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4-03-18 15:56昭陽區(qū)獨特的旅游景點和別具特色的美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旅客。來自山東的旅行博主“劉同學愛侶行”——劉峻鑠和妻子曲星開著房車來昭通旅行已經三個多月,欣賞了昭通各縣(市、區(qū))的美景,品嘗了各地的美食,讓更多的人跟隨他們的腳步看到昭通,愛上昭通,讓昭通被更多人看到。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昭陽大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漁洞水庫沿岸楊柳依依,油菜花開成了金燦燦的一片花海。劉峻鑠和曲星來到此景區(qū),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拍,用鏡頭記錄下青山綠水。
據(jù)劉峻鑠介紹,他們夫妻倆喜歡旅游,也曾游覽過祖國的大江南北。去年12月經過昭通,就喜歡上了昭通,一待就是三個多月。
曲星說:“我們是去年12月到昭通的,已經有三個多月了,目前已經走遍了昭通的所有縣(市、區(qū))。經過這三個月,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昭通,非常好。”
劉峻鑠說:“一開始我們只是打算路過昭通,但到了昭通之后,經過深入地了解,我們在此三個多月了,至今還是沒有走出昭通,主要是一些情感,還有風土人情在其中。我家是山東的,當我到了昭通的彝良縣,了解了之后,彝良的羅炳輝將軍當時是為了解放山東,然后長眠到了我的城市,山東臨沂。所以也是穿插了一些情懷在這邊。”
來到位于昭陽區(qū)永豐鎮(zhèn)綠蔭社區(qū)的龍氏家祠,劉峻鑠夫妻倆參觀了龍氏家祠,了解了云南王龍云的生平事跡和戎馬生涯的一生,對蔣介石所題牌匾“封鲊丸熊”等典故有了深刻的認識。
通過游覽昭通各縣(市、區(qū))的知名景點,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他們對昭通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曲星告訴筆者:“首先昭通有屬于自己的‘小西藏’,就例如大山包,它的風景是非常壯觀的,然后昭通有‘一線城市’鹽津,然后有(鎮(zhèn)雄的)天坑,還有許許多多的風光特色,地理氣候特別顯著,還有他們都說咱們云南是中國的縮小版,咱們昭通就是東北,但是東北也有自己的‘小三亞’就是巧家縣,非常有特色。”
除了欣賞名勝古跡、領略風土人情、感受自然風光,旅游的路上怎么能少得了美食的陪伴。昭通各地的特色小吃獨具特色,色香味俱全。曲星說,他們開著房車旅行的時候,會自己在車上做飯吃,到了云南,到了昭通,都很少自己做飯了。這邊的美食太多了,她都長胖啦。說起昭通的美食,夫妻倆滔滔不絕夸贊起來。
曲星告訴筆者:“那美食可太多了,比如說咱們昭陽區(qū)的小肉串、炸洋芋、涼粉都是特別好吃的。”
劉峻鑠說:“各種花樣的洋芋我們都吃過,特別是在大山包吃牛糞燒洋芋,印象特別深刻。”
曲星接著說:“還有咱們昭通這個米線類型特別多,像我們北方,米線只有兩種,一種大碗,一種小碗。而這里有十多種米線,口味特別齊全。”
回憶在昭通旅游的這段時間,熱情好客的昭通人給劉峻鑠夫妻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感受到了昭通人民的淳樸善良。位于昭陽區(qū)望海樓公園附近的昭通市力豪鳳凰國際大酒店為旅行博主提供免費住宿服務,劉峻鑠夫婦是首例。
昭通市力豪鳳凰國際大酒店總經理阮玉嬌感慨地說:“昭通風景秀麗,文化底蘊豐厚,但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我們酒店有一項政策,凡是在昭通來旅游的,并且為昭通進行宣傳的旅游博主,我們可以提供免費的住宿服務。我們想借助這樣的方式方法,通過自媒體的渠道,來展示我們昭通的特色,讓更多的外來賓客了解我們的昭通,并且到昭通來旅游,同時我們也會在酒店的大堂、LED屏上做出與昭通旅游的一些攻略,供凡是入住酒店的賓客來進行了解。通過這樣子的方式,讓更多的客人了解我們昭通的美食和美景,讓來昭通旅游的頭回客變成回頭客。”
劉峻鑠介紹說:“這邊發(fā)生了一些故事也讓我們感覺非常地深刻,就例如我們在鎮(zhèn)雄的天坑里,當時我們去了以后,無人機也飛丟了,天氣也很晚了,他們幫我們找無人機,我們在天坑里吃飯;還有就是咱們昭陽區(qū)的酒店老板一直默默地為我們旅行博主提供酒店,提供旅游向導服務,講解等,其間,發(fā)生的一些故事,這也是我們能一直留在昭通的主要原因之一。”
曲星接著說:“對,這特別暖心,我們也深切感受到了昭通人民的熱情。”
劉峻鑠和曲星夫妻倆是擁有10萬粉絲的旅行博主,他們在感受昭通風土人情的同時,也在他們的“劉同學愛侶行”視頻號上推介昭通,讓大家跟隨他們的腳步認識昭通,了解昭通,愛上昭通,讓昭通被更多人看見。
劉峻鑠表示:“這個肯定是會的。”
曲星接著說:“而且現(xiàn)在我們已經在做了,我們是一個小小的旅行博主,現(xiàn)在也是自己來到昭通,體驗過,看到不一樣的昭通,我們也已經在盡自己所能去宣傳這個城市,讓更多外地朋友來了解這個城市。”
劉峻鑠說:“畢竟網上傳的和我們看到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可能他們的那些眼光還停留在十多年前,還有一個是昭通在整個云南來說存在感稍微小一點,攻略還有真實的體驗比較欠缺。”
曲星告訴筆者:“現(xiàn)在昭通其實有很多特色,但是它太低調了,但凡就是在宣傳上多一點策劃、手段,它一定會被更多人看到。”
通訊員:劉安紅? 孔令炳? 文/圖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