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麻豆av|久久亚洲色WWW成人男男|十八禁无遮拦av|亚洲午夜一本在线|好看的亚洲中文字幕|无遮挡黄动漫视频在线观看|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中文麻豆|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精品麻豆av免费,成人av无码国产在线一区,国产久久亚洲精品

點擊進入專題
 導航

煮米飯時加勺油和醋,真能降低升糖速度嗎?真相是……

 2024-10-24 11:37  來源:科普中國

最近有幾個熟人問:我吃米飯時最怕的就是升血糖。看到網上說,煮米飯時加點油和醋,不僅能讓米飯更亮更香更好吃,還能降低米飯的升糖速度,吃了不長胖!快給我們講講,有這么神奇的事情嗎?

我回答說:好吃是一方面,升糖是另一方面,聽我分別解釋吧。

首先,煮飯時加點油和醋,能讓米飯更亮更香,是真的。

烹調任何食物時,只要加點油,都能改善外觀光澤度,這是一個常識。

食物中的香氣成分都是脂溶性的。所以添加脂肪可以讓香氣成分更好地從食物內部提取出來。如果加的是本來就有香氣的油,比如芝麻油、核桃油、奶油,香味效果就更卓著了。

同時,脂肪和直鏈淀粉或支鏈淀粉的長分支,能夠形成脂肪—淀粉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可以阻止淀粉的老化回生,讓米飯較長時間保持不變干硬的狀態(tài)。

總之,加油會讓米飯變得更好吃,這是完全沒錯的。這也是人們愛吃炒飯的原因之一。

加醋的作用,在北方地區(qū)比較明顯。

因為北方地區(qū)以硬水為多,硬水是弱堿性的,其硬的主要原因通常是水中含鈣離子過多。鈣離子會與淀粉分子發(fā)生相互作用,把淀粉長鏈拉在一起,不容易散開,米飯口感就變得更硬了。

加入少量酸后,鈣離子在酸性條件下減少與淀粉分子的相互作用,米飯就更柔軟好吃,但只要酸度不大,米粒也不會過度軟爛,仍能保持富有彈性的狀態(tài)。

硬水與纖維素也會發(fā)生作用,所以用硬水洗毛巾,則毛巾越洗越硬。換成軟水,或者在洗毛巾時加點白醋,就能改善這個問題。纖維素和淀粉都是葡萄糖的高聚物,在硬水處理后都會變硬、加醋之后都會變軟,其中的道理是類似的。

加入少量酸后,鈣離子在酸性條件下減少與淀粉分子的相互作用,米飯就更柔軟好吃,但只要酸度不大,米粒也不會軟爛,仍能保持有彈性的狀態(tài)。

同時,加醋也有利于保護大米中的維生素B1。維生素B1生性喜酸怕堿,因為它的分子上有個亞甲基橋特別容易受到親核攻擊。

雖說精白大米本身的維生素B1含量就很低,但畢竟多少還剩一點。如果在堿性條件下加熱就會繼續(xù)損失。很多人喜歡加堿煮粥,雖然粥容易煮爛,但對維生素B1是個殘酷打擊。

除了維生素B1,維生素B2也一樣,特別害怕堿。所以,在北方堿性水條件下,加少量醋煮飯,算是個保護營養(yǎng)素的措施。

再來說說,加油加醋這種處理是不是能降低餐后血糖反應呢?大概率是不能的。

因為,想要降低米飯的消化速度,形成大量淀粉-脂肪復合物,從而降低血糖反應,像網上所說,一鍋飯里只加一小勺油,肯定是不夠的,需要較多的油脂才能起到作用。但是,加大量的脂肪就會大幅度增加熱量,不利于預防肥胖。同時,前一餐如果吃了大量的脂肪,還會升高下一餐的血糖反應。

加醋也有降低淀粉食物餐后血糖反應的效果,但也必須是加大量的醋。此前研究證據表明,醋酸可以降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延緩淀粉分解速度,延緩胃排空,提高肌肉組織對血糖的利用效果。

但是,按此前的研究證據,一餐大約要吃45克酸度6%的醋(如老陳醋),或60克酸度4.5%的醋,才能起到效果,而且必須是先吃醋再吃飯,或飯和醋一起吃才可以,后吃則是無效的。

如果100克大米(滿滿一小碗飯)烹調時就要加入45~60克的醋,這樣煮出來的米飯口味可能會受影響。而且,醋酸屬于揮發(fā)性酸,在煮制過程中,會有很大一部分和水蒸氣一起散發(fā)出去。

反過來說,如果像網上所說,只加一勺醋煮一鍋米飯,米飯的味道完全吃不出來酸味,也根本不可能起到有效降低血糖反應的效果。

還需要考慮到的是,如果長期用大量的醋煮飯,對電飯鍋來說,也有腐蝕鍋體的潛在風險。

所以,真正需要控血糖的人,還是不能因為加了一小勺油、一小勺醋就覺得能解決吃白米飯后血糖上升太多的問題。

想要降低米飯的血糖反應,有以下幾個已經被人體試驗研究證明比較可行的方案:

1.在蒸米飯的時候加入一部分全谷物,如燕麥粒等,一起煮飯可以有效降低混合飯的血糖指數(shù),即便用壓力鍋煮軟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2.先吃一碗少油蔬菜,再吃其他菜肴,再開始吃米飯。

3.餐前先喝一杯牛奶,或含少量糖的豆?jié){,再吃正餐。

4.就著泡菜、酸梅、醋泡蘋果干等酸味食物吃米飯。

5.餐前半小時提前吃半個蘋果(約150克),然后再開始吃菜肴和米飯。

因為每個人的消化能力不同,控血糖能力弱的原因也不同,可能并非每個方式都適合。需要控血糖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看其中哪一個方法對自己來說效果最好。

來源:科普中國

值班編審:馬燕    審核:莫娟   責任編輯:周萬琴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值班編審:馬燕
審  核:莫娟
責任編輯:周萬琴
標簽 >> 健康教育 
捐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