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麻豆av|久久亚洲色WWW成人男男|十八禁无遮拦av|亚洲午夜一本在线|好看的亚洲中文字幕|无遮挡黄动漫视频在线观看|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中文麻豆|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精品麻豆av免费,成人av无码国产在线一区,国产久久亚洲精品

點擊進入專題
 導(dǎo)航

閱讀昭通·人文丨就是這個味兒 ——昭通“八大碗”的獨特魅力

 2025-01-10 15:28  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臨近春節(jié),年味漸濃,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春節(jié)食材。“八大碗”作為昭通傳統(tǒng)菜肴的主要代表,不僅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也讓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慕名前來品嘗。

曾經(jīng),“八大碗”是昭通宴席菜的別稱。傳統(tǒng)的“八大碗”有酥肉、墩子肉、燒白、粉蒸肉、筍子湯、大刀圓子、繡球圓子、金錢涼蹄或金錢火腿,全部用碗裝上桌,象征團圓美滿。“八大碗”中的菜品除5個固定菜品外,其他菜品按季節(jié)時令而配。“八大碗”的制作講究味純湯清、有葷有素,通過燉、煮、燴、炸、燒、蒸等烹飪程序精制而成。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菜品,簡單的一菜一品反映的是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八大碗”不再是單純的一桌飯菜,更是代表著一種家鄉(xiāng)的味道、一份團圓的心情,承載著昭通人對親情的珍惜和對來年的期盼。


軟綿可口的燒白

“爸爸……我要……”兒子用勺子指著碗里的燒白。“兒子今天好棒,吃飯這么主動。”看到兒子這么喜歡吃我做的菜,我得意地揚起了嘴角。

從給兒子添加輔食開始,他就特別喜歡吃我做的燒白。甜而不膩,微帶酸,有烤肉的焦香鮮味。兒子的夸獎令我欣慰,畢竟,做一碗燒白,從選材到成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原本是一個飯來張口的人,對于做菜,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可家中又有做菜特別好吃的外婆和母親,耳濡目染下我也學(xué)到了很多。雖然她們逝去多年,但她們做菜的流程和味道,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不經(jīng)意間,“摳”出記憶,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實踐就形成了我做菜的風格。

燒白,是昭通的一道傳統(tǒng)特色菜,也是昭通“八大碗”之一的主要菜品,堪稱團圓飯上的一道特色菜肴。由于做燒白復(fù)雜且費時,在以前,一般只有過年時家里的老人才做。現(xiàn)在也只有部分的本地老人會做這道菜,此外都是在餐館里吃或者外買后帶回家。

食材的選擇是制作美食的關(guān)鍵,一碗美味的燒白,往往源于對食材的精心挑選。燒白選料非常講究,只要帶皮的“三線肉”,即一層肥肉一層瘦肉、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太瘦,沒有油脂的滋潤,吃起來如嚼蠟;太肥,由于脂肪含量高,過于油膩,讓人“不忍下口”。

僅僅有好的食材并不足以成就一道美食,烹飪技巧的運用同樣至關(guān)重要。首先,用火燒五花肉的皮,直到其焦黃為止。然后用小刀配合熱水把燒過的皮刮洗干凈,切成大小均勻的長條,再放入適量的萬和醬油、鹽、花椒面、胡椒面和切成末的巧家小碗紅糖混合成料汁,將切好的肉條放在料汁里浸泡。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料汁里少了必不可缺的味精、雞精。確實,它們的出現(xiàn),圓滿地解決了大多數(shù)人做菜不鮮、無味的困擾,廚藝不夠,雞精、味精來湊,但結(jié)果卻讓人們做菜的技藝呈退步趨勢。因為新鮮的食材,本身就自帶鮮味。要把食材里的鮮味引導(dǎo)出來,是一個難題,而我卻有一個雷打不動的鐵規(guī)則:做菜的時候,絕不用雞精和味精。有人會說,那樣沒有鮮味,也沒有香味,怎么吃?我的回答是,用心就好。

