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12-21 09:28一條筆直、寬敞的柏油路將昭通城區(qū)與魯?shù)榭h城連成一片;一輛輛新能源公交車駛向鎮(zhèn)雄、威信、魯?shù)榈瓤h,群眾出行實現(xiàn)“抬腳就進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辦起了“幸福餐廳”,留守老人在這里體驗“幸福滋味”;開展“穩(wěn)薪行動”,全力解決一批欠薪問題,讓務工群眾不憂“薪”……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昭通市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yōu)良傳統(tǒng),以落實好民生項目清單、為民辦事清單“兩張清單”為突破口,動員引導全市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訪民情、解民難,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效。
堅持一盤棋謀劃,畫好為民辦事“施工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和普遍關注的問題、短期能見效的問題,通過深入基層調(diào)查研究、下訪接訪、現(xiàn)場辦公,掌握第一手社情民意,分級分類匯總,梳理形成民生項目、為民辦事事項,逐條逐項審核內(nèi)容,高質(zhì)量建立民生項目、為民辦事“兩張清單”。全市共建立民生項目清單12張,制定民生項目462項;建立為民辦事清單76張,制定為民辦事事項468項。
“當時我來政務大廳辦事,已經(jīng)快到下班時間了,但工作人員仍耐心地為我解釋問題、辦理業(yè)務。我們進城辦事不容易,辦理業(yè)務的同志花了1個多小時幫我弄,服務態(tài)度非常好。”在鹽津縣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yè)務后,一名女士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鹽津縣堅持“服務群眾無止境”理念,聚焦群眾需求,及時跟進服務方式,傾力打造“津心辦”政務品牌,推動“午間辦”“周末辦”“幫代辦”等特色服務,累計提供預約服務2670件次、幫辦代辦523件次、延時服務300余件次。
堅持一體化推進,管好為民辦事“責任田”。全面落實省委“五級書記”為民辦事解難題工作部署,督促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加快推進“兩張清單”項目建設進度,采取不打招呼、不發(fā)通知、不聽匯報的方式,直奔工作一線,聽取企業(yè)代表、基層群眾、服務對象的意見,以群眾的口碑驗證工作成效。目前,全市民生項目已辦結376項、完成81.4%,為民辦事事項已辦結448項、完成95.7%,基層黨組織為民辦事21860件,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永善縣堅持把暖民心的事辦細,在做好民政服務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上出實招,創(chuàng)辦紅光安置區(qū)“幸福餐廳”,為安置區(qū)內(nèi)的留守老人提供便利就餐和送餐服務,讓老年人享受小區(qū)里的“幸福滋味”。“幸福餐廳”投入使用以來,日均就餐人數(shù)達100余人次,累計就餐量達36155人次。
綏江縣中城鎮(zhèn)福興社區(qū)堅持“組織建家、社區(qū)管家、幫扶暖家、活動興家”,按照有組織機構、有工作制度、有管理人員、有活動計劃、有活動設施的“五有”標準,建成占地300平方米的社區(qū)兒童之家——“福興之家”,留守兒童從此多了一個“幸福之家”。
堅持一把尺引導,打好為民辦事“典型牌”。以事情落不落地、群眾滿不滿意為根本標尺,圍繞群眾普遍關心關注、涉及群體較大、成效較突出“三個重點”,挖掘提煉為民辦事中的鮮活案例和經(jīng)驗做法,選樹推廣一批先進典型,激勵全市各級各部門牢記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切實為群眾解決一批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推動民生清單從“紙上”落到“地上”。
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昭通市緊扣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人群、重要時間節(jié)點“四個重點”,扎實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問題專項整治“穩(wěn)薪行動”,全力解決一批欠薪問題,讓務工群眾不憂“薪”。截至目前,已幫助8665名農(nóng)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1.13億元。
威信縣建立“模擬體驗”機制,以解決群眾辦事需求為導向,組織152名辦事“體驗員”進大廳、進窗口開展“沉浸式”體驗800多次,提出服務流程改進意見建議1400余條,對“癥”優(yōu)化調(diào)整1200多項業(yè)務辦理流程,推動辦理時限壓縮84.49%、材料壓減42.31%以上。
昭通日報記者:楊明? ?通訊員:楊興 徐勇 陳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