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3-09-18 15:30在神圣而艱苦的14年抗日戰(zhàn)爭中,云南省鹽津縣也有不少愛國的男女青年為之流血犧牲,劉勛就是其中之一。劉勛少年時候在家鄉(xiāng)牛塘壩跟大人務農,后來隨堂兄劉伯均、堂嫂劉淑清到昆明讀書。所以鹽津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恐怕牛塘壩的許多年輕人也不知道他。
劉勛原名劉朝榮,是早年在滇、川軍隊中當過旅長的劉柏君(劉梭)的堂弟。20世紀20年代初期,劉柏君從川軍解甲,偕同他的新婚夫人劉淑清回故鄉(xiāng),再次到昆明,就將家鄉(xiāng)的幾個親屬帶到昆明。1926年(大概時間),劉柏君被鹽津縣縣長萬景增殺害,劉勛經過一段時間的補習,進入成德中學即后來的省立第五中學學習。劉勛在這里受到梁元斌和其他進步教師、同學的影響,參加了鹽津旅昆青年在1927年前后組織的“鹽津青年團”。此時,也正是國共第一次合作領導的大革命運動在昆明轟轟烈烈開展的時候。
20世紀30年代,劉勛投筆從戎,進了龍云為培養(yǎng)自己的軍事干部而開辦的“軍事教導團”(在此期間改名為劉勛)。劉勛從“教導團”畢業(yè)后,在龍云部隊里只待了短暫的時間,就調到龍云身邊當侍從副官。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揭開了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龍云奉蔣介石的命令到南京參加最高國防會議,劉勛也隨行。他親自在西安看見并陪侍了從延安和龍云一同搭飛機赴南京的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并保存了他們在西安機場照的相片。同時聽了周恩來、朱德、葉劍英跟龍云談動員全國人民團結抗戰(zhàn)的意義和必勝的信心,他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從此,他不想再在高層機關當副官了,要求到前線參加抗日戰(zhàn)爭。1938年8月,云南組建第二批抗日軍隊第58軍,劉勛被調到新十師當連長(旅、團、營的番號也不詳)。初上戰(zhàn)場的劉勛就參加了武漢保衛(wèi)戰(zhàn),在武漢外圍的崇陽一線遭到日軍的猛攻,由于是新組建部隊,又是遠道跋涉而來的第二批滇軍,毫無與外敵作戰(zhàn)的經驗,遭到措手不及的打擊,損傷慘重,劉勛所在連人員折損了將近一半。在醴陵經過休整后,1939年春,劉勛所在連隊參加贛北戰(zhàn)斗,在銅鼓縣找橋之戰(zhàn)中,英勇作戰(zhàn)的劉勛光榮犧牲了。這一仗阻止了日軍沿長江南岸西進,妄圖進攻湘鄂贛地區(qū),切斷湘贛聯(lián)系的陰謀,形成了在湘贛地區(qū)與敵人相持的局面,保衛(wèi)了東南沿海與后方的通道。
來源:《云南省昭通市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一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