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3-26 09:16初春時節(jié),彝良縣兩河鎮(zhèn)大竹村白巖壩自然村,阡陌交通,在綠竹掩映間,白墻青瓦的民居靜立其間,不時有炊煙裊裊升起,村民陳忠義的家在一條分支公路的盡頭。一個平坦的院壩里堆滿了木材,陳忠義帶著幾位村民將優(yōu)選出來的成品天麻進行分盆育粉,為今年的天麻種植作準備。一間簡易的烘烤房內(nèi)烘烤著兩三噸天麻,即將烘干。近年來,陳忠義一家人緊緊圍繞天麻種植走上了致富路,成了在田野上耕作致富的帶頭人之一。
3月22日,陳忠義在自己的溫棚里檢查分育盆中的天麻種源花粉是否正常,這是他每年春天必做的功課。出門就見林的白巖壩自然村,漫山遍野的方竹在肆意生長。陳忠義指著門前青蔥的竹林說:“竹林下就是我種植的天麻。”
“我從2008年開始種植天麻了,從選種育種到種植,所有經(jīng)驗都是在摸索中總結(jié)出來的。”為了增加收益,陳忠義把種植出來的鮮天麻加工成干天麻銷售。
2022年,陳忠義與家人經(jīng)過辛勤耕作,繁殖了近30000袋天麻種,種植了30000塘商品麻。在他的精心管護下,一年采收了20噸左右的鮮天麻。除去生產(chǎn)成本,陳忠義家2022年的收入有20萬元左右。
今年,陳忠義又培育種麻10000袋左右,種植商品麻近20000塘。目前,他正思考著增加種植面積。3月22日,他到蕎山鎮(zhèn)官房村考察,準備花10000多元流轉(zhuǎn)30畝左右的荒山擴大種植規(guī)模。按照正常產(chǎn)量估算,他今年的種麻可采收七八噸,除去賣掉的一部分,其他全部用于自身發(fā)展。陳忠義認為,商品麻采收七八噸不成問題,種麻和商品麻年銷售收入可達100萬元左右,除掉生產(chǎn)成本,純利潤有30萬元左右。同時,陳忠義的100畝荒山全部種上了方竹,如今可以采筍的竹林有二三十畝,2022年的采筍收入有六七萬元。
談起發(fā)展前景,陳忠義信心滿滿。
陳忠義只是白巖壩自然村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代表之一。如今,全村村民都依靠山林走上了致富路。2022年,白巖壩自然村被列為彝良縣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點進行重點打造,村民發(fā)展的勁頭更足了。
昭通日報記者 毛利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