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網(wǎng)
2024-06-12 13:04隨著網(wǎng)絡技術(shù)發(fā)展,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人們獲得信息更快捷的同時,辨識謠言的難度也隨之增加。有的謠言甚至還“包裝”成科學常識,很多人都難以識別。對此,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與云南網(wǎng)、“學習強國”云南學習平臺共同合作,推出“辟謠小課堂”,教大家一起來識別謠言、粉碎謠言,共同營造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的良好氛圍。
曹瑋表示,有炎癥通常稱為發(fā)炎,它是指身體遭受有害刺激后引起的一系列復雜反應的生理病理過程,其臨床表現(xiàn)或者個人的感覺常常是身體的一些部位紅、腫、熱、痛、癢等。引起炎癥(發(fā)炎)的因素很多,如高溫、射線、強酸強堿等化學物質(zhì),加上蚊蟲叮咬、花粉、動植物以及人體自身的一些細胞和物質(zhì)平衡被破壞后的異常增多或減少(自身免疫性病)、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等。
“所以,細菌病毒感染只是炎癥的一種因素,但是炎癥并不都是感染。消炎藥也并不是抗菌藥。”曹瑋表示,抗菌藥物常被非專業(yè)人士說成是抗生素或者消炎藥,一般指具有殺滅細菌或抑制細菌繁殖的藥物,包括大家熟悉的頭孢、阿奇霉素等。但抗菌藥物不是直接針對炎癥發(fā)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癥的細菌等微生物,通過抑制它們生長或殺滅它們發(fā)揮作用。
簡單來說,致病細菌入侵,為感染;身體對細菌入侵刺激做出反應,發(fā)燒、咳嗽咳痰、嗓子疼等為感染性炎癥。有感染,一定有炎癥,但有炎癥,不一定有感染。抗菌藥物是通過殺滅細菌而間接消除由感染引起的炎癥,但對于其他原因引發(fā)的炎癥,應用抗菌藥治療無效。比如,普通感冒絕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應用抗菌藥治療是無效的;關(guān)節(jié)炎、過敏性鼻炎等類炎癥使用抗菌藥治療也是無效的。
盡管抗菌藥物不是消炎藥,但有人認為吃一點抗菌藥有炎消炎、無炎防病不是很好嗎?曹瑋認為,這樣做的后果其實是十分嚴重的。
“因為抗菌藥物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會殺滅我們?nèi)梭w腸道、鼻腔、口腔、皮膚等表面的正常菌群,影響消化功能,且影響我們對致病菌的抵抗力。”曹瑋說,“有感染時我們用藥利大于弊,沒有感染時用抗菌藥物并不能獲益,還要承擔毒副反應的風險。加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是在培養(yǎng)耐藥細菌。耐藥細菌多了,真的感染來了,就沒有藥救了。所以抗菌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處方后才能使用。”
來源:云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