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麻豆av|久久亚洲色WWW成人男男|十八禁无遮拦av|亚洲午夜一本在线|好看的亚洲中文字幕|无遮挡黄动漫视频在线观看|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中文麻豆|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精品麻豆av免费,成人av无码国产在线一区,国产久久亚洲精品

點擊進入專題
 導航

閱讀昭通·文苑丨云朵鎮(zhèn)上的“話吧”

 2024-04-11 09:34  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我的故鄉(xiāng)在云朵鎮(zhèn)。現(xiàn)在的小年輕人,或許只知道“網(wǎng)吧”而不知何為“話吧”。小時候,云朵鎮(zhèn)上有專門提供座機以方便別人電話聯(lián)系的場所,按分鐘計費,這樣的場所當時被稱為“話吧”。

在鎮(zhèn)上開第一個“話吧”的是我家,從1998年到2008年,連續(xù)開了20年。“話吧”開在鎮(zhèn)上兩條主街道之一的彩云街上,也沒取個什么美稱,只是在燈箱上寫著“話吧”兩個字,掛在門頭上,白天晚上都很顯眼。藍色的玻璃門上貼著“誠信經(jīng)營”4個字。這一開,由第一家首開,到最后一家關閉,一度成了鎮(zhèn)上的一個坐標。

那時候,手機的使用不普遍,有很多地方,特別是山鎮(zhèn)村鄉(xiāng),甚至座機都還未普及,大家都是使用公用電話,或是到私人合法經(jīng)營的“話吧”打電話。

那些年,鎮(zhèn)上和鄰近的鄉(xiāng)里連續(xù)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出不少的煤礦,當時的管理不是很規(guī)范、很嚴格,可以私人買賣、開采。于是,很多鄉(xiāng)鄰通過經(jīng)營煤礦或者挖煤賣,賺到了不少錢。鎮(zhèn)上繁榮起來了,本鎮(zhèn)外出的人、過往的拉煤客、外鄉(xiāng)來做挖煤工的、娶去嫁來的媳婦兒們等,都成了“話吧”的常客。

當時,家里一共裝了8部座機,每部話機之間,都像現(xiàn)在的寫字隔間一樣,用木板分隔開。每部話機上都放著一沓拆小的紙和一支筆。那幾年,每逢街天,家里總是有很多人排隊等待,家里都擠滿了人。

那時候,爺爺已是86歲高齡,雖然耳不甚聰目不甚明,但是依舊熱情好客,還招呼著給別人倒水、給別人安排凳子。

最辛苦的是母親。每天早上,她都要把地掃得干干凈凈的,用抹布把每部座機、每張桌子、每個隔柜區(qū)域,都擦得一塵不染,一天也不曾落下,讓一切看上去整潔干凈。

“話吧”紅火時,話費的收入加上賣點零食百貨,一個月有三四千元的純收入,在當時可不算低收入了,供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開支是綽綽有余的。

那時候,我在縣城讀高中,每個周末回家一次。完成學業(yè)任務后,我常會幫媽媽做些與“話吧”相關的事,因此,也就經(jīng)常有機會聽到一些客戶打電話時的辛酸悲喜。

比如,有人發(fā)了工資會高興地跟家人說,然后計劃著買電視、給娃買衣服、買幾頭豬……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讓人聽了也為之高興。

比如,一個60多歲的奶奶,老伴有家暴傾向,女兒遠嫁江蘇,奶奶每次受了氣,就打電話給女兒。她撥通了就掛掉,然后,女兒就會打過來,這樣就可以省些電話費。電話兩端,每次都是一番訴苦和安慰。講完電話,她還要坐一小會兒,跟我母親再訴說一番,才顫顫巍巍地離去。想必,每次傾訴后,心里的苦楚也就發(fā)泄了一大半,這終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比如,有年輕的夫妻吵架了,妻子就來打電話給閨蜜,訴說丈夫的不是和自己的委屈。絮絮叨叨說完,突然覺得丈夫也沒有那么不好,于是心情輕松地回家了。

比如,在昆明打工的小姑娘,過年回家,穿得花枝招展、化著濃妝來打電話,學著昆明人說話……儼然已是那個大城市的姑娘,如今衣錦還鄉(xiāng),總得跟這里的人有點不一樣。

