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5-01-09 09:36那是一個微晴的秋日,我到魯?shù)榭h水磨鎮(zhèn)調研農文旅融合發(fā)展情況,當?shù)鬲毺氐淖匀幻谰白屓肆鬟B忘返。
水磨鎮(zhèn)拖麻村平均海拔2500米,群峰之間有許多條小溪,其中拖麻溪是最大的一條。溪水十分清澈,從公路橋洞里涌出,水花翻滾。溪流兩岸是一片青青的草地,水隨山轉,有些平緩的草坪,可做露營地。宋明浩介紹說,有商家準備在這里開發(fā)鄉(xiāng)村旅游。看著那清澈透明的溪水,我想起了王維的《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時令已到深秋,天氣微寒,山林中的黃葉、紅葉隨風飄落,這正是王維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走到一個叫洗羊塘的地方,這里四面高山聳入云霄,山石多為沉積巖,呈黃褐色。溪水從一處巖石向下流,形成一個深潭,讓人不禁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這里雖沒有竹林,但也很清幽,有遠離紅塵之感。我想起詩人袁桷的《贈瑛上人住洞林》:“托缽千巖里,松花凍未開。哀猿依講席,饑鳥下生臺。潭影留云定,鐘聲送月回。山中太古雪,為寄一瓢來。”遙望山頂茂密的松林,心想那里的松花快開了吧?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天光云影,現(xiàn)在是農歷九月二十九日,月晦之日,旁邊雖沒有古寺鐘聲,卻有禪門之韻。在這寂靜的山野,只有我們幾人說話的聲音。
王維的《酬張少府》,寫他晚年隱居鄉(xiāng)野的生活,其中有“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詩句。我想象在這深山中建一兩間木制小屋,有月亮的夜晚,在松風吹拂之下彈琴唱歌,亦仙亦禪,那有多么愜意。打算在拖麻村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常先生和李先生在洗羊塘搭建了兩間簡易的棚屋,自帶了些食物在那里野炊,給這個寂靜的山谷增添了一點人間煙火氣息。
同行的工作人員說,順著山溪往上走,幾重山巒之外,白云深處還有一個苗族村寨。雖然山中別有妙境,但因時間有限,我們沒能進一步往大山深處走,只好如乾隆皇帝所寫的“天緣有份再來游”了。
回來之后,我作了一首小詩《詠拖麻溪、洗羊塘》:
久困繁華市,人車若蟻潮。
何如居野谷,靜謐遠塵囂。
一頂茅檐小,三溪古水遙。
松聲盈耳畔,鳥影賽山高。
作者:艾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