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麻豆av|久久亚洲色WWW成人男男|十八禁无遮拦av|亚洲午夜一本在线|好看的亚洲中文字幕|无遮挡黄动漫视频在线观看|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中文麻豆|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精品麻豆av免费,成人av无码国产在线一区,国产久久亚洲精品

點擊進入專題
 導(dǎo)航

閱讀昭通·故事丨“守”藝人魏勇

 2024-03-16 13:32  來源:昭通日報

“噠噠噠、噠噠噠……”走進永善縣城新華街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裁縫店里,年逾六旬的魏勇坐在縫紉機前,機頭左側(cè)一件縫好的紅色長袖衫上面放著5元現(xiàn)金。魏勇正忙著縫補一條軍綠色休閑褲,只見他動作嫻熟,拆完舊線后,雙手來回推送,憑借手藝,兩分鐘的時間,一條新褲子就“亮相”了。

一臺縫紉機 維持全家生計

魏勇是永善縣黃華鎮(zhèn)老集鎮(zhèn)立街人,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那時候農(nóng)村流行手表、收音機、縫紉機,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黑白電視機才進入尋常百姓家。

黃華集鎮(zhèn)與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隔江相望,兩地居民商貿(mào)往來、經(jīng)濟交流互動頻繁,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繁華江邊古鎮(zhèn)。

魏勇家里有四兄妹,他排行老大。19歲時,魏勇覺得要想辦法改變命運,一家人得有一個人懂得手藝,出去掙錢減輕家里負擔(dān)。1984年,魏勇在熟人的引薦下,到黃華集鎮(zhèn)上一位老裁縫家中學(xué)藝。

拜師進門,勤學(xué)的魏勇刻苦練習(xí),手藝日益見長,心靈手巧的他很快便掌握了踏機、倒針、平縫、倒縫、正反縫和剪裁等基本技巧。出師后,父母用積蓄購買了一臺縫紉機,從此魏勇走上了裁縫之路。

裁縫,在90年代與服裝職業(yè)同步誕生。在那個時候,街頭巷尾最常見的就是裁縫,每四五個村民小組就有一名裁縫為人們縫制衣服。隨著時代的進步,家紡高度機械化發(fā)展,很多裁縫變成了服裝設(shè)計師。但在每個城市,還是能見到老裁縫的身影,裁縫師傅們靠著他們精巧織補的手藝成為社區(qū)工匠的一員,為市民帶來便利。

魏勇因裁縫與同行伍定英結(jié)成伉儷,婚后為了給兩個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條件,兩人商量,到永善縣城發(fā)展,于是在新華街租下一個小門面,做著定制服裝和縫紉的生意,維持生計。

魏勇正在改制衣服。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魏勇頭發(fā)增添了許多銀絲,必須戴上老花鏡才能做針線活。今年2月26日中午,筆者見到魏勇時,他同往常一樣,正在店鋪里忙活著,妻子則在照看3歲的小孫子。

“現(xiàn)在身體還行,不想早早退休,停不下來,也閑不下來。”魏勇說,丟不下、舍不得這身手藝。

10平方米工作間 裁補修剪簡單生活

走進店鋪,只見兩臺縫紉機整齊擺放著,一臺鎖邊機放在門前右下角,一個小牌子上寫著“魏師縫紉店”和聯(lián)系電話,兩臺縫紉機旁分別放著各式各樣的縫紉線筒和長短不一的新拉鏈,地上堆放的10多個袋子,是早上剛接的新單子,右墻邊的兩層架子上擺滿了已修改好的衣服,2個簡易的小膠凳方便客戶休息,早年的那臺老縫紉機魏勇怎么也不忍心丟掉。貨架正下邊是一張長約兩米的臺板用作熨燙面料,10平方米的縫紉鋪就是魏勇的工作間,夫妻倆量身裁衣都在此完成。

與魏勇聊起新式縫紉機與老式縫紉機的區(qū)別時,他說,新式的多數(shù)屬于半自動,不用每天都調(diào)試腳踏板,機油很久才換一次,省力省心,而且不易卡線,方便操作。

店鋪正前方的那臺縫紉機是魏勇用的,機板上放著磨得發(fā)亮的擺梭托、床圈、繞線器,剪刀、兩把鉗子、一個刀片和一把縫紉拆線器配合拆線用,機頭和頭頂都接了白熾燈,因為盡管白天也需要燈光輔助掌控縫紉的精細度。

