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4-05-24 08:54以15元的價格買到原價約50元的面包;48元購入原價約86元的沙拉……近日,一種叫做“剩菜盲盒”的食品銷售方式在社交媒體上風靡一時,同時,其食品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所謂“剩菜盲盒”并不是真的被吃剩的菜。它指的是商家將臨期食品或當日閉店前未能賣完的庫存,以“盲盒”的方式在軟件上以較低的折扣出售。這一銷售模式原意是在減少商家食品浪費的同時,為有需要的消費者帶來幫助,然而,隨著這一模式的普及,其中所潛藏的食品安全隱患也逐漸浮出水面。
由于盲盒中的食品是臨期的,為了達到較好的促銷效果,許多商家會在保質期上打擦邊球,不明確告知顧客食物的過期時間,同時也因其臨期特性,如果儲存不當或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很容易導致食品變質或過期。加之盲盒模式下,消費者無法在購買前確認商品品質,不乏商家以次充好。目前,已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買到的“剩菜盲盒”為變質食物。
如何筑牢“剩菜盲盒”的安全底線?首先政府等相關部門應出臺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剩菜盲盒的經(jīng)營行為,明確經(jīng)營者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加強對餐飲企業(yè)和剩菜盲盒經(jīng)營者的監(jiān)督檢查;對于商家,必須在包裝上明確標示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日期、保質期等內(nèi)容并告知消費者,同時,“剩菜盲盒”的貯存條件也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消費者也應提高警惕,盡量選擇品質有保障的企業(yè)和公司。
作者:何 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