為什么燒白做不好?腌制是關(guān)鍵。一般情況下,我腌制做燒白的肉條的時間是3天。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把浸泡的肉條翻個面,如此反復(fù),讓肉條的6個面都被料汁浸透,這個過程需要漫長的等待。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原因在于只有肉條被料汁充分浸潤,在后續(xù)的蒸制中,味道才會慢慢散開,料汁和肉才會真正融合,蒸出來的燒白才會咸鮮中帶點微甜,還有花椒的微麻香。

腌制肉條的同時,還要進行另一項準備工作。把昭通四甲干腌菜用水浸泡半天后,切掉其頭部。因為干腌菜在制作過程中會有雜質(zhì),需要用清水透洗數(shù)次,直到洗干腌菜的水變得清澈為止。然后,把干腌菜細細地切成絲,放入適量的萬和醬油、鹽、花椒面、胡椒面和切成末的紅糖混合成料汁浸泡。每隔一段時間,用筷子攪拌一下,讓干腌菜徹底吸收料汁。

接下來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環(huán)節(jié)——切片。在鍋內(nèi)放入少量的油,將肉的肉皮朝下放入鍋中炸至肉皮呈棕紅色時,翻個面,繼續(xù)炸,直到6個面都炸成棕紅色才撈起。隨后,將肉切成約6厘米長、0.3厘米厚的大片,層層疊疊地放入碗中,再把徹底吸收料汁的干腌菜絲蓋在肉上,輕輕壓實。

最后,就是放在火上蒸。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少人有個誤解,認為只要蒸熟就可以吃了。確實,蒸熟是可以吃了,但是卻僅僅是把肉和干腌菜蒸熟而已,并沒有蒸透。小時候,看著外婆、母親把蒸好的燒白放涼后又拿去蒸,心懷不解。自己動手做菜以后,才明白第一次蒸,只能把肉、干腌菜蒸熟;第二次蒸,是承繼第一次蒸的成果,再次通過高溫,進一步把肉、干腌菜及料汁的味道融合起來,使其成為一道真正的昭通特色菜,而不是各有各味、相互脫離。干腌菜吸收了豬肉的油脂后,變得柔軟又好吃,五花肉則變得香而不膩。看似簡單的蒸,卻是極其關(guān)鍵的一步。燒白美味可口,對于牙齒不好的老年人來說更是一種福音:燒白的口感不僅肥而不膩,而且又軟又糯,再配上白米飯,鮮香爽口。

在做燒白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很關(guān)鍵,但最重要的卻是耐心。只有足夠的耐心,才能成就燒白的鮮香甜糯、豐腴形美、色澤紅亮、咸鮮味濃、肥而不膩。吃的時候用一個大盤子倒扣在蒸肉的碗上,再翻轉(zhuǎn)過來,將碗移走即可。用筷子夾起來咬一口,酸、甜、咸、香及油脂的味道充滿口腔,那是我對外婆的思念,那是媽媽的味道,那是久違的幸福感!


咸香四溢的大刀圓子

大刀圓子,以前只有在吃席的時候,才有得吃,這道菜軟糯而不膩,是一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美食,其獨特的工藝、口感和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深受昭通人喜愛。

一般人會認為只要是圓子,肯定是圓形的,其實昭通的大刀圓子并不是圓形的。這道美味的粗胚是手臂粗、橢圓形的長條。因長條切成片后酷似大刀而得名大刀圓子。

大刀圓子的制作過程很精細,每一道工序都需嚴謹對待,以確保圓子的口感和品質(zhì)。大刀圓子的做法與繡球圓子有些類似。同樣選擇三肥七瘦的肉,洗干凈剁成泥后,加入剁碎的姜、蔥,再放入適量的鹽、芡粉、胡椒面攪拌均勻。

