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日報
2024-02-04 11:11“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父親給我的那一個眼神”“那個擁抱和那句話,一直給我力量”……曾經,一個留守兒童的作文《我太愛那件禮物了》,讓人們看到一顆顆渴望陪伴的孤獨的心靈。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關照留守兒童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給他們一個溫馨的港灣,還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筆者從巧家縣民政局獲悉,截至目前,巧家縣納入臺賬管理的留守兒童有3329人。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越來越受到各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為彌補“打工經濟”給留守兒童帶來的情感缺失,巧家縣積極深入探索,踐行“不讓每一位留守兒童留守”的關愛理念,延伸關愛行動的觸角,全力護航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撐起希望的明天,讓留守兒童與愛“童”行。
關愛留守兒童 讓愛揚帆起航
走進巧家縣白鶴灘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站內設施齊全、環(huán)境整潔,留守兒童正在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我們旨在為殘疾人、留守兒童、困境人群等特殊群體提供精準化、專業(yè)化的服務,切實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白鶴灘街道社會事務辦負責人兼社工站站長楊官艷說。
金沙社區(qū)共有17個居民小組2630戶7570人,是白鶴灘街道最大的社區(qū),目前有留守兒童23人。社區(qū)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下足“關愛”功夫,切實做到“留”住溫暖,“守”望成長。
據(jù)了解,該社區(qū)成立了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專項行動領導小組,以街道為主體,17個居民小組為基本單元,由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具體組織,整合力量對家庭監(jiān)護缺失或不當、失學輟學、家庭經濟困難、患有重大疾病、身患殘疾及智力障礙等8類重點對象采取“自下而上”摸底排查和“自上而下”比對核實相結合的方式,對排查出的留守兒童,統(tǒng)籌鄉(xiāng)村振興掛鉤幫扶人員、社區(qū)干部作為掛聯(lián)幫扶人,利用周末或節(jié)假日通過入戶走訪、電話隨訪等方式動態(tài)掌握留守兒童情況。
同時,積極探索“125+N”服務模式,統(tǒng)籌社區(qū)、居民小組干部、包村工作隊、掛包人員、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實現(xiàn)家長監(jiān)管、留守幫扶、陣地建設和活動開展全覆蓋,確保1950名兒童日常有人管、周末有活動;堅持把留守兒童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落實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jiān)護干預和安全隱患排查等保護措施,分類制訂幫扶計劃,確保留守兒童“監(jiān)護有人、學業(yè)有教、困難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護、活動有家”。
“自2023年3月社工站入駐以來,常態(tài)化開展活動,星期一到星期五是低齡兒童自主看書、畫畫的時間;星期五下午到星期天,會有社工帶領孩子們開展青少年思想教育、興趣培養(yǎng)等主題活動。” 楊官艷如是說。
情系留守兒童 賦能鄉(xiāng)村教育
“爸爸媽媽,你們什么時候回來?”
“下個月吧,下個月十幾號就回來了……”
2023年12月25日,在金沙小學“留守兒童之家”,來自該校的留守孩子小田在班主任老師的陪伴下,通過“視頻會親”,盡情地向遠在深圳務工的父母訴說思念之情。短暫的幾分鐘,拉近了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在家長和留守兒童之間架起了一座相互溝通的“連心橋”,讓愛不再遙遠,讓濃濃的親情成為永恒。
這場“視頻會親”活動,增強了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保障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近年來,白鶴灘街道以兒童需求為導向,通過創(chuàng)設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載體,打造210平方米的社區(qū)“兒童之家”,配備圖書200余冊、投影設施1套、手工繪畫物資1批、多功能桌椅3套。以每周至少開放3天時間或傳統(tǒng)節(jié)假日開放的方式,策劃主題娛樂(學習)活動13次,累計覆蓋2000余人次。
同時,以“社工+志愿者”的聯(lián)動模式,在暑期組織大學生志愿者為社區(qū)留守兒童提供課業(yè)輔導、興趣培養(yǎng)、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等服務。2023年,開展為期20天的暑假夏令營活動和兒童之家游園會活動2次,累計服務500余人次,有效促進了留守兒童的快樂成長;開展“關愛保護未成年人,助力健康成長”“關愛兒童,守護花蕾”兒童防性侵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覆蓋4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此外,還建立了黨工委辦事處統(tǒng)一領導、相關站所分工協(xié)作、群團組織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體制機制,健全完善了學校、家庭、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工作閉環(huán)體系,切實解決未成年人成長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通過開展學校法治副校長進校園、“女警護苗”和“快樂相伴·安全成長”等活動,積極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咨詢、援助等服務,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法律法規(guī)等各類政策宣講8場。
實施為期一年的團中央“伙伴計劃”系列服務項目,開展思想引領教育服務、陪伴教育服務、興趣愛好服務、走訪服務等活動90余次,受益兒童1700余人次。聯(lián)系昭通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巧家縣民政局、巧家團縣委等單位,匯聚社會公益團體、慈善機構等力量,用好社區(qū)物業(yè)、“99公益”募捐等互助項目,整合愛心人士、愛心企業(yè)等慈善資源,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加大對留守兒童的資助幫扶力度,積極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
延伸關愛觸角 撐起希望的明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要付出百倍耐心和努力的事情。只有更準確地了解留守兒童的需求,并以更加高效、專業(yè)的方式,將各方面的愛心有效整合,才能讓祖國的每一個花朵都在社會的溫暖中盡情綻放。
目前,巧家縣192個村(社區(qū))的社會工作服務站,均為本村(社區(qū))的留守兒童建立完善“一人一檔”,同時做好外出家長登記、與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留守兒童跟蹤服務等工作,社工、兒童主任按照“一人一檔、一月一訪”要求常態(tài)化開展定期走訪,并將走訪情況及時更新在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tǒng)中。
此外,還通過開展親子閱讀、家庭教育講座、以案說法、未成年人保護知識宣傳等活動,不斷做深做實關心關愛工作,為轄區(qū)未成年人創(chuàng)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氛圍,緊繃未成年人保護“安全弦”,畫好兜牢民生底線“同心圓”,撐起防溺水安全“保護傘”,不斷提升未成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巧家縣還積極盤活村(社區(qū))“兒童之家”,引進社會組織、社工人才加入兒童之家,以“活水計劃”“未愛小屋”“孤困留守兒童探視走訪”等多個項目為載體開展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目前,留守兒童的委托監(jiān)護協(xié)議簽訂率達100%。
下一步,巧家縣將繼續(xù)關注留守兒童群體,不斷整合轄區(qū)各類資源,持續(xù)用情用力,為留守兒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留守花朵”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璀璨綻放。
通訊員:張順富? 馬威? 王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