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麻豆av|久久亚洲色WWW成人男男|十八禁无遮拦av|亚洲午夜一本在线|好看的亚洲中文字幕|无遮挡黄动漫视频在线观看|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中文麻豆|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精品麻豆av免费,成人av无码国产在线一区,国产久久亚洲精品

點擊進入專題
 導航

閱讀昭通·人文丨走近古城⑩被請進來的一方碑與一座墓

 2024-10-13 11:11  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當我們跨過欞星門,進入昭通文廟,面前會被一個亭子遮擋住視線。從亭子的風格和形制上看,這顯然不是文廟應該有的亭閣。走近一看,上面寫著“漢孟孝琚碑亭”幾個大字。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昭通的確是有一方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碑,在城東太平街道辦事處的白泥井被發(fā)現(xiàn),這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的事。那年農(nóng)歷五月,村民馬正衛(wèi)在家附近的一座梁堆前,發(fā)現(xiàn)一塊高過地面一米多的石碑。馬正衛(wèi)文化水平不高,只好進城把發(fā)現(xiàn)石碑這件事情講給好友胡國楨聽,胡國楨聽了也覺得古怪,便約請當時城里文化水平比較高的謝履莊一起前去查看。沒想到這一去,便揭開了埋藏在地下的一個千古之謎。3人請當?shù)卮迕窬虻匚宄撸颜麎K石碑弄出地面,擦去碑上的泥土,上面的文字逐漸清晰起來。在謝履莊看來,這塊石碑非同尋常,左刻龍,右刻虎,下刻龜、蛇,文字蒼勁有力、書風古樸、文辭典雅,非平時所見的尋常石碑。比較遺憾的是,碑出土時不完整,只有下半截,上半截卻沒有找到。為安全起見,謝履莊當即安排馬正衛(wèi)用牛車把石碑運進城,放在鳳池書院。

后來的情況,大家知道得就比較多了。經(jīng)過仔細辨識,殘碑高1.4米,寬0.96米,右起左行,遺文共14行260字。當謝履莊等人把碑文拓片寄給北平的學者,學者們驚呼,稱此碑當為“滇中瑰寶”“海內(nèi)第一石”。碑文所記,是一個叫孟孝琚的青年才俊,生于四川,四歲失母,十二歲隨父至朱提,雖博覽群書,兼通孝經(jīng)二卷,天資聰穎,可惜天不假年,尚未婚配,永壽二年(156),英年早逝。武陽主簿李橋、書佐黃羊、書記李昺、鈐下任騾四人應孟父所托,留下了這篇悲天慟地的祭文。可能就連他們也沒想到,這塊碑后來見證了東漢時期昭通的自然地理、社會經(jīng)濟、文化狀況以及與中原的聯(lián)系。后昭通著名學者謝飲澗認真考據(jù),補全碑文,精研書法,讓我們今天得以欣賞到漢代朱提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輝煌燦爛,幸甚至哉。

揣摩建此碑亭,是為了保護原碑,讓其免受風侵雨蝕。2005年夏天,因為工作需要,我陪著云南省書協(xié)副主席趙浩如走進碑亭。看著孟碑,趙浩如一下子被鎮(zhèn)住了,他戴上眼鏡,認真端詳、仔細揣摩這1000多年前的古物,眼睛里閃爍著少有的光芒。因碑石為昭通本地的砂石,雖用木龕遮蔽,但風化仍然嚴重。為了保護,文物部門多年不許拓片。碑文雖已不清晰,但一筆一畫,仍然鈍滯沉厚如初,在書法名家眼里,仍是至高的境界。趙浩如隨后與昭通本地書法名家交流,一直贊嘆不已。

經(jīng)過漢孟孝琚碑亭,繼續(xù)向里走,在泮池南側(cè),可以見到一座近3米高的圓形古墓,這顯然也不屬于文廟應該有的建筑。據(jù)文物專家介紹,這是東晉霍承嗣的招魂墓,也是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

這處文物的出土要比漢碑晚62年。1963年3月5日,磚瓦廠的工人在昭通城西北郊舊圃鎮(zhèn)后海子中寨村的一座梁堆上取土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覆土下藏著一座古墓。墓門被土遮掩,有一處狹窄通道進入,可惜墓內(nèi)空空如也,顯然被盜墓賊光顧過,取走了墓里的東西,唯一讓工人感到新鮮的是墓內(nèi)室壁上畫著一些畫,卻不知道畫的是什么。3月11日,后海子發(fā)現(xiàn)古墓的消息被當時昭通師范學校一個叫韓達斌的學生報告給在校任教的謝飲澗。謝飲澗向昭通專員公署文教科報告后,立即趕到現(xiàn)場勘察,得到了古墓的第一手資料,并撰寫新聞稿在《光明日報》《云南日報》等媒體發(fā)布。