將挼好了的肉泥放在攤有蛋清的蛋皮上,卷成長條形后,再放進鍋里蒸15分鐘左右,大刀圓子即成。

吃的時候,還要進行二次加工,將肉條橫向切成約0.5厘米厚的片狀,放入用豌豆尖、菠菜、白菜等食材墊底的碗中,輔以各種作料,再上蒸籠蒸,直至香味撲鼻。

大刀圓子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獨特的口感:肉質(zhì)鮮嫩,粉質(zhì)細膩,口感豐富。既有肉的鮮美,又有粉的滑嫩,令人回味無窮。


香酥爽口的酥肉

酥肉是昭通“八大碗”中最常見的一道傳統(tǒng)特色菜,在昭通,有著臘月吃“刨湯”(又稱“殺豬飯”)的傳統(tǒng)。

臘月的時候,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殺豬,兒時我常隨父親去鄉(xiāng)下親戚家吃“刨湯”,其中的一道菜就是酥肉。

酥肉屬于一道油炸美食,口感香酥爽口,肥而不膩,老少皆宜,在很多宴席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酥肉的制作過程很簡單,但每個人的做法可能不同,區(qū)別首先在于炸酥肉所使用的調(diào)料不一樣,其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火候與油溫的掌控,只有掌握好這兩點的人才能烹飪出香酥爽口、油而不膩的酥肉。可以說不同的人炸出來的酥肉味道都不一樣,這和一百個廚師做一道菜,卻有著一百種味道是一樣的道理。

依個人口味,可以選擇帶皮的前夾肉、五花肉、后腿肉,洗干凈后,切成小坨坨,加入食鹽,用手揉一下,再加入少量白酒、蔥汁、姜汁、胡椒粉、花椒粉、紅糖和小粉(玉米淀粉),打上幾個雞蛋,充分攪拌均勻后用手揉幾下再腌制1個小時,讓其充分入味。這樣才能讓肉充分吸收調(diào)料,使成品酥肉吃起來更加有味。

鍋中倒入菜籽油,先開大火把油煉熟。菜籽油要是生的話,味道不好聞。油七成熱時把火控制在中火上,再放入腌制好的小坨坨肉,炸的時候,用勺子輕微攪一下,使其在鍋中分散開來,翻著翻著炸,直到金黃為止就可以撈起來了。因為有醬油,所以酥肉會顯黑,但是味道特別好,煮一鍋酥肉粉絲白菜湯,再將豬皮炸過后混入其中,別提多美味了。

把炸好的酥肉濾干油,湯碗中用酥肉的“黃金搭檔”——豌豆尖墊底;另起鍋加入肉湯,待湯沸騰后加入酥肉,煮到酥肉面和肉快要剝離的時候加入食鹽、胡椒面、醬油,再用勺子攪拌均勻后倒入湯碗中。一道清香濃郁、味道鮮美、香酥爽口的豌豆尖酥肉湯就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


脆爽鮮香的筍子湯

在昭通“八大碗”中,有一道特別的菜,這道菜不需要太多的工序,也不需要太多的作料,自成一美味,它就是風干而成的干竹筍。

干竹筍,俗稱鹽筍,每年春天采竹筍時,選擇鮮嫩、長短適宜、無污染、無病蟲害的鮮竹筍為原料,經(jīng)過人工篩選、蒸煮、風干,一般情況下,10斤鮮筍出7兩筍干。筍干既保持了竹筍的特有風味,又有利于遠銷,是以鹽為唯一保鮮劑而成的產(chǎn)品。晾曬竹筍時,加鹽是為了防止筍干因放置時間太久而發(fā)黑。

竹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纖維等特點,含有16種氨基酸。此外,竹筍中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礦物質(zhì)。竹筍含有一種白色的含氮物質(zhì),構(gòu)成了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欲的作用。

