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4-03-13 17:35“讓我們摘下路邊的野花,插在姑娘的頭上;讓我們割下樹漿,染在阿嫂的衣上;讓我們把涉過的江河,畫在阿媽的裙上。照田地的樣子做條裙子穿,把瓦房繡在衣裳上,繡上花衣裙子叫子孫紀念……”,苗族古歌里這樣唱道。就這樣,苗族把自己的千載傳奇和先輩的光輝歲月,把自己的歷史、文化、精神、回憶、思念、緬懷都繡在了服飾上。
苗族的服飾是中華民族服飾大觀園中的一道風景,是苗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刺繡,蠟染也極具代表性。一把蠟刀,一口蠟鍋,一塊白布,一雙巧手,寫意構圖,精心勾勒,細細靛染,密密縫制,傳承千年的技藝在指尖游走,形成了一幅幅獨具苗家特色的圖案,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蠟染,是苗族同胞民間的傳統(tǒng)印染工藝,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稱“染纈”。威信苗族的蠟染,在繼承各地苗族傳統(tǒng)共性的基礎上,充分打造本民族印染技術的個性特征,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其制作方法,是將白布平鋪于案板上,置蠟于小鍋中加溫溶解為汁,用蠟刀蘸蠟汁繪于布上。再放入染缸里浸染,最后用沸水煮脫蠟質(zhì),即現(xiàn)花紋。繪制蠟染一般不打草稿,只憑構思繪畫,也不用直尺和圓規(guī),所畫的平行線、直線和方圓圖形,折疊起來能基本吻合。
苗族同胞以針代筆、以線為墨、以布為紙,描繪著自己的人生,也描繪著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策劃:馬燕 曹阜金
文字:田朝艷
圖片:陳允琪 譚光吉 雷明娟 羅丹 田朝艷 文澤梅 余雪先 王韻綾
海報設計:王韻綾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