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麗江讀本
2025-01-03 09:47烈日當空,麗江特殊教育學校的足球場上,正在進行一場足球比賽。射門、帶球轉身、傳球……陽光下,他們額頭上滑落的汗珠格外閃耀。
如果不注意看賽場上的一些細節(jié),你一定不會發(fā)現這支球隊的特殊之處。與普通球隊相比,每個隊員一樣的技術、一樣的拼勁。
只不過,當賽場上有人犯規(guī)時,裁判員不是吹哨子,而是比著手語;目光移至球場邊,教練員也正打著手語交代球員戰(zhàn)術……此時你才會發(fā)現,這是一支特殊的足球隊——聾人足球隊。這也是麗江第一支也是唯一的一支聾人足球隊。
這場無聲的足球賽,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上帝捂住了他們的耳朵,卻擋不住他們的速度和激情,更擋不住他們對夢想的追逐。
“剛組建球隊的時候,我們心里也不知道行不行,既擔心又期待,一方面這支球隊的組建打破了我市殘疾人體育足球項目的空白,另一方面我們也擔心老師和這些孩子之間存在溝通問題,更擔心會影響教學。”回憶足球隊建隊之初,麗江特殊學校校長楊秀菊感慨道。
時間隨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流逝,現在,這支由15名在校生組成的足球隊,卻帶給了大家太多的驚喜。
聾人足球隊的教練王裔松是一名90后,足球場上,他正打著手語糾正球員的動作,一個意思他打著手語重復了幾次,臉上卻沒有絲毫的不耐煩。面對球員的疑惑,他細致給予解答。
“和普通學生相比,想要教會這些聾啞孩子踢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熱愛。我們的球員和普通孩子相比,在教學方面會耗費更多的時間,他們只能用眼睛看,然后自己理解,反復練習,我在教授的時候也需要通過手語來表述,這跟直接正常對話還是有很大差距,難度也更大。”王裔松說。
王裔松和球員的日常
聾人足球隊的組建對于王裔松和隊員們來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在來到特殊學校執(zhí)教前,畢業(yè)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yè)的他一直在昆明從事青少年足球訓練工作。機緣巧合下,于2020年考入麗江特殊學校執(zhí)教,從此,他和這些聾人球員的故事便開始了。
通常情況下,組建一支球隊不僅僅需要專業(yè)的教練,也需要優(yōu)秀的球員,但是特殊學校這支球隊完全是“一張白紙”,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訓練,對足球的專業(yè)技能也是一無所知。剛到學校的王裔松也并不會手語,和這些孩子交流起來有很大的阻礙,比比劃劃加上手機打字,“真是困難重重”。
球員之間相互關愛
后來,學校組織老師們學習手語,王裔松不僅學會了手語,和孩子們的感情也逐漸溫熱了起來,聾人足球隊的訓練逐漸步入正軌。
王裔松聊起他帶領的球員,臉上有藏不住的自豪和欣慰。
馬夏林是球隊的門將,加入球隊時剛滿10歲,在訓練中王裔松發(fā)現他的身體協調性比較差,想要馳騁足球場并不是理想的人選,于是在幾番觀察后,決定將他安排任門將。當時,誰都沒想到這個孩子能一直堅持到今天。
和往常一樣,王裔松指導球員們進行訓練。馬夏林練習著守門撲球,倒地再爬起,再倒下,再爬起……來來回回,不知重復了多少次。這一天,訓練中的馬夏林神色如常,直到訓練結束,他皺著眉頭掀起了自己的黑色球衣,這時王裔松才發(fā)現,訓練場上人工草地的塑膠顆粒早已將他的身體磨破,觸目的傷口流著鮮血,從大腿外側到外腰的位置,紅色連成了一片。
“那天他穿了黑色的訓練服,整個過程中也沒有表現出異常,我叫他做什么他也照做,看到他傷口的時候我很震驚,然后特別心疼他,也很佩服他。換作是我,我可能做不到他這么拼命。”王裔松的語氣比剛才柔軟了幾分。
看著聾人足球隊的孩子們,他們腿上、手臂上,甚至臉上都有大小不一的傷痂,這都是他們屬于綠茵場的勛章。嬉笑打鬧,平日里的他們也只是普通的小孩,但是面對足球的挑戰(zhàn)他們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們對足球的認真和熱愛。
在王裔松看來,教這群孩子踢足球讓他感到這項運動更有意義了。
剛加入足球隊的木和強總愛戴個鴨舌帽,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在了解后,王裔松才知道他做過人工耳蝸手術,術后在耳朵后面會有一個裝置,木和強不想讓別人用異樣的目光看待自己,于是用帽子將其遮蓋起來。有一天,王裔松發(fā)現他摘掉了帽子和大家一起訓練,往后的日子亦是如此。球隊的訓練有序開展著,和大家相處的日子越來越長,木和強不僅球技增長不少,以前悶悶的他也漸漸變得愛笑愛鬧,整個人都陽光了起來。
球隊里不少孩子和木和強一樣,在接觸足球后逐漸從內斂自卑變得自信開朗,體育的力量在這些孩子們身上有了具象化。
