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4-12-31 16:05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近年來,昭陽區(qū)守望回族鄉(xiāng)高度重視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立足本土紅色文化精髓,全力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加油站”,充分挖掘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三師解放昭通紅色史跡資源,高質量建成運營昭通市八仙營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紅色招牌,營造濃郁紅色文化氛圍,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筑牢思想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凝聚奮進之力,推動黨性教育走深走實。
盤活“紅色家底”
打造黨員教育“紅色矩陣”
立足昭通解放歷史中駐軍守望的深厚紅色文化底蘊,守望回族鄉(xiāng)因地制宜打造“家門口”的紅色教育陣地。積極整合紅色資源。踐行“以點帶線、以線成面”的戰(zhàn)略布局,推出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的紅色現(xiàn)場教學線路,讓舊址遺址成為鮮活的“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生動的“教材”,讓革命英烈成為深刻的“教案”,全方位、多層次地引領著黨員群眾走進歷史,感悟初心。深刻喚醒紅色記憶。充分發(fā)揮農村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廣泛發(fā)動黨員村民群策群力,深入挖掘收集全鄉(xiāng)解放昭通紅色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物,通過“拜訪革命老兵+聆聽紅色故事+征集舊址史料+還原歷史場景+座談會”形式,建起守望“紅色檔案”庫,進一步增強黨員群眾榮譽感和凝聚力,搭建紅色黨群“連心橋”。
講好“紅色故事”
打造黨員教育紅色課堂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優(yōu)勢,守望鄉(xiāng)用足用活“家門口”的革命舊址和學習陣地,打造紅色教育經典課堂。精心設計紅色課程。將課程開發(fā)設計作為講好紅色故事的重要載體,推出“五個一”精品課程(聆聽一次紅色故事、參觀一次革命舊址、朗誦一次紅色家書、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接受一次黨史教育)進行現(xiàn)場教學,拍攝《紅色守望 薪火相傳》《解放軍在八仙營》等黨性教育微黨課。通過“理論培訓+體驗教學+實踐操作”方式,實現(xiàn)紅色資源與黨性教育有機結合,自2022年7月1日開館以來,昭通市八仙營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共接待3.8萬人參觀,開展黨史教育650場(次)。多元創(chuàng)新紅色表達。緊扣黨內組織生活的脈搏,巧妙融合多種元素,打造出一系列別具一格的紅色教育研學方式,開展紅色家書誦讀、講好紅色小故事、觀看紅色電影及紅色歷史知識有獎問答等活動,將黨性教育與趣味性相結合,不斷提升紅色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為新時代的黨性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黨員教育紅色熔爐
聚焦紅色展館黨性教育功能,守望回族鄉(xiāng)深化探索紅色資源在黨員干部培育中的生動運用,全力鍛造黨性教育的紅色熔爐?。深入汲取紅色力量。堅持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廣泛開展黨性教育,將紅色教育融入黨員“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中,定期組織全鄉(xiāng)黨員干部到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文化熏陶。今年以來,守望回族鄉(xiāng)累計開展黨性教育48場次,共800余名黨員干部接受現(xiàn)場教育,推動紅色文化走進黨員干部內心,激發(fā)黨員教育內在活力。聚力激發(fā)紅色動能。緊扣市、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心任務,注重做好紅色資源利用的“后半篇文章”。秉承“紅色+”的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理念,積極探索“紅色+教育+鄉(xiāng)村+文旅”模式,在傳承紅色文化的同時,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和文旅產業(yè)的繁榮發(fā)展。通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將黨史教育基地、景風水庫,向日葵基地等串聯(lián)起來,打造集“紅色教育、鄉(xiāng)村旅游、特色小吃”于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有效盤活當?shù)芈糜钨Y源,在潛移默化中傳播紅色文化,為民族團結進步和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通訊員:撒蘭黎? ?文/圖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