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2-14 10:19紅燈籠、紅綢帶、紅氣球、紅雙喜……春節(jié)前兩天,記者從金沙江邊順著盤山公路穿過李子樹林,來到綏江縣新灘鎮(zhèn)石龍村22組陳英明、薛家珍家,一輛云A和一輛云C牌照的轎車停在壩子邊,房屋上、院子邊、大門口,到處掛滿紅彤彤的裝飾,一看就是剛辦過喜事。
政策是致富的法寶。50多歲的陳英明、薛家珍夫婦是地道的農(nóng)民,居住在石龍村的半山坡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修建了兩層磚房,陳英明在離家1公里多的新灘集鎮(zhèn)上開了家家電維修店;薛家珍在家管理幾畝“半邊紅”李子樹和蔬菜地,孩子陳強、陳均已成家立業(yè),一家人幸福地生活著。
讀書是幸福的開始。1992年出生的陳強大學畢業(yè)后,應聘到了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工作,認識了大學畢業(yè)不久的云南省安寧市人黃麗華,兩人墜入愛河,結(jié)婚后生育了兩個可愛的女兒。為了照顧孩子和老人,黃麗華從大城市回到了石龍村,在村上擔任人力資源信息員。2018年,24歲的陳均大學畢業(yè)后來到位于安寧市的桃花村鐵路貨運站工作。2022年,嫂子黃麗華向陳均介紹了在安寧市一家口腔診所工作的好友趙朱珠,二人喜結(jié)良緣,在安寧市區(qū)購買了房和車;2023年1月8日回到石龍村老家,于1月15日熱熱鬧鬧地辦了一場婚禮,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span>
團聚的時光總是幸福的。記者前去采訪的當天陽光明媚,他們在院子里,圍坐在一張桌子邊喝茶、吃水果及點心、曬太陽聊天,兩個小女孩在邊上歡快地跳動著,一家人享受著幸福的時光。陳強、陳均話不多,記者采訪時,他們都是問一句答半句的樣子,倒是“外來媳婦”黃麗華很熱情,向記者介紹著他們一家人的情況,其間不時有村民打電話咨詢外出務工的事。“綏江太美了,站在我家壩子里,有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覺。要不是需在城里工作,我也想像大嫂一樣,在家里植樹種菜,生兒育女。”新娘子趙朱珠說。
團聚的時間總是短暫的,而分別是為了更好地團聚。1月26日是正月初五,陳英明去集鎮(zhèn)上開店了;1月27日陳均、趙朱珠向著安寧出發(fā);1月31日,陳強乘飛機到深圳上班去了。一家人又開始了聚少離多的日子,但過年回家的幸福,將是對大家辛苦一年的回報。
昭通日報記者:陳忠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