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3-05-18 10:06“我希望通過教育幫扶,讓魯甸縣崇文中學教育教學更加多元化,打造出一支有戰(zhàn)斗力的年輕教師干部隊伍。”2022年8月,上海市甘泉外國語中學分管教學副校長、高級教師郝曉剛帶著組織囑托,從上海市普陀區(qū)來到魯甸縣,開始了為期3年的教育幫扶生涯。
郝曉剛到魯甸后,擔任魯甸縣崇文中學校長,那時正值該校“民辦公助”轉為公辦學校之際,面對學校轉制、班子新建、教師更換、新生招募等復雜問題,他沒有畏難退縮,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各項工作中。為了盤活優(yōu)秀的教師力量,郝曉剛提出定位、本位和品位“三位”共重的發(fā)展理念,組織“找準定位、深耕本位、提升品位”主題培訓,覆蓋全體教師,鼓勵教師從教育、學科、學校、生源、自身5個角度去找準定位,把握教學方向,不斷建立健全教研機制,為全面推動各學科開展“立足校情、基于問題”的校本教研奠定基礎,確保教研規(guī)范、有序進行。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教學研究,而教學研究的核心在教師,重點在課堂。” 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郝曉剛邀請原鎮(zhèn)雄縣城南中學教師鐵光近開展專題教研實踐培訓活動,組織初二年級各備課組開展“聚合備—合作研”展示活動,全校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參與觀摩,學習“三備三研”模式的內涵,形成團隊合力。同時,積極推進聽評課常態(tài)化、研究課專題化、示范課優(yōu)質化、展示課精品化,為教師之間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教師們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上個學期在全縣普通高中新教材課堂教學競賽中,我校教師獲一等獎3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7名,教師業(yè)務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郝曉剛高興地說。為充分發(fā)揮幫扶人才資源優(yōu)勢,郝曉剛開設專題講座對教師進行培訓,充分助力和推動各教研組在組室建設與專業(yè)能力方面的提升。為了讓學校形成“趕學超”的教學氛圍,他帶領教師申報建立縣級名師工作室1個,設立校級名師工作室14個,選派15名教師到昭通市第一中學鳳池分校跟班學習,先后選派20名教師到上海市普陀區(qū)跟崗培訓。
郝曉剛向上海市普陀區(qū)政府協調資金安裝價值108.4萬元的54臺多媒體一體機,解決高中部教學多媒體設備缺乏的困難。利用東西部協作結余資金38.4萬元,改造計算機房、建設2間精品錄播室,為教師錄制教學視頻提供了專業(yè)化的數字化平臺。引進“鐘揚種子實驗室”,通過開展一系列科普科教和研學研修活動,為學生建立課程學習、實踐體驗的長效機制,對教師進行科學、系統、有效的培訓。他熱心聯系上海開心小石頭公益基金,對勤奮刻苦、品學兼優(yōu)、有經濟困難的20名高中學生進行資助,并免除初中部16名學生3年學費。
“為魯甸縣教育事業(yè)‘輸血’與‘造血’是我此行最重要的任務,來到了魯甸我就是魯甸人,我將精益求精為魯甸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郝曉剛堅定地說道。他組織開展魯甸縣崇文中學“文化尋根”活動,提高教職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他每天都會走進課堂聽老師授課,課余時間經常走到學生身邊和學生交流。郝曉剛的愿望很簡單,他要把魯甸崇文中學建成東西部協作、滬滇互助示范學校,辦成學生樂學、教師樂業(yè)、社會樂道的文明學校。
昭通日報記者 陳允琪 通訊員 劉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