靠后墻的繃縫機是妻子用來幫襯魏勇做針織衫的,墻上掛著軟皮尺,曲線板、劃粉、點線器、手針、珠針、鑷子、錐子、小螺絲刀等工具裝在一個小盒子里,順手即可取用。

“那把黑色大剪刀和古銅色的木尺是剛?cè)胄袝r買的,是師傅給的‘傳家寶’,學(xué)藝時師傅邊做邊教,后來師傅看著我做。”魏勇說,只要剪刀、木尺在,就像師傅在身旁看著一樣。不偷工減料,一分面料一分付出一分工錢,踏踏實實做事,自然有縫紉活送上門。

說話間,一位大嬸背著孩子,送來3條小孩的褲子,兩條左膝蓋的位置褲筒開了線,魏勇補好后,又找了1個與褲子顏色一致的小布塊,縫上去剛好遮住被磨破的小洞。

“孩子正上幼兒園,很調(diào)皮、好玩,褲子經(jīng)常被劃破,孩子長得快、衣服換得勤,經(jīng)過魏師傅巧手縫補,與新買的沒兩樣。”那位大嬸說。

時光凝聚匠心 40年堅守一門手藝

拆線、測量、鎖邊、縫紉、熨燙……要修改一件服裝,經(jīng)過的工序可不少。雖說這幾年受網(wǎng)絡(luò)經(jīng)濟的影響,魏勇的裁縫鋪從原先主要定做服裝,變成了換拉鏈、裁褲邊、修改服裝尺寸,但魏勇的態(tài)度和藹、價格實惠、手藝過硬,縫紉店鋪的生意沒減少反而還增加了。

魏勇說,從前男裝一直流行中山裝,后來流行夾克外套,女裝流行健美褲,到現(xiàn)在款式多樣時髦,正是趕上了發(fā)展的好時代,魏勇見證了服裝領(lǐng)域翻天覆地的變化。

“90年代,做一條褲子工錢1元、一件中山裝2元,現(xiàn)在改一條褲子漲到5元,換拉鏈根據(jù)長短計價。”魏勇歷來不收高價,一直按實際價值收取費用,魏勇說這是經(jīng)營之道。

“西褲黑線鎖邊,2尺9寸8分,外套換拉鏈。”魏勇是細節(jié)的追求者,在每一處細節(jié)上都精益求精。春節(jié)期間,買新衣服的人多,單子每天都有三四十單,為了防止單子不出錯誤,魏勇給來不及做的單子貼上紙條和小卡片,詳細地記下修改尺寸、客戶聯(lián)系方式。

魏勇靠著裁縫這門手藝一步步從黃華鎮(zhèn)搬到了永善縣城,在小小的縫紉店里,夫妻倆相互陪伴,每天耐心地按照流程一件一件縫補,撫育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

“除去房租,每年收入六七萬元,三餐規(guī)律,沒有風(fēng)吹雨淋日曬,不比打工差。”魏勇說,踩蹬縫紉機是一種鍛煉,可以活動經(jīng)絡(luò),夫妻倆靠著勤勞的雙手贏得顧客的信賴,養(yǎng)活了一家人。

“裁裁剪剪,縫縫補補,直來直去,平平淡淡。”時不時魏勇與老伴嘮叨兩句就當(dāng)休息。魏勇偶爾到街上、公園散步,或是看看電視,魏勇特別珍惜這樣簡簡單單的生活。

歲月無聲,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裁縫手藝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搬進了記憶的深巷。人工量體裁衣,已成為老一代人的回憶。不論是定做衣服還是改衣服,魏勇都一絲不茍地巧妙修補,盡量做到完美無缺,四十載如一日地在縫紉機“噠噠噠”的旋律中織就匠心。

“魏師傅工藝精良、針腳細密,前次給我改的裙子特別合身,改得好。”家住溪洛渡街道的陳大姐再次找到魏勇,請他裁兩條新褲邊。走訪不到兩個小時里,筆者就遇到6名客戶是奔著魏勇手藝而來。

一生只做一件事,就足夠了。在魏勇的裁縫生涯里,他以縫紉機為伴,把生活的酸甜苦辣融入一針一線,用一生來守護著縫紉這門傳統(tǒng)技藝,鑄就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通訊員:田明? 文/圖

審核:譚光吉   責(zé)任編輯:周萬琴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審  核:譚光吉
責(zé)任編輯:周萬琴
捐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