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5-25 11:13去冬今春,我去了幾次永善的大興,常住在金沙江邊一家小旅館里。每次到那里,一下車,走進小旅館的大廳,也不忙著拿身份證去登記,而是把包往沙發(fā)上一丟,一屁股坐在沙發(fā)上。質(zhì)樸的旅館老板,似乎心領神會,轉(zhuǎn)進樓道,抱一捆甘蔗出來,放在茶幾旁邊,又轉(zhuǎn)進廚房,拿一把刀出來放在茶幾上。那刀,是用來砍甘蔗的。大家也不多說話,也不客套,你望我一眼,我望你一眼,就伸出手,把甘蔗拿起來,橫豎看上一眼,長的一刀下去變成兩截,短的直接就放進嘴里,合牙一咬,就開始撕掉甘蔗皮,咬下一口,“嚓嚓”地咀嚼起來。
這種時候,我總是最能嚼的那個。擺在面前的甘蔗,也不用刀,粗的細的不管,長的短的不論,橫豎著都是放進嘴里,先合牙試著咬幾下,不行再換個切口,總有個突破的地方。然后,一片一片地撕掉甘蔗皮,咀嚼起來,滿嘴那個甘甜,來不及細品就鉆進了胃里。吃完一根,又來一根,再來一根……不一會兒,我面前,就有了一大堆甘蔗皮和甘蔗渣。其他人早就偃旗息鼓了,拿眼睛看著我,見我好半天了也不收手,還嚼得有勁,他們似乎有點不耐煩了,“嘖嘖”幾聲,終究還是禁不住誘惑,忍不住又吃一根。
我們一邊嚼著甘蔗,一邊討論甘蔗的妙處。有人說甘蔗是純天然飲料,有人說甘蔗汁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人說甘蔗汁里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zhì),還有人說這甘蔗太甜了……眾說紛紜,說的都是甘蔗的好處。唐代著名醫(yī)藥學家、食療學家孟詵在《食療本草》中說甘蔗“主補氣,兼下氣。不可共酒食,發(fā)痰”。這甘蔗,好是好,但不能與酒一起食用,否則會引發(fā)痰病。仔細想想,一邊吃甘蔗,一邊喝酒,這樣的人應該沒有吧!
吃過好些地方的甘蔗,還是覺得家鄉(xiāng)永善的好。永善金沙江邊一帶的甘蔗甜。在我的味覺中,有些地方的甘蔗,甜中帶一絲絲苦;有的甘蔗,甜中還帶著那么一點腥味,總給人沒長透的感覺。永善金沙江邊一帶的甘蔗,除了甜,還有一種香,是那種浸潤在甜中的香,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香。那種甜中散發(fā)出來的清香,那種從汁液中飄溢出來的香甜氣息,讓人聞著特別舒服,咀嚼時,味蕾也特別享受。
第一次吃便覺香甜的甘蔗,就是永善大興的甘蔗。那是在1995年的冬天,我在縣城讀初中,租住在城郊一戶人家里,一起租住在這里的還有幾名來自大興的學生。那年國慶節(jié)放假,大興那幾個學生回家,收假回來時,帶來一些甘蔗,分了點給我。那甘蔗,拿在手里,感覺很鐵實。撕皮的時候,用牙齒輕輕一咬就下來了,咬一口含在嘴里咀嚼,酥軟、化渣、汁多,吮吸出來的糖汁,從嘴里一直舒暢到胃里。實際上,那種鐵實感,源于豐富的水分和糖分。
甘蔗這種植物,對溫度、陽光、空氣、養(yǎng)分、水分、土壤等生長環(huán)境有較高的要求。它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8℃至30℃之間,白天需要充足的陽光和透氣性強的土壤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需要充足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金沙江流經(jīng)永善境內(nèi)170多公里,江邊河谷一帶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好,年均氣溫在20℃,土壤屬沖積層土質(zhì),疏松而肥沃,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元素。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很適合甘蔗的生長和糖分的積累,保證了甘蔗的品質(zhì)。
每次從大興回來,我都要買一捆甘蔗帶回來,放在家里,每天晚飯后狠狠地咀嚼一頓,吃得“嚓嚓”作響,滿口生津。家里人見我吃得熱鬧,也跟著吃起來,但和我相比,他們那種吃法,只能算淺嘗輒止,湊個熱鬧而已。
俗話說,吃甘蔗,要倒著吃,這樣會越吃越甜。實際上,從技術(shù)層面上講,這種吃法是有“畏難”情緒的,因為甘蔗越往梢尖部分,質(zhì)地越是酥軟,撕皮和咀嚼不怎么費勁,但吃到嘴里的,往往是不怎么甜的部分。所以,我吃甘蔗的時候,通常是順著吃,從最甜的地方開始吃起,這也是先從“硬骨頭”啃起。我常自嘲說,如果先從不甜的地方吃起,在不甜的地方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等到最甜的地方,可能就啃不動了,牙齒也松了,牙巴也沒勁了。
我得承認,在吃甘蔗這件事情上,我是個功利主義者,在甜與不甜并存的情況下,我選擇從最甜的地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