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11-04 08:00“她是我們這里出了名的‘大孝子’‘好媳婦’,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
“她不怕臟不怕累照顧老人10多年,這樣的兒媳難找啊。”
……
大家口中的“她”是鎮(zhèn)雄縣木卓鎮(zhèn)銀屏村村民李燕,她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臥床的公公,用樸實無華的行動詮釋著善良、淳樸和賢惠,成為村民心中孝老愛親的典范。說起李燕,大家都贊不絕口。
2004年,李燕與丈夫吳維江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老人身體康健、夫妻舉案齊眉,李燕一家生活雖不算富裕,但也過得其樂融融。隨著3個孩子的降臨,這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更是被夫妻倆經(jīng)營得溫馨而幸福,讓人羨慕不已。
然而,2009年的一場變故讓這個原本幸福溫馨的家庭幾乎陷入了絕境。李燕的公公在做農(nóng)活的過程中不慎摔倒,導致全身癱瘓,只能臥病在床。對一個身體完全喪失活動能力的老人來說,需要精心照料。當時,李燕的大女兒才3歲,雙胞胎兒子也只有1歲多。而婆婆年邁,加之身體不好,無法獨自照顧公公。面對嗷嗷待哺的3個孩子和臥病在床的公公,李燕曾一度迷茫困惑,情緒低落。但是巨大的壓力沒有擊倒這個堅強的女人,她一邊照顧3個孩子,一邊悉心照料癱瘓在床的公公。作為村干部的吳維江也在工作之余,力所能及地為李燕分擔一些家務。
2015年,吳維江考取了公務員,到離家50公里外的以古鎮(zhèn)工作。由于當時交通不便,加之工作繁忙,吳維江兩三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從那以后,養(yǎng)豬種地、做飯帶娃,給老人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在了李燕的肩上,20多歲的她成了家里的“頂梁柱”。
李燕回憶,照顧公公十多年來,自己從沒出過遠門,即便有事出去,當天晚上也要趕回家。“公公身邊離不開人,在外面住我也不放心。”對于李燕來說,照顧公公已成為一種習慣,也成了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公公全身癱瘓無法動彈,為了避免長時間臥床而生褥瘡,每兩三個小時李燕便要為公公翻一次身,夜晚同樣如此。為了方便照顧公公,李燕的房間緊挨著公公的房間,只要聽到公公的呻吟,她便立即起床為老人翻身。這一堅持,便是十多年,直到今年年初老人安詳?shù)仉x開人世。
“這些年苦了李燕了,沒有她,也就沒有我們這個家,還好遇上這么個好兒媳啊!”說起李燕,婆婆既心疼又欣慰。
在常人看來,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但李燕總是輕描淡寫地說:“孝敬老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也是我們做子女的本分。”
李燕用善良和孝心為家庭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受到了鄰里親戚的交口稱贊,也為當?shù)卮迕駱淞⒘藢W習的榜樣。
鄰居李永華是李燕家的常客,只要沒事她都會到李燕家,和她一起做家務、拉家常。
“李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都喜歡來她家玩,可以從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李永華說。
“這么多年了,從來沒聽到李燕抱怨過半句,老人每天都穿得干干凈凈,身上從來沒有生過褥瘡,住的房間也沒有一點異味。”作為李燕家?guī)资甑睦相従樱T華科見證了李燕的艱辛與付出。
在家里,李燕是好妻子、好兒媳、好媽媽,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熱心腸”。
村里的留守老人沒有煤燒,李燕便帶著孩子把自家的煤背去給老人,幫老人打掃衛(wèi)生、操持家務;村里的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陪伴,李燕便經(jīng)常把他們帶到自己家里,給他們做飯吃,教育孩子們要用心讀書,多幫家里的爺爺奶奶做家務,引導他們養(yǎng)成樂觀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
身教勝于言傳,在李燕的影響和感染下,她的3個孩子好學知禮、善良懂事,并且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學校。
“我讀書不多,學習上幫不上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教育他們尊老愛幼、團結(jié)鄰里。”李燕說,“‘孝老愛親’就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我要將它一代一代傳下去。”
通訊員:鄧 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