如此種種,不說能看盡世間百態(tài),但至少能說聽聞了不少的世情冷暖、人間煙火。

那時候,“話吧”收取的話費是2角錢一分鐘。很多年輕人,通常是三言兩語講完了,需付2角錢,沒有零錢,就遞過來5角錢甚至1元錢,說不用找零,害得母親急紅了臉,堅持要找補給他們。但上些年紀的老人,恰好相反,哪怕是1角錢,一般也要等著找補。有些客戶,打了幾角錢的電話,會說“改天來給”,母親也不糾結,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會在下次來時把錢付清。

也有比較貧困的老人,顫巍巍地走很遠的山路,只為來給兒女打個電話,報報平安。這種情況,母親一般不收他們的錢,還會倒水給他們喝。到趕街天,家里的四五個保溫瓶,都要提前裝滿熱水,玻璃杯都被洗得干干凈凈,茶葉也會被放在客廳和廚房里的桌子上,供到這里歇腳的人倒水泡茶喝。有些老人沒讀過書,不會撥電話號碼,每次都是拿著請別人寫的一張小紙條,上面是電話號碼,請母親幫忙撥號;還有一些人,打電話的時候需要記號碼,也請母親幫忙寫。母親總是耐心地幫他們,從來沒有怨言怨色。

當年有人曾給我們家提議說,2角錢打一分鐘這個利潤太微薄了,不如改成和別家的一樣,5角錢打一分鐘,反正要打的人還是得來打,并且還方便找零錢,不用到處去換零錢來找給別人。但母親說他們掙錢也不容易,特別是農(nóng)村人,一兩角錢也是辛勞所得。

在母親的操持下,“話吧”的人氣外溢了,溢成了一種信任和熱乎乎的情感,不知從何時起,好多人來“話吧”打電話,就會隔三岔五地從家里背些瓜果蔬菜來,表示感謝。我記得那些年,家里幾乎不用買瓜果蔬菜,總是從上一個趕街天吃到下一個趕街天。

后來,我們姊妹幾個都在外地上學,家里只有母親一個人。是這個小話吧帶來的人氣和左鄰右舍的友好,讓母親每天忙碌而充實,沒有感到孤獨。

母親常常用這幾部座機給我們打電話,她每天都要看天氣預報,特別是看我們在的城市的天氣預報,如果有天氣突變,如降雨、下雪等,她就會打電話跟我們說。

母親給我講過一個初一年級的學生,因為第一次離家住校,每天早上6點鐘跑早操經(jīng)過的時候,都要來敲門打電話給他媽媽哭訴一番。每次聽到他敲門,母親總是快速披衣起來,開門讓他打電話。他每次都是講幾分鐘,花幾角錢,等他講完之后母親又去睡會兒。她說看著那學生可憐,怎么能不給他開門呢?如果他早上不打電話,估計一天都會難過的。母親慢慢開導那個學生,讓他多跟同學交往,少往家里打電話。后來那個學生電話打得少了,適應了學校生活后還特意來感謝母親。

2003年以后,鎮(zhèn)上的煤礦被開采得差不多了,并且管理也規(guī)范且嚴格了起來,加之礦場里很多都實現(xiàn)了機械化操作,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工勞力,鎮(zhèn)上的南來北往的人少了很多,打電話的人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父親的煤礦因一些原因賠了很多錢,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全靠“話吧”,“話吧”每月的收入降到1000多塊,電話機從最先的8部減到6部,再后來減到4部,到“話吧”來打電話的人越來越少了。

不過,家里人氣還是很旺,十里八鄉(xiāng)來趕集的人,還是愛到“話吧”喝茶,歇歇腳、聊聊天;不會用手機或者沒有手機的老人,還是會來這里打電話。

父母慢慢變老,隨著手機和座機的普及以及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來用公共電話的人,大部分是老人和學生了,“話吧”每個月的收入更少了。

2008年,我把父母接到城里,故鄉(xiāng)的房子出租后,支撐了我家10多年的經(jīng)濟開支,供我們姊妹上學,見證小鎮(zhèn)上的悲歡離合,見證小鎮(zhèn)變遷的“話吧”,正式退出了舞臺。

“話吧”給我積攢了不少東西。比如,母親常說的“多栽花,少栽刺”,父親常說的“如果老一輩愛幫助別人的家庭,后代生活都要好一些”等話語,一直影響著我。

偶爾回到故鄉(xiāng),看到那個寫著“話吧”的燈箱還掛著,似乎又看到那些人們談天說地的場景,看到那些悲悲喜喜的面孔,看到那些20多年前的時光。

作者:解彩群

值班編審:馬永孝    審核:莫娟   責任編輯:譚澤濤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值班編審:馬永孝
審  核:莫娟
責任編輯:譚澤濤
標簽 >> 閱讀昭通 文苑 
捐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