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4-02-25 21:41成語“觥籌交錯”,形容的是很多人聚在一起推杯換盞、把酒言歡的熱鬧場景。那么這個“觥”到底長什么樣,本次中國考古博物館上新文物中就有一件。
這件本月上新文物叫:虺鈕圈足銅觥,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婦好墓,屬于商代晚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呂鵬:觥是有器蓋的,從這個接縫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出來,它是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的。
它的器蓋是獸首形的,這個頭有點像咱們想象當(dāng)中的龍的形象,它身上這個鈕是像一個龍的形態(tài),臣字形的目,蛇的身體,跟二里頭的綠松石龍還是形態(tài)非常接近的。它底下是深腹型的器身,器身是用來盛酒的。
呂鵬告訴記者,觥存在的歷史并不長,從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只有短短兩三百年。目前傳世或考古發(fā)現(xiàn)的觥不足百件,形態(tài)各異。旁邊這個稍大點的觥,器首是虎,器尾有鸮,也就是貓頭鷹,器蓋扉棱兩側(cè)飾有夔龍紋。而在使用功能上,觥,并不是人們飲酒時使用的酒杯。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呂鵬:“觥籌交錯”來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大家會把這些觥當(dāng)成飲酒器,其實不是這樣的,它其實是盛酒器。青銅器是非常重要的禮器。
考古顯示,殷商時期,青銅酒器的形制豐富多樣,造型獨特精美。觥,只是其中一種。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呂鵬:首先,這個是銅瓿,這個是銅方彝,都是用來盛酒的,酒是用這些銅斗舀起來,放在咱們剛才看的銅觥里面,觥就相當(dāng)于分酒器、醒酒器的這樣一個功能。銅觥之后再把酒倒到銅爵里面。
呂鵬介紹,這個青銅爵形態(tài)輕盈,被稱為“中華第一爵”,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青銅酒器,出土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呂鵬:在它腹部的底部出現(xiàn)了煙炱的跡象,這就表示,在三足底下通過火來加熱爵中之酒。銅爵上有兩個立柱,立柱上會掛過濾布,把濁酒經(jīng)過過濾之后變成比較清澈的酒,倒到其他的酒杯里面再進(jìn)行飲用。所以說爵在這個時期,它的主要功能不是用來飲酒的,而是溫酒器。
(總臺央視記者 周培培 董良言 石熠龍)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