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4-14 18:40“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大家猜一下這是什么動物。”科學課上,鎮(zhèn)雄隴家灣小學的黎雪老師用一首詩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回答熱情。在四年級的課堂上,她時而化身語文老師講解詩詞韻律,時而轉為科學老師帶領學生探索自然奧秘,下一節(jié)課又成為道德與法治課的引導者。這種角色轉換對黎雪而言早已駕輕就熟。從教11年,她始終是鄉(xiāng)村小學里的“全能教師”。
2014年,從麗江師范學院畢業(yè)的她懷著教育理想來到鎮(zhèn)雄縣大寨小學。雖是專業(yè)出身,但面對小學生上課不集中注意力的問題,她既是班主任,又要承擔數(shù)學、語文、科學、道德與法治等科目的教學,一時間也難以應對,于是,她一面向老教師請教,一面不斷摸索總結,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漸漸摸索出用故事、笑話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
2022年,因撤校合并,她三胎產(chǎn)假結束后直接來到了隴家灣小學任教,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從原先管理16個學生一下增加到85人,教學壓力和管理壓力都陡然增加。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行為規(guī)范和規(guī)矩意識,她利用每周一的第一節(jié)課給學生們開班會,反復不斷地給學生講守規(guī)矩懂禮貌的重要性,比如,不遲到不早退,書寫認真、不欺負弱小、注意校園安全……并每周設定一個小目標,表現(xiàn)得好的學生,她就會買雪糕、糖果等物品獎勵他們。“反復的工作重復做,堅持每周說,學生慢慢地就養(yǎng)成了習慣。”
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對學生們多了份母性的溫柔。在她心中,這85個學生也像是自己的孩子。由于離家遠,她以校為家,每天6點多起床就開始為學生忙碌,迎接學生進校、監(jiān)督晨讀、上課、批改作業(yè)、家訪……直到晚上確認沒有家長來電才能安心。“放學后,總擔心孩子們回家路上的安全,到了晚上8點后確認沒有家長來電才能安心。”她經(jīng)常為給家庭困難的學生買學習用品和衣服,盡可能地給予關懷。課間時分,她經(jīng)常陪學生下棋、跳繩。“寒暑假太久不見學生,就會很想念他們。”說這話時,黎雪眼中閃著溫柔的光芒。
這份溫柔,格外溫暖著班上幾個特殊的孩子。面對智力發(fā)育遲緩的學生,黎雪向家長鄭重承諾:“孩子在學校絕對不會受歧視或欺負。”她相信每個生命都有獨特綻放的方式,“讓花成為耀眼的花,讓草成為充滿活力的草”是她的教育信條。只要學生能在校園里學習到一點與人相處的技能就是一種成長。“看到他們每進步一點,就夸一夸,他們就會很開心,會很有動力。”對待學生,她總是很有辦法。
“讀書可以改變?nèi)说拿\。”她給學生講大山外面的世界,盡自己最大能力引導學生好好讀書,希望他們都能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黎雪最小的孩子才兩歲半,平日只能托付給老人照料。周末回家時,孩子陌生的眼神讓她心酸。“但周一看到學生們舉著小手喊‘老師好’,那種被需要的幸福感又會油然而生。”在家庭與學校之間,她選擇把母愛分給88個“兒女”。
“我沒有什么故事,很普通。”面對采訪時,黎雪最初回應里帶著推辭之意。但正是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藏著最動人的教育詩篇——如蜜蜂釀蜜,不為誰甜,只為綻放每個生命的本色。在烏蒙山深處,鄉(xiāng)村教師們正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著花兒與草的成長之路。
記者:田朝艷 文/圖