制作時,提前一晚把筍干放入溫水中浸泡漲發(fā),如果時間來不及,可以將其放入開水鍋里煮5—8分鐘,直至自然冷卻后用清水漂洗,改刀切段備用。買大骨的時候,先敲段,清洗后直接放入鍋里加點料酒焯水。待撈出后再次清洗,重新倒入水,加蓋大火燒,出大氣開始計時,保持大氣15分鐘轉(zhuǎn)小火3-4分鐘再關(guān)火。起鍋后,撒幾粒蔥花就可以了。大骨筍子湯口味比較清爽,原汁原味都得以保留,特別鮮美。此外,筍干還可以與臘肉、五花肉、雞肉、鴨肉等燉、炒、煮,非常好吃,讓人回味無窮。


肥而不膩的下飯“神器”墩子肉

墩子肉是昭通逢年過節(jié)、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選用上好的六肥四瘦,用火將皮燒至金黃色,這樣可以去除毛味并增加皮的香味,然后洗干凈,切成四五厘米見方的肉墩子,用開水焯去血水。放入雞蛋清,攪拌均勻。

在鍋里放入適量的食用油,下蔥、姜、蒜爆香,加入墩子肉煸炒至變色。加入料酒、醬油、白糖、鹽、八角、姜、干辣椒、蒜苗、花椒、清水,燒開后轉(zhuǎn)小火慢燉1-2小時,直到墩子肉軟爛入味即可。

一碗肉肥而不膩、入口即爛、香氣四溢、回味無窮的墩子肉就呈現(xiàn)在眼前。


油潤香濃的粉蒸肉

與燒白一樣,粉蒸肉是昭通“八大碗”中的一道經(jīng)典代表菜,也是昭通人宴席上必備的特色菜品。它體現(xiàn)了昭通地區(qū)的飲食文化和烹飪傳統(tǒng),象征著團圓美滿和對客人的熱情友好。

粉蒸肉與燒白,就像是如影隨形的兩夫妻,經(jīng)常一起出現(xiàn)在餐桌上,帶給人不同的口感和滋味。

粉蒸肉是一道經(jīng)典菜肴,非常受歡迎,制作方法比燒白簡單,很多家庭都會做,擺上桌特別搶手,大人孩子都喜歡吃,酥香軟爛,久吃不膩。

這道菜究竟怎么做呢?現(xiàn)在很多人做粉蒸肉,都喜歡買現(xiàn)成的米粉和料包,統(tǒng)統(tǒng)往肉里一倒,再攪拌幾下,就可以上鍋蒸了。這么做雖然簡單省事,但并不好吃,要想做好這道菜,需要掌握一些竅門,如粉蒸肉別直接蒸!

制作粉蒸肉,首選瘦肉為主、帶少許肥肉的排骨和帶皮且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將五花肉的皮燒至焦黃色,然后用流動的清水刮洗干凈,切成厚度為1厘米左右的片。

將浸泡并控干水分的大米和糯米放入炒鍋中,加入桂皮、花椒、八角等調(diào)料,小火慢炒至顏色微黃。放涼后倒入磨粉機中打成粗顆粒狀的米粉。將米粉倒進大碗里,加少許水攪拌,讓每粒米粉都打濕,放置一會兒。待米粉吸收了水分后再裹肉蒸,就不會夾生了。

在排骨、五花肉中加入打濕的米粉、少許白酒、萬和醬油、胡椒粉、五香粉、食鹽、花椒面等調(diào)料,抓拌均勻后,確保每片肉都包裹著米粉,然后腌制兩個小時,最好能腌制一晚上,因為這樣更入味,制作出來的粉蒸肉吃著香。

選幾塊五花肉鋪在碗底,將腌制好的排骨整齊地碼入碗中,多余的米粉放在上面,蓋上錫箔紙防止水蒸氣滴落。然后將碗放入蒸鍋中,大火燒開后轉(zhuǎn)中火蒸50分鐘即可。蒸制過程中,肉與米粉、作料相互融合后,味道更加濃郁,口感更加滑嫩。

