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4-04-04 16:50清明時節(jié),正值萬物吐故納新、人們踏青賞春的季節(jié)。在清明的傳統(tǒng)民俗中,除了祭祖和追思先人的活動之外,還有很多體育項目,比如蕩秋千、蹴鞠、放風箏等等。古人常將這些關于清明的生活樣本,融入藝術創(chuàng)作中,為文物增添一份生趣。
在北京藝術博物館館藏文物中,就有這樣一件頗具民間生活氣息的淡描青花嬰戲圖碗。碗的內底繪有兩叢蓮葉,外圍是雙圈弦紋。腹部描繪兒童嬉鬧戲耍的畫作叫做嬰戲圖,勾勒了八名孩童放風箏、吹喇叭、手持蓮花等春意盎然的生活場景。
北京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 楊俊艷:放風箏這個圖案也是最早見于明萬歷時期,在古代這種兒童放風箏的圖案,叫春風得意紋。線是隨著風在飄動,升入高空能夠一路升高的這種吉祥寓意。
這件瓷器由萬歷晚期景德鎮(zhèn)民窯所燒造,青色泛灰的色調也正對應了四月天的草木萌動、春和景明。
北京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 楊俊艷:造型我們看它比較靈巧秀美,應該是屬于飲茶的茶碗。萬歷時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等的多元發(fā)展和變革,民窯青花瓷器的生產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并迅速走向了繁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