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3-26 09:45我的婆婆,以一個女人的溫情,用堅韌勇氣,將命運派給她的苦情劇本逆轉(zhuǎn)成為勵志劇。
1963年,婆婆出生在一個偏遠(yuǎn)小村莊的貧困家庭里。家里姊妹眾多,不到9歲她就失去了母親。作為家中的老大,她過早地承擔(dān)起了“母親”的職責(zé)。年幼時的饑荒讓她把勤儉節(jié)約刻進(jìn)骨子里。她很喜歡屯糧食,在新冠病毒肆虐的3年,無論封控多久,我們家從來沒缺少糧食。每次我女兒不好好吃飯的時候,她總會說:“凝凝,不要浪費了,我小時候想吃都沒得吃,窮得叮當(dāng)響。有一次家里沒有糧食了,你曾外祖父出去借,一天沒有回來。我就和你舅公他們?nèi)ネ谝安耍瑹斐粤撕缶椭卸玖耍樐[得像包子一樣,眼睛都看不到光亮了。”我女兒聽得多了,慢慢改掉了壞習(xí)慣,吃飯的時候盡量把碗中米粒都吃干凈,也不亂丟亂倒。我們家也為了不浪費糧食,養(yǎng)成了做多少吃多少的習(xí)慣。
婆婆20歲那年嫁給了公公,過了4年和和美美的日子。可老天有時候就是那么殘忍。在她24歲那年,公公給她留下一個3歲、一個1歲、1個尚在腹中的孩子猝然離世。聽同宗的伯母講,那段日子,婆婆精神恍惚,半瘋半傻,或許是來自于母愛的力量,冬天的時候,即將臨盆的她突然就正常了,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生下了我的丈夫。從此她在“一拖三”的歲月里蹣跚前行。婆婆回憶,我丈夫3個月大的時候,有一次生病,3天不吃東西不睜眼,背在背上直往下墜,背到醫(yī)院輸液回來,已經(jīng)是次日凌晨。回家的路要經(jīng)過一片墳山,她拿著一把老式的手電筒,只有微弱的光,突然聽到背后像是有人追趕的腳步聲,她被嚇得不要命地跑,到家時,大人孩子像從水里面撈出來一樣,衣服都能擰出水來,腳軟得站立不住。
如今的生活衣食無憂,在婆婆的幫助下,我覺得帶兩個孩子都困難重重,難以想象當(dāng)時無依無靠的她用了多大的毅力才熬過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聽我丈夫說,婆婆從來沒有在他們?nèi)愕苊媲暗暨^眼淚,從不曾打罵過他們,他也從來沒有見過婆婆大吼大叫歇斯底里的樣子。這些年來,婆婆總是笑瞇瞇的,輕言細(xì)語,在我需要的時候搭把手。她用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影響著我,讓我知道溫暖而堅定的真正意義。
在婆媳長達(dá)8年的磨合中,直到我自己做了母親,直到我嘗到生活的苦澀,直到她教會我如何過日子,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她的睿智。
曾經(jīng)的千尺巨浪,如今在婆婆眼里也只是細(xì)小波瀾。生活的苦難造就了她耐磨的韌勁和溫和的性格。
如今,婆婆的3個孩子各奔東西,但無論走多遠(yuǎn)走多久,遇到大事仍然要征詢婆婆的意見。她就是家里的“定海神針”,給了我們最足的安全感、最大的支持度。當(dāng)我不知道下一步該何去何從時,婆婆總是會告訴我:“不急,慢慢來!”她雖然沒有文化,卻活得那么通透和睿智,我敬重她且心疼她。
作者:周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