帶著一群小雞。母親高興得笑彎了眉。
在家鄉(xiāng),秸稈垛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大雪封山的時候,一群羊和幾頭牛就靠它過冬。夜里,聽見牛把秸稈咀嚼得脆響,只有這樣才能在草料匱乏的冬季最大限度地保持膘力,來年開春才有力氣翻開沉睡的土地。豬也一樣,把秸稈放進(jìn)打糠機(jī)里,磨成灰色的糠和糧食混在一起,用開水打濕,攪拌均勻,就可以喂肥幾頭豬。隆冬臘月,吃著鮮嫩的紅燒肉,想著院子里因時間洗禮更加沉穩(wěn)的秸稈垛,覺得日子是美好的。
我雖離家多年,可有關(guān)秸稈垛的記憶,從未忘記。逢年過節(jié),回到家,我都會靠著秸稈垛小睡片刻,說說心里話,像無法和我走進(jìn)城市的父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