“教他們踢球,不僅僅是普通的興趣愛好,如果有可能,他們或許能多一條出路。”
和孩子們接觸的時間久了,王裔松深知他們的不容易,這些孩子的人生阻礙遠比普通人多,他想帶著這些孩子參加比賽,以后他們能踢出“名堂”不僅是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比賽的獎金也可以幫助他們減輕生活的負擔,說不定他們以后也能幫助更多的聾啞孩子愛上足球。
懷著對足球的熱愛和對聾啞孩子的關心,王裔松會在每天下班后抽一個小時專門為聾人足球隊訓練,不知不覺已經四個年頭了。
王裔松介紹,目前球隊參加的比賽還不太多。2022年9月在玉溪市舉辦的云南省殘疾人運動會是麗江市第一次派隊參加聾人足球賽,也是孩子們在賽場上初露頭角,最終獲得了第六名的成績,這對從未參加過比賽的孩子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在往后的訓練中,大家目標更明確,訓練也更加刻苦努力。
2024年,沈秋世、盧明偉、和文杰這三位小將還被選入了云南省代表隊,參加了由中國殘聯指導,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主辦的第八屆“三菱友誼杯”殘疾人民間足球爭霸賽,在比賽中他們表現優(yōu)異,和隊友共同努力奪得了第四名的佳績。
目前球隊正在為2026年的云南省殘疾人運動會做準備,課堂、球場、宿舍成了這些孩子生活的大部分。說起關于未來的可能,靦腆的他們臉上都掛起了笑容,他們用手語跟我比劃著,“訓練很苦,但我一定會堅持的,跟著教練學好技能,希望以后能走上更大的球場!”
“大家對聾啞人踢球的偏見還是比較大的,有很多普通的足球賽事我們沒辦法參加,但是針對聾人足球的賽事又很少,有也大都是民間賽事,社會關注度也不高。其實我們踢球的賽制、規(guī)則跟普通球賽都是一樣的,我們能看到,會思考,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機會!”面對聾人足球的現狀,王裔松感嘆道。
未來的變數無法掌控,只愿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孩子們能像2024年巴黎殘奧會上閃閃發(fā)光的中國運動健兒一般,收獲鮮花和掌聲,將拼搏不屈的體育精神帶給更多的人。同時,我們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夠關注這支聾人足球隊,關注這群為夢想而奮力拼搏的孩子們!
記者手記
還有更多這樣的孩子,亟待被“發(fā)現”
這次采訪是我第二次接觸聾人足球隊,你若不了解他們的情況,從外表上看,他們都是充滿朝氣的花朵。或許是明白自己的不同,這些孩子訓練起來格外努力,在看他們比賽時明知他們聽不到歡呼和掌聲,你還是會不自覺地為他們拍手喝彩。
聾人足球隊的組建,離不開麗江市殘疾人聯合會的大力扶持。麗江市殘聯宣傳文體科負責人說:“教育能夠改變殘疾人的認知,體育可以影響殘疾人的人生。發(fā)展殘疾人體育事業(yè),努力完善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的設施和條件,讓所有熱愛體育運動的殘疾人都能平等的參與體育生活,是殘聯保障殘疾人民生的工作重點之一。”據了解,麗江市殘聯在8月開展了一次麗江市殘疾人體育苗子的集訓,為一區(qū)四縣的殘疾人體育苗子進行了游泳、田徑、聾人足球項目的重點訓練,集訓期間的所有費用,都由市殘聯提供。
集訓共有20名運動員參訓,訓練期10天。每個板塊的訓練都是教練根據參訓隊員的身體條件、訓練基礎等方面綜合制定的。通過循序漸進的集訓,不僅使這些體育苗子的體育技能得到提升了,精神意志也得到了磨煉,這對他們今后的體育生涯是一次很好的歷練。
這次集訓也為這群特殊的孩子提供了一個重新發(fā)現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
然而,還有更多這樣的孩子亟待被“發(fā)現”。
在特殊學校的教室里,傳來老師的授課聲,端坐的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當與校長楊秀菊聊起學校的招生情況,她眼中閃過無奈。
“我們招生還是比較困難的,有很多人到現在還不知道特殊學校的存在,正因如此,很多到了學齡無法在普通學校就讀的孩子都會在家里,等著送教的老師上門教學,但這點知識對孩子們來說,遠遠不夠。”
楊秀菊說,特殊學校很多孩子來自農村,大部分是各級殘聯上山下鄉(xiāng)走訪殘疾人戶時發(fā)現的,于是推薦他們到特殊學校來念書。校園生活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習知識,孩子們還能收獲友誼和很多家庭教育無法給予的“能力”。
讀本君惟愿,通過對本文的報道,能讓更多的人知道麗江有這樣一所特殊學校的存在。讓更多殘缺的花朵,也能在這片適合于他們的土壤里,盛放出別樣的光彩。
來源:麗江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