據(jù)后來整理發(fā)布的資料可知,該墓坐北向南,形似穹窿,墓頂覆斗狀,石塊鑲砌,高約2.6米,南北進深3.05米,東西寬2.8米,南方有可開閉石門。墓室正中北壁,有墓主坐像。四壁條石砌成,抿糊石灰,用墨和彩色繪成壁畫,像右有隸、楷、行3種書體直行的題字120多字。字下,繪有人物10余個,呈練武、唱歌、舞蹈狀。東壁繪有手執(zhí)長條經(jīng)幡的武士14人,西壁繪有部曲形象,共3排,每排武士十三四人,披氈、跣足。

據(jù)謝飲澗等專家考證,該墓應為東晉年間所建,墓主人霍彪,為曾任蜀漢梓潼太守、裨將軍霍峻的曾孫,祖籍南郡枝江,曾任晉建寧太守、興古太守、交州刺史、成都縣侯。作為武將,在當時的朱提一帶活動過,最后卒于蜀中,按祖籍地荊楚習俗,在朱提修筑安魂墓。墓室的形制,是當時梁堆文化的反映,更重要的價值是墓里的壁畫,是研究晉代朱提乃至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關系的重要實物和佐證,其珍貴性、獨特性、藝術性不言而喻,而且,墓中壁畫所反映的內(nèi)容如朱提大姓、夷漢部曲等均得到了史料的印證,難能可貴。

或許是上述原因,1965年11月,有關部門決定將該墓遷移,每塊條石都編號,復原安置于昭通地區(qū)實驗中學內(nèi);1981年,建永久保護室,題名為東晉霍氏壁畫墓室。后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正式命名為東晉霍承嗣壁畫墓。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無論是漢孟孝琚碑,還是東晉霍承嗣壁畫墓,都屬于不可移動文物,墓和碑的保護,一般是原址保護,城里按常理也不適合放這些墓葬之類的東西。那為什么這2000年左右的文物還會遷移放置在城里,并且安放在具有崇文重教的文廟,我揣測是因為出土時的保管條件和保護措施所限,如果不搬走,難以對這些國家級文物實施有效的保護,可能會導致文物被破壞甚至流失,屆時再亡羊補牢就來不及了。

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之前文物部門或者考古專家采取的措施是否科學,況且當時也沒有文物保護法規(guī)明確應該怎樣處理。100多年過去,這兩處文物被完整地保護了下來,成為我們對朱提漢晉文化進行研究的珍貴實物,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功過不用評說。

1961年,漢孟孝琚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晉霍承嗣壁畫墓也一同納入保護范圍。自此,兩處文物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地位。

在昭通古城的恢復建設中,從保護的角度,漢碑和晉墓不能再次進行遷移,如果遷移,必然會造成再一次破壞。放在文廟之側(cè),可作為對后世進行歷史教育的素材,也可讓外地到昭通古城游歷的人們體會到昭通歷史的厚重。

就梁堆而言,現(xiàn)在的灑漁等地還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形制大同小異。但漢碑及壁畫這種文物,即便考古發(fā)掘,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對其認真保管并廣泛宣傳,對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作用。

聽著霍氏的故事,看著那些需要仔細揣測才能弄懂或意會的彝文符號,又是另一番感受。看完大成殿,從欞星門準備離開,“……天地有憾,陰陽郁結(jié)。四時不和,害氣蕃溢。嗟命何辜,獨遭斯疾……涼風滲淋,寒水北流。永歸蒿里,重晤無期。痛哉仁人,積德若滋。孔子大圣,抱道不施,尚困于世,況于人哉?德行顏淵,亦遇此災。守善不報,自古有之。非獨孝琚,遭逢百罹……澹臺忿怒投流河,世所不閔如之何?”漢碑上的這些句子仍縈繞在腦際,久久不散。

我想,這一方漢碑,這一座晉墓,既然已經(jīng)被請進了古城,那就好好地讓它們在這里安放吧!

作者:曹阜金 文/圖

值班編審:馬燕    審核:莫娟   責任編輯:聶學虎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值班編審:馬燕
審  核:莫娟
責任編輯:聶學虎
標簽 >> 昭通古城 
捐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