蒸好后取出,倒扣盤子,翻面,撒上蔥花,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香味濃郁、口感軟糯、肥而不膩的昭通粉蒸肉就做好了。


酸辣脆香的金錢涼蹄

昭通最稀罕的老“八大碗”,每一道菜都讓人垂涎欲滴,但全部吃過的人卻很少,尤其是金錢涼蹄。

鮮肘子,也叫蹄膀。分為前后蹄膀(前后肘),前蹄(前肘)肉多,后蹄(后肘)骨大。選鮮前蹄1只,調(diào)料為適量的萬和醬油、醋、辣椒油、白糖、姜末、蔥末、精鹽、芝麻、麻油。制作時,先從前蹄腕口處將腳砍下,去腳爪,用火燒一下,然后漂洗干凈,接著由上而下剔出腳中骨,注意不能剔破,要保持腳的完整,最后放入盤中,加入適量的精鹽揉透,腌制1個小時待用。

將腌制好的前蹄取出,卷成筒狀,用消過毒的麻線一道一道地將豬腳捆緊扎牢后放入湯鍋內(nèi),待肉煮至熟透撈出,放涼后即可解去麻線,按部位切薄片裝盤。將萬和醬油、醋、白糖、辣椒油、姜末、蔥末、麻油和鹽攪拌均勻,兌成汁水。然后將芝麻研成面撒在豬蹄上,淋上兌好的汁水即可上桌。這樣做出來的金錢涼蹄酸辣脆香,鮮嫩回甜,讓人回味無窮。


金黃鮮香的繡球圓子

還有10多天就要過年了,最近這段時間,家家戶戶都漸漸忙碌起來。有的朋友開始置辦年貨,還有的朋友開始收拾屋子,而我卻在家研究年夜飯的菜譜。家里的一些大菜都準備好了,再準備幾道好看又好吃的菜就可以了!過年的時候,家里肯定要有圓子,因為圓子代表著團團圓圓,沒有什么事比一家人團圓更重要的了。幸福往往就是這么簡單,但往往越簡單的事做起來卻越難。

繡球圓子是昭通比較有特色的佳肴之一。制作時,選三肥七瘦的肉最好,有油脂的滋潤,圓子會更香。將洗干凈的豬肉剁成肉泥,自己剁的肉泥比較好吃。蔥、姜、蒜切成末后,加水泡一下,將其汁水加入剁好的肉泥中。蔥姜蒜的汁水不要一次性加入到肉泥中,要邊攪動邊加,直到汁融入到肉泥中。再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蛋清攪拌成餡兒。餡兒不能太稀,要不然捏不出圓子。

充分攪拌后,將肉泥搓成肉丸,大小與雞蛋黃差不多。炒鍋加熱后加入少許食用油涂抹鍋四周,等微微有煙時倒入攪拌好的蛋液,迅速轉(zhuǎn)動鍋攤成蛋皮。將攤好的蛋皮晾涼后,切成細絲。將肉丸在蛋皮絲兒和紅蘿卜絲里滾一下,肉圓子就華麗轉(zhuǎn)身變成繡球圓子了。繡球圓子如其名字一般,像極了古代大家閨秀拋出的繡球,美麗大方。將圓子一個一個地盛放在盤子里,放入蒸鍋里蒸10分鐘左右。然后將蒸好的圓子的汁倒入鍋中,加入水、淀粉勾芡,邊加邊攪動,然后澆在圓子上,再取些豌豆尖、菠菜等裝點下,一碗秀色可餐、原汁原味的繡球圓子就做好了。年夜飯之繡球圓子,鮮香味美,口感鮮嫩,端上桌好看又好吃,寓意團團圓圓,待客或辦家宴都倍有面子!



昭通市融媒體中心:杜恩亮

值班編審:馬燕    審核:倪娜   責任編輯:單娟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值班編審:馬燕
審  核:倪娜
責任編輯:單娟
標簽 >> 